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又是一年马街书会
节气里的鹰城
春雨贵如油
“雨水”尝春
灯台架
好雨知时节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是一年马街书会

 

●朱硕民

过年期间,老家的朋友给我发来两条微信,都与宝丰马街书会有关。一条是为控制人员聚集,县里决定把今年的马街书会从田间转移到“云端”,在线上举办。一条是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因疫情不能参加马街书会,以视频方式给马街的父老乡亲拜年。

看完微信,我又想起了魂牵梦绕的正月十三马街书会。不知不觉,已经好多年没有去马街赶会了。

马街位于宝丰城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然村落,距我老家的村子有五六里地。小时候,每年一到正月十三,村民们一般都会放下农活,穿上过年的衣裳,吃完早饭就结伴去赶会,一路上有说有笑热热闹闹。有条件的骑自行车,大多数都是步行,三五成群,络绎不绝。当时我看到的只是黑压压的人群,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赶会,后来看媒体报道才知道,最多的一年有20万人,少者也有10万之众。

到了马街,随着人流进入会场,看到每隔几米就会有一个摊位,每个摊位有2至4名艺人。讲究一点的艺人会从村民那里借来桌椅板凳,也有的直接把弦子系在腰间,随便找个地方一站,就拉起弦子打起简板,开始说唱。有的还在摊位前立根木棍绑上大喇叭,有的接上了现代化的音响设备,也有的依然是原生态呈现。有一点他们是共同的,就是都以天为幕、以地为台,击鼓弄弦,弹拉说唱。书会上,河南坠子、山东琴书、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凤阳花鼓、徐州琴书等流传于大江南北的传统民间说唱艺术竞相上演,竹板声、琴弦声、说唱声此起彼伏。刘兰芳曾经说过,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像这种原汁原味的说书场面,马街书会是第一家。

随着书会上的人越来越多,艺人们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以求技压群芳,求得摊前人多、赢得喝彩声多。赶会的人们除了听书看热闹,有的还要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家中,痛痛快快地说唱几天。生意开张的是助助兴,起房盖屋的是图个吉利,娶媳嫁女的是图个体面。记忆中,小时候似乎村上每年都要请说书艺人,有时候是一个生产队请,有时候几个生产队同时请。在正月寒冷的冬夜里,庄稼人吃完晚饭就去听书,里三层外三层,一连几天,尽情享受着那个年代少有的文化生活。

不知从何时起,绵延700多年的马街书会已成为中国民间曲艺最大的盛会,马街也是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每年的正月十三,成百上千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长途跋涉,汇集马街,演绎民间曲艺界的群英荟萃。这一现象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有“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胜读万卷书”的美誉。相传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村里为了弄清有多少艺人来马街赶会,就在书会旁边的火神庙香案上放一个大斗,让来说书的艺人都到庙里进香,规定一个人只能丢一个铜钱,不准多丢也不准不丢。最后一数,有两串七铜钱,也就是说到会的艺人是2700人。

后因战乱、兵匪、水患,书会一度萧条,但从未间断。

绕马街流淌的小河叫马渡河,早些年,正月十三的马街书会会场就在河两岸,后来才移至河东边的麦地。在我的印象中,河上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小石桥,是从马街通往书会的必经之路,因为桥窄,每年都会见到有人从桥上落水。后来,有好心的村民在书会期间选择河道较窄处,用架子车搭起简易桥,或者用木棍搭建临时桥,方便四面八方的客人通行。

马街村民的热情好客远近闻名。在他们心里,书会比过年重要,过完年就开始打扫庭院,准备床铺,购置食物,千方百计把自己家里收拾得妥妥帖帖,恭候说书艺人和亲朋好友光临。如果艺人能住到自己家里,街坊邻居就会羡慕,如果艺人住得多,那就更长脸了。当然,这都不收费。我记得那时候去赶会,中午总要到亲戚家吃顿饭,家家都是门庭若市,客人一拨接一拨,吃完就走,因为门口还有人等着进来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街书会迎来了新的春天。特别是1981年,中国曲协主席陶钝和评书演员刘兰芳来到马街,使书会的人气空前高涨,大家都想看看那个天天在喇叭里说《岳飞传》的刘兰芳长啥样子。目睹书会盛况,陶钝即兴赋诗一首:“马街竞艺溯源长,负鼓携琴汇现场。谈古论今依旧事,万人空巷看兰芳。”留下一段佳话。

几十年来,刘兰芳已经与马街书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又一故乡,先后18次千里迢迢“回娘家”赶会,还登台献艺收徒传技。前几年,马街书会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兰芳也被授予马街村荣誉村民称号。

久违了,马街书会。明年的正月十三,我一定要回去赶会。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