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3上一版  下一版4
 
风劲帆满图新志 砥砺奋进正当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2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劲帆满图新志 砥砺奋进正当时
——平顶山高新区跃居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74位纪实
高新区鸟瞰 田改娣 摄
 

2月17日,颇受瞩目的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出炉:

平顶山高新区综合排名再创新高,较2020年度提升14个位次,跃居第74位,实现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五连升。

平顶山高新区5年时间从第118名跃升至第74名,在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发展高地、强者如林的国家级高新区矩阵,实属不易。

我们不禁要问,偏居内陆的平顶山高新区为何能够实现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如何能够呈现出万马奔腾般的发展气魄?

榜单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带来的是一种新的产业变化。

“赢”在改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则是创新的关键。

今年1月9日,高新区召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动员会,全面启动第二轮改革。动员会之后的两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集中办公区每夜灯火通明。1月23日,按照全员聘任制、工资薪酬制、绩效考核制的思路,从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到中层正副职、科室正副职、一般主办岗位共计613人完成了岗位聘任,20人得到提拔使用,17人降职使用,在党管干部、尊重规则、人岗相适、奖励先进的原则下,全部人员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高新区是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选择的30家试点单位之一,得益于首轮改革的经验与总结提升,本轮深化改革酝酿更加充分、动员更加广泛、推进更加迅速、运行更加平稳,比全省试点3月底前完成改革的要求提前了两个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积极稳妥、择要优化’的思路,突出结果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继续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优化部门(单位、国资公司)职能及岗位设置,紧紧围绕省市区目标任务,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努力实现国家层面晋位次、省级层面争先进、市级层面做标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凌兵奎说。

时间回溯到数年之前:2013年高新区实行区域管理后,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逐年跃升,发展势头良好。但高新区作为派出机构的性质与其经济社会管理事务全覆盖之间的矛盾却日益突出,同时存在部门职责不明、任务边界不清、机构设置缺少层级、员工流动不顺畅、考核机制导向不明等问题。

2018年,市委、市政府将高新区的改革确定为全市重点推进的四项改革之一,出台了《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明确以“应放尽放、能放必放”为原则,赋予高新区市、区两级经济、行政、社会管理权限。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

如何让大家从“不愿干”到“愿意干”——

赋权后,高新区秉承“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理念,大刀阔斧进行各项制度改革:建立“大部制”,构建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实行全员聘任,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引入KPI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打破“平均主义”,建立全员绩效工资薪酬体系,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种稚,此前只是一名普通的管理人员。改革竞聘中,他以过硬的专业水平、突出的管理协调能力在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竞聘为建设管理科科长,后又成长为副局长。尽管忙得连轴转,但是他越干越有劲。“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责任,我将任其职尽其责,为高新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他说。

如何变“被动干”为“主动干”——

高新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凝聚起抓改革、促发展的磅礴动力,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该区还把理论学习作为党工委会议的第一议题,并从2019年开始在全区开展“每天一万步、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本书”活动,把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机关单位到企业,从工地到学校,该区自发成立各级读书会100个,每年举办各类读书分享活动240多场。

如何从“不会干”到“精准干”——

高新区一方面走出去,到先进高新区学习管理经验和发展思路;一方面引进来,邀请国家高新区等机构的专家授课。

2021年9月23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平顶山高新区与浙江嘉兴秀洲高新区签约成为全面战略友好伙伴园区。作为省际高新区合作模式、合作内容新探索的第一步,2021年10月9日,高新区选派20名来自政策研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园区服务、企业管理等部门的管理岗位人员,到秀洲高新区挂职学习锻炼。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这批挂职人员边学、边干、边悟,在思想的碰撞中找到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动力。

改革,激发了活力,孕育了动力。

“生活有保障、创业有扶持、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这是广大干部职工对高新区人才环境建设的高度评价。

“赢”在创新——

此次2021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平顶山高新区综合排名较上年度有显著提升,其中在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分别位列39位和68位。

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上,高新区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行动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工程,不断加强孵化平台建设和培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链条式服务”机制。

该区为每家科技型企业配置一名“首席科技服务员”, 创新实施“123工作法”(每季度开展一次科技创新政策集中宣讲服务活动,每月开展两次遍访园区服务活动,每周开展三次走访企业送政策活动),建立“1+6+N”工作机制(一名首席科技服务员,依托载体、企业、平台、人才、机构、专项“六位一体”创新服务体系,向多家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政策服务),结合“办实事、解难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宣讲科技创新最新政策,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政策红利。截至目前,该区后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5家,总数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名。

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新区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19年以来,该区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45家,市级产业创新基地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其中,华兴浮选获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神马尼龙化工牵头成立省级聚氨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神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平顶山首个固体光气产业创新基地。通过这些研发和创新创业载体,不仅交流了科研数据,还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支撑高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截至目前,该区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74家,总数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

人才,是科技创新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高新区对人才格外“高看一眼”。围绕“高精尖缺”,该区推行“项目+人才”的引才模式,聚焦主导产业靶向发力,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大力引进集聚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组织高新区专家参与各类人才荣誉和人才项目申报,其中神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吴秀云获批“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近年来,该区共引育高层次人才84人,认定高层次人才109人,申报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17个。

统计显示,与2018年相比,该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类研发平台与机构、各类创新载体、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增长260%、363%、214%、300%、66%。

