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叶县
3上一版  下一版4
 
踏平坎坷成大道
叶县签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捡起花生壳 种下小花菇
叶县住建局获赠锦旗
直播招聘 助就业
叶公问政
叶县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开路搭桥”
才艺展示庆“三八”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踏平坎坷成大道
——洪庄杨镇发展高效种植产业印象
 

3月8日上午10点多,洪庄杨镇小庄村村外的8座温室大棚里,温度计显示已超过40摄氏度。

放眼望去,棚内一片碧绿,春节前种植的羊角蜜瓜藤已经超过了1米,穿着短袖的村民们正将瓜藤头部小心地挂在绳子上。“长势很好,五一就能上市。”来自甘肃的管理人员王景涛高兴地说。

外面,另有8座温室大棚正在加紧建设。据该镇党委组织委员时伟东介绍,8座温室大棚预计一个多月后就能建成投用,随后将再建23座温室大棚,打造洪庄杨镇瓜菜种植园区。

看着棚内的绿意盎然,听着大棚的施工进度,又一次来查看大棚建设进度的该镇党委书记王小红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温室大棚全部投用后,全镇设施农业算是稳稳扎根了,可谓是踏平坎坷成大道。”她说。

选定集体经济发展方向

洪庄杨镇位于叶县东北部,与许昌、漯河两市相邻,几乎没有工业产业,村民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也有种西瓜和蔬菜的传统,尤其是王庄村,几乎户户都是瓜农,因此也被称为西瓜村。

2018年,叶县被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在学习考察后,洪庄杨镇结合实际综合分析,决定将瓜菜种植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

2020年,在叶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持下,军人出身的该镇唐马村党支部书记马新卫率先发展大棚产业,带头种植蜜瓜。尽管与瓜果商签订了合同,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瓜果市场,最终以亏损收场。

第二年,不服输的马新卫继续种植蜜瓜,并扩大了规模,还带动裴昌庙、麦刘两个村组建联合党总支,抱团发展大棚产业。结果,夏秋季多场大雨导致瓜棚大面积进水,一场12级以上的大风又把大棚刮坏了,当年利润仍为负数。

补齐大棚产业发展短板

“这个发展方向没有错。”王小红回忆道。

唐马村集体经济的连续亏损成了马新卫心里压着的一块巨石,王小红也感同身受。但是,她分析后认为,方向是对的。

“很感谢马书记的坚守。”王小红说,她与马新卫沟通后总结了两年来的教训:尽管有着种种客观原因,但管理是短板,把控不好市场也是短板,农业设施抗风险能力不强则更致命,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健康发展。可是,具体该怎么做呢?

带着疑问,洪庄杨镇组织镇村干部赴山东、安徽以及省内部分地区考察学习。

“王书记分析得很对,这个产业是可行的。”小庄村党支部书记杜喜来说,当时他们在山东寿光的产业园参观,上千亩苦瓜、七彩椒令人震撼,温室大棚内自动化水肥一体机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操作……

“人家一座大棚的投资虽然在40万元以上,但两年就能收回成本。”杜喜来说,这是他从当地种植户那儿打听来的,他还专门让种植户算了细账。

大家在考察中达成了共识: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收益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七八米厚的大棚墙体抗风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强;配有采暖设施和保温设施的大棚可以高效种植反季节蔬菜;规模扩大自然引来大合作商,“一条龙”托管效益更高……

考察回来后,洪庄杨镇改变各村单打独斗模式,整合小庄村300多亩土地,打算比照寿光的温室大棚建设16座温室大棚,与唐马等3个村的产业园区连成片,朝着现代化园区方向迈进。

