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众志成城 筑牢疫情防控线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抗疫在肩 担难担险
筑好“篱笆墙” 当好“守护人”
紧急出行事 微信可留言
抗疫“逆行者” 守牢主战场
配建总控箱 实现快充电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疫在肩 担难担险

秦丹(左)和秦利红在执勤 宁振山 摄
苗雨菲在校园留影 田晓菡 摄
杨磊在家中为学生上网课 杨磊供图
胡中辉(右)和工友探讨加工难题 闫建林 摄
李志强为居民做核酸采样 市二院供图
 

编者按:

奋斗是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最有效的磨砺。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我市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人以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到重点场所和管控区域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压实压紧责任,落实落细措施,切实做到防疫防控人人有责,于疫情大考中奋勇争先践行使命,于时代舞台上展现作为唱响强音,共同携手筑起防疫抗疫钢铁长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以艺聚力 携手抗疫

5月13日凌晨5点,平顶山学院大三学生苗雨菲起床,快速洗漱完毕后,一路小跑赶到团委办公室。穿上红马甲,她利索地清点、搬运做核酸检测的物品,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苗雨菲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也是学生社团联合会(简称校社联)的负责人。

20岁的苗雨菲正值青春芳华,心中有太多的浪漫梦想。“想到处走走,想去拉萨坐一回绿皮火车……”然而,疫情不期而至,她所有的计划都戛然而止。

“3年大学,有两年半在封校、隔离、上网课的模式中来回切换,想去的地方去不了,很遗憾。但是,在我看来,疫情也是一种磨炼。”她说。

新学期伊始,该学院实施封校管理。苗雨菲担心同学们有负面情绪,一边参与学校防疫工作,一边在团委支持下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把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位同学。

苗雨菲带领100多名校社联成员精心策划、分工合作,开展了线上歌会、“乐享新时代”周末音乐汇、“悠悠古韵,再现传统文化”等活动,为校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周末的扇形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同学们唱歌、跳舞,各展才艺,尽情绽放青春风采。

5月5日下午,由校社联承办的该学院首届“青年文化节”在扇形广场举行。同学们来到“我和团旗合个影”打卡点,留下最美瞬间;在留言板上写下美好祝福,表达着“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决心。

5月6日,线下活动暂停。苗雨菲组织“百年正青春、奋进新征程”100个团史故事朗读、征文等线上活动,还带领校社联志愿者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为守护师生健康奉献力量。

“疫情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困扰,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驻足思考的时间。疫情之下,苗雨菲等一批大学生迅速成长起来,谱写了一曲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该学院团委书记王刘涛说。

(本报记者 邢晓蕊)

警花“姐妹” 绽放芳华

秦利红、秦丹是湛河公安分局南环路派出所户籍室的民警和辅警。连日来,她俩不仅要在核酸检测点执勤,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户籍工作。“两头跑”的警花“姐妹”虽然有些憔悴,但是工作劲头儿十足。

“您好,迁移证已经寄出,请保持联系,注意查收。”5月12日下午,秦利红寄出快递后给远在北京的平顶山籍市民周先生打电话。“谢谢您,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家乡有疫情,你们更辛苦了,希望早日迎来胜利的那一天。”周先生在电话中说。

本轮疫情发生后,周先生是第一批联系秦利红办理户口迁移的。5月9日添加了周先生的微信后,秦利红每天都会询问北京那边准迁证的办理进度,指导周先生完成各项办事流程,争取“特事特办”。最终,只用了3天就帮助周先生完成户口迁移,在特殊背景下,已经是非同寻常的速度了。

秦利红今年36岁,儿子8岁,丈夫是一名退役军人,最近也在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孩子只能由年迈的父母照顾。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两米距离,有序排队……”33岁的秦丹高声地喊着,嗓子已经沙哑了。“丹丹,喝口水吧,我替你一会儿。”秦利红说。这是“姐妹”俩在湛河区南环路街道程庄村核酸检测点执勤的一幕。不管是在辖区最南端的凤凰山庄检测点,还是在流动人口量最大的程庄村,秦利红和秦丹都认真负责、坚守岗位。

由于交通管制,秦利红每天早上都骑电动车到秦丹家门口,接她一起到核酸检测点执勤。执勤结束后,两人再返回单位为预约群众办理户籍业务。两个人形影不离,虽不是亲姐妹,却胜似亲姐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抢抓生产 保障供给

5月13日,平高电气机械制造事业部生产车间内,179名骨干员工全力以赴抢抓生产、齐心协力共保履约。在这里,一条闭环管理的“生产线”守住了早日如常的“希望线”。7天时间内,他们完成了中船重工713所、越达科技等重要市场履约及武汉站、兰临站、揭阳站等重点电站的生产配套需求。