“赢”在产业——

跨境装备智造产业园项目,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互联网+跨境电商平台,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海外市场,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金融设备产业园项目,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金融设备研发基地,提供智慧档案票据设备存储、处理等金融大数据服务,推动我市及周边地区金融设备服务业升级。

华拓电力科技园项目,围绕电气装备产业链,开展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填补产业链空白。

…………

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哪些产业要重点培育,哪些产业要逐步退出,哪些产业要改造提升,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是什么,又该怎样集聚高端要素?这些都考验着高新区的建设者。

千头万绪需提纲挈领,万马千军需定主攻方向,唯有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该区重点强化重大项目发展顶层设计,把稳招商“新航向”。

结合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高新区绘制完善了电气装备和尼龙新材料产业“四张图谱”,大力开展“四个拜访”,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细分领域、承载空间等,分门别类、有的放矢精准招商。

围绕产业链条,开展精准招商。去年共开展大员招商13批次、小分队招商和驻地招商共23批次,累计签约主导产业项目56个、总投资64.05亿元。聚焦科创资源,开展科技招商。共引进科技类项目25个、总投资14.27亿元。谋划重点项目,布局“三个一批”。围绕主导产业谋划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25.6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

美国伊顿、挪威帕拉特、以色列屹立、隆基股份、上海羽晟、天津力神、常熟格林普斯……一个个知名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高新区,一个个大项目给高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去年以来,该区共谋划实施“三个一批”项目16个,其中“签约一批”5个、“开工一批”6个、“投产一批”5个,形成了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梯次发展格局。

目前,高新区已经形成以平煤神马集团为龙头的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和以平高、伊顿为龙头的高中低压电气装备制造产业链,同时,以平煤隆基为龙头的新能源、储能产业链也在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不断凸显。

“赢”在服务——

2021年12月20日,占地72亩、总投资1.7亿元的浙江巨高智能电气产业园内,3家关联配套电气企业已经入驻并有序开始生产经营。对于浙江巨高来说,这已经是第二次入驻高新区。

2019年3月,浙江巨高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旗下的河南巨高嘉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在平顶山注册成立,并入驻高新火炬园。从企业创办期间的名称核准、工商注册、一般纳税人升级等事项全程代办,到设备调试期间的解决安评、环评、资金贷款、项目申报、招工用人、子女上学等问题和需求,在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电气装备产业基础背景下,河南巨高稳步发展,还引荐浙江巨高到这里投资创业。

2019年11月7日,浙江巨高智能电气产业园框架协议正式签约。如今,作为市重点项目,该项目一期4栋标准化厂房全部完工。

“没有在高新火炬园进行孵化的昨天,就没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河南巨高负责人李肇琪感慨道。

李肇琪的感慨,也是高新区众多企业家共同的感受。“让企业无时无刻不沐浴在优渥营商环境的春风里”是高新区给广大创业者的庄严承诺。

优化营商环境难不难?难,因为这是个系统工程,直面大量的企业和群众,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局。所以高新区的做法也很直接:园区吹哨,部门报到——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从“我要怎么办”转向企业和群众“要我怎么办”。

该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设立了六大产业园区,专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在园区推行“1234工作法”,即:1个首席服务官(一对一服务),2个服务重点(早建成、早投产),3个专班人员(招商部、企业服务部、平台部服务人员无缝对接),4个服务目标(专利、科小、规上、高企)。园区抽调招商部、企业服务部、成果转化部相关人员,成立项目服务三人组,切实解决项目在洽谈、建设与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确保直接惠及企业,做到“快帮”,六大园区与各职能部门强力联动,针对不同企业完工项目,园区牵头吹哨,部门报到认领任务,确定验收时间节点。为了解决企业土地、厂房、资金等配套要素难题,今年全区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约35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化厂房面积10余万平方米,企业项目实现“拎包入住”。

从协助企业融资、技术对接到为企业招聘员工,从保障企业发展要素到为企业职工解决住宿、通勤、就餐问题,各级干部主动靠前倾心服务,为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凝聚起坚实保障。

“赢”在生态——

厂房楼宇拔地而起,交通路网编织经纬,游园绿地春意盎然……高新区正以全新的面貌,向人们展示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规划初期,就对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建设,既专注产业发展,聚焦生产要素的保障配套,又突出产城一体、园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产城融合要实现产业、城市、人相融互促,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该区城市建设迎头赶上,“脏乱差”成为过去时,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城乡新貌。2021年,该区PM10浓度为88微克/立方米,优于市定目标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优于市定目标6.4个百分点;优良天数255天,优于市定目标2.7个百分点。

该区高新大道、长江路、开发路、创业大道4条道路全面通车,创造了“一月通车一条路”的“高新速度”;新增城市道路13公里;建制村实现100%通客车;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湛南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完工交房,1600户回迁村民顺利入住;小营小学竣工投用,任庄棚户区幼儿园具备招生条件,小营棚户区幼儿园建成移交。

实施特色产业发展、户厕改造、污水处理、文旅融合、文化中心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正在深刻改变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该区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成功设立,屈庄村、陈庄村被评选为“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严村滨河花海、绿康园现代高效农业食用菌产业园等一批农业示范园正在加快建设。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21年,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时间节点上,高新区交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接下来,该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立足新起点、启航新征程,始终保持追赶超越的奋进姿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贡献高新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高轶鹏)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