第A08版:落凫
3上一版
 
书香晕染岁月长
我与平报的故事
我与《平顶山日报》的不了情
携一缕花香浸润时光
小得盈满
雨过天会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得盈满

 

◇ 康平

农历四月末,天气刚好。日间有初夏的热情,晨昏却凉爽怡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最惬意的时光。

麦田里,一望无际的绿色正在进行着最后的蜕变。逐渐蔓延开来的,是层层绿色中渗透出来的金黄与浓绿相间的过渡色,璀璨斑斓。微风阳光里,坚挺的麦芒像战士,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小满是夏天的第二个时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节,小麦即将成熟,因其籽粒还没有完全饱满,所以人们称之为“小满”。

古代著作中记载,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它适应性很强,无论南方北方,也无论田间路旁,几乎到处可以看见它朴素的身影。

小满节气后,苦菜枝叶繁茂,正是食用的时候。采其嫩芽,过水焯烫后凉拌,清爽的口感中略带微苦,有抗菌、解毒、消炎、明目等作用。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则会在日益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渐渐枯萎;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始成熟。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故云麦秋。

长期的实践积累中,人们不仅通过节气的变化来调整农事与生活,也赋予了每个节气丰富的文化内涵。

祭车神是小满时节的一个古老习俗。

旧时,人们多用水车浇灌农作物。小满时节,气温开始升高,植物也开始喝水,水车此时启动。祭祀时水车上放有鱼肉、香烛以及白水一杯,人们会将白水泼入田中,有祈愿水源涌旺之意。

祈蚕节也是小满时节的一个旧俗。农业社会,注重男耕女织。布匹和丝绸是女织的主要成品,养蚕缫丝便成为许多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

豫西鲁山县很早就有养蚕的历史。乾隆年间的《鲁山县志》就曾有记载:“鲁邑多山林,多有放蚕者。”

在鲁山西部山区,漫山遍野的林木中,柞树占了大部分。伐去了老枝的柞树矮墩在夏初时叶芽最为鲜嫩,是养蚕的佳选。也正因此,鲁山制作丝绸的历史很早。据史书记载,“鲁山绸”始于夏朝,盛于唐朝,曾经作为贡品踏上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各国。

我曾经见过老家的叔叔养蚕,印象中,从蚕子到蚕茧不过五六十天的时间,却极其辛苦忙碌。

刚从暖房中取出来的蚕子是小小的黑色卵。无论怎么看,我都没有办法把它们和金黄的蚕宝、洁白的蚕茧联系到一起。那些日子,叔叔总是小心翼翼地带着小家伙们来回奔波在不同的柞坡间。

从最嫩的叶子开始放养,蚕宝宝吃完了这一场就得赶紧换到下一场,中间需要多次转场。叔叔把这些地方分别叫作一眠场、二眠场、三眠场。随着蚕宝宝的长大,叔叔头顶的蚕筐也越来越重,在山路间行走时,明显地吃力起来。可叔叔知道,这沉重预示着收获的丰盈,心里是欢喜的。

经过四次蜕皮后的蚕宝完全变了模样,是透明而柔软的金黄色,呆萌可爱。蚕宝开始吐丝结茧的时候,叔叔的脸也晒成了酱黑色。最后一次顶着蚕筐下坡时,叔叔满脸的皱纹和汗水里溢满了笑意。那筐里是满满的乳白色蚕茧。彼时,已将小满。

《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

叔叔的蚕茧却早已不必像从前的山民那样自己在家煮茧缫丝了,而是被统一收购后送去大公司进行深加工。

历经千年的传承发扬,鲁山丝绸制作技艺被认定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山丝绸“仙女织”声名远播,许多人慕名而来,爱不释手。

汉语中,小满是一个充满了哲思的词语。它代表着知足常乐、不求太多的简单幸福,也代表着淡泊谦逊、不求完美的人生态度,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是的,绿阴幽草胜花时。当繁花渐次退场,风送麦香,夏日初长,在小满的喜悦中享受当下,迎接未来,无疑是另一种收获。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