新一轮疫情发生后,平高集团闻令而动,迅速安排骨干驻厂工作,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该集团核心零部件加工单位——平高电气机械制造事业部积极响应,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做好安全生产、后勤保障、关爱员工等工作。机械制造事业部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中辉第一时间申请,和事业部其他党员干部、职工一道开启驻厂生活。

自5月6日驻厂以来,胡中辉几乎每天从早忙到晚,带领驻厂工作室成员解决关键客户急需且难加工零部件的技术攻关,检查、关注驻厂员工生产、生活。

7天里,面对一份份加急订单,胡中辉和生产、技术人员从普车加工、热处理调制、数车加工到大头车加工、钳修处理,把关每一个环节,实现加工步骤和工序无缝衔接,及时完成加工任务,协调物流发车。直到这时,大家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大家辛苦了。这几天温差大,一定要注意保暖。”每天,胡中辉都会群里发出温馨提醒。

面对员工驻厂以来心理的变化,胡中辉与员工同吃同住、面对面交流,了解员工需求,解决员工困难,并利用晚上下班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员工驻厂生活。

胡中辉的另一个身份是团中央常委。5月10日,他和同事们在车间收看收听了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直播。让他感悟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他表示,要和大家一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高轶鹏)

相聚“云端” 书声琅琅

打开电脑、进入钉钉班群、摆放好手机和教材……5月13日早上,市四十一中语文老师杨磊准备为学生上直播课。

师生相聚“云端”,琅琅书声一片。透过屏幕,看到每个学生都在捧着书本认真朗读,杨磊心中很是欣慰。

“上课的时候,我尽量少讲,多互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杨磊说。

5月5日,接到延迟返校通知后,市四十一中紧急安排线上教学工作。杨磊是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也是该校七年级部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特殊时期,我必须带头上好网课。”他带领七年级语文教研组10多位老师重新排课表、共同教研。当晚9点多回到家,他又接着备课至凌晨1点多。

实现线上教学后,杨磊比平时更忙了。学校要求每节网课控制在25分钟以内,精讲精练,以往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改为每天一次。每天下午,杨磊都带领七年级语文老师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汇聚集体智慧,努力给学生最好的课堂。

上课时,他要一边教学一边监督学生上课情况;下课后,要批改作业,为学生解疑释惑,还要在线家访,了解学生居家生活和学习情况。

作为班主任,杨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经常在班群里提醒学生科学防疫、坚持锻炼身体,激发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杨磊的妻子在卫东区矿工路小学任教。每当夫妻俩直播上课时,年仅5岁的大儿子便自觉地照顾着7个月大的弟弟,让夫妻俩很是感动。

“诸多青年教师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确保了线上教学顺利有序进行,用实际行动展现教育工作者在战‘疫’中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市四十一中校长杨海兵说。 (本报记者 邢晓蕊)

医护“新兵” 冲锋在前

5月12日早上7点,李志强穿着防护服走进劳模小区一栋33层的居民楼里。这是他来西市场街道封控区支援核酸采样的第7天,在20人团队里,他是为数不多的男性。

24岁的李志强是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参加工作一年多。作为男护士,他在体力上很有优势,但由于是第一次支援核酸采样,经验不足,他总怕自己拖大家的后腿。

为了赶上大家的速度,李志强经常深夜还在总结经验,私下请教组长乔燕晓,慢慢找方法。

虽然是新手,但是李志强毫不畏惧、冲锋在前,一个人负责一个封控区或一栋楼。30多层的高楼,他沿着消防通道挨家挨户进行核酸采样,汗水顺着眼镜往下流,因为防护服的缘故,他没法擦拭,只能强忍着。有一次,一位好心大爷拿来凳子:“坐着给我们做吧!歇歇。”“不了,还要赶紧去下一家呢。”李志强微笑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提起医院的工作,李志强说,重症医学科病人的吃喝拉撒都由护士照料,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不乏温情。他回忆道,之前一位老太太不好意思让护士照顾,每次护理都很抗拒。经过李志强的安抚,老太太慢慢接受了护理,心情和病情也好起来,被转出重症医学科。“有一次,我陪病人下楼做检查,那位老太太老远就跟我打招呼,当时挺感动的,没想到她还记得我。”李志强说。

去年12月,李志强和妻子翟文倩结婚。翟文倩在卫东区商务局工作,目前下沉社区当志愿者,每天协助医护人员给居民做核酸采样,并维护现场秩序。每天,他都会给妻子打电话,两个人互相加油鼓劲。由于工作太忙,俩人至今没有度蜜月。“等疫情结束了,我得弥补她一个浪漫的蜜月旅行。”李志强笑着说。 (本报记者 王亚楠)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