然而,一座温室大棚动辄几十万元的投入,仍有一些不确定的风险,这对于薄弱的集体经济来说,实在是无力承受。

“再难,这道门槛也必须跨过去。”王小红说,村干部们或贷款或自筹,多的拿出了十几万元,少的三四万元。“他们都扛着风险呢!”她说。

“我借了十几万元,再让村干部每人拿出3万元。”白庄村党支部书记孙红霞回忆道,她与王小红都很看好大棚产业。

孙红霞这样给村干部做工作:现在咱投了钱,温室大棚可以托管给专业公司,正常情况下平均两年就能回本。

白庄村最先拿来了建棚的启动资金……今年春节前,小庄村8座大棚里先后种上了羊角蜜。

打开种植产业崭新局面

“现在的气温下,瓜藤每天都能长一片叶子。”王景涛抚摸着细嫩油绿的瓜藤说。

王景涛是甘肃成联新果蔬营销公司派来的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也是全过程种植的技术人员。甘肃成联新果蔬营销公司是一家专门种植销售瓜果蔬菜的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出应该种什么、种多少,实现利益最大化,瓜果成熟后也由他们销往甘肃等主要市场。

洪庄杨镇的埋头苦干很快得到了上级肯定。去年,叶县有关部门将温室大棚产业列为扶持项目,每座大棚匹配22万元支持资金,进一步激发了各村发展村集体产业的积极性。今年,叶县将扶持洪庄杨镇建设23座大棚。“现在,我们镇村村都在瓜菜种植园区建有温室大棚。”王小红说。

王景涛说,正是看到洪庄杨镇有这么大的决心和规模,他们公司才决定与之合作发展。

“俺也算开眼了,没想到能这样摆弄。”正在缠瓜藤的小庄村村民杜秀丽说,她们家种了多年的瓜果蔬菜,对大棚种植不陌生。如今缠瓜藤却被精准要求从第几个叶片上缠起,高度要一致,冒头的瓜藤还要再人为“减高”。“要求挺多的,可就是自家小孩也长不了一样高呀。”她笑着说。

“我们公司的要求的确严格。”王景涛回应道,拿现在种植的羊角蜜来说,公司要求每个瓜成熟后重量在0.6公斤至0.7公斤,还要一次性统一收完,确保个个成熟,为此,他们要求缠藤高度一致,一天内全部授粉完毕,留下同样高度的花。

由于采取自动化卷帘通风和盖被保暖,大棚内温度一直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反季节瓜菜“自觉”长出好的品相和口味,自然稳占高价。

在羊角蜜大棚里,偶尔还能看到西瓜、圣女果等。王景涛说,由于他们公司第一次来叶县,所以试种第一茬羊角蜜时也试种了其他瓜果,以谋求下一季更大的丰收。

“我越来越明白镇里为啥让发展设施农业了。”曹李村党支部书记张先锋说,这几天,他带着村干部及村民来大棚观摩。

“明年俺也跟着弄个大棚。”曹李村村民高会业说,他种有十几亩的豆角、辣椒,一年收入一二十万元,但是跟这样的瓜菜温室大棚比,还是属于小打小闹。

“我们来洪庄杨镇,就是想示范带动更多村民发展温室大棚产业。”王景涛说,随着规模扩大,以后公司还会发展包装、运输等产业,建冷库,搞深加工。8日早上,他接到总公司同事的电话,询问能否运些上海青过去,价格是本地的两倍以上。他遗憾地表示,因为没有冷链车和包装箱等,所以没办法运输。

“以后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王小红说,在温室大棚北边,一座两层建筑正在进行室内装修,这是该镇瓜菜种植园区办公场所,有园区技术人员的食宿处,有农产品展厅和直播间,还有冷库……

如今,洪庄杨镇组建了劳务公司,为园区提供稳定的务工人员资源,接下来还会上包装项目,用灵活方式成立运输车队。

“村集体经济下的瓜果产业之路越走越宽了。下一步,我们还要腾出手发展鞋帽产业园,村民、集体共致富,使洪庄杨走上乡村振兴的阳光大道。”王小红信心满满地说。(本报记者 杨沛洁)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