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3上一版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增添转型发展动力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2年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增添转型发展动力
——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述
我市4个揭榜挂帅项目在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第二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现场签约
2021年12月1日,省科技厅、平顶山市政府举行厅市工作会商会议。
市科技局举办未来产业发展论坛
平高集团1100千伏频繁投切滤波器组断路器填补国际空白,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
舞钢公司作为主要单位参与完成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关乎发展,创新决胜未来。

2021年,我市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注重特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筑牢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四个支撑,狠抓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开放合作、体制机制和观念再造四项举措,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喜报频传:

我市探索的“推动建立‘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的创新链条,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工程、建设炼焦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法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作为“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予以表彰推广,受到人民网、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分别增长69%、38%,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五年总量翻两番。

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实现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新突破。至此,全市创新平台数量增至658家,实现主导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

3个项目进入省一流课题备选项目,占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攻克一批“卡脖子”及进口替代技术,为创新中国增添了更多“鹰城元素”……

在日益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赛道上,我市坚定走好创新驱动这个“华山一条路”,奋力打造与郑洛平“新三角”相适应的区域创新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培育创新主体 增添发展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近年来,我们牢牢抓住创新主体培育这条主线不动摇,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实现了创新主体规模和能级双提升。”2月9日,市科技局局长赵会杰说。

市科技局联合市发改委等八部门出台了《平顶山市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方案(2021-2023年)》,建立了“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工程,启动科技创新活动大调查,对全市上万家企业的研发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标定,并逐一“画像”,市县联动开展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建立动态化培育后备库,“一企一策”指导帮助企业补齐创新发展短板,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量质齐升。去年,我市共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4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同比分别增长69%、38%,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五年总量翻两番;培育创新领军型企业26家,其中平高集团、巨龙生物成为创新龙头企业,神州重工被评为省瞪羚企业。

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被充分激发,去年我市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突破。实施重大创新活动40多项,攻克一批“卡脖子”及进口替代技术,为创新中国增添“鹰城元素”:舞钢公司研发出“华龙一号”海外工程——卡拉奇核电站3号机组核电用钢,助力国家“核名片”走出国门;平高集团研发的业内首台126千伏环保型断路器挂网运行,实现国内开关企业在断路器专业领域重大技术领跑;平煤神马集团的“平顶山矿区煤系气资源高效开发模式与示范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有望为全省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利用和能源结构优化闯出一条新路;东方碳素颠覆性的人造石墨短流程技术小试成功,能耗、生产周期双降50%;神州重工开发出业内最大尺寸的钛/钢复合板,成为中石化、中石油合格供应商。

2022年,市科技局将继续把创新主体培育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基石和核心,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创新龙头企业,实现创新主体的量质齐升。围绕传统产业高新化挖掘潜力,加强与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等支柱企业协同互动,化解体制机制障碍,稳步推动煤焦、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高新化工作;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开展梯次培育,加快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出色、有强大市场地位的“瞪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重点支持尼龙化工、尼龙科技争创省创新龙头企业,帮助五星石墨、催化科技、神鹰化工、国玺超纯、华威塑料、恒润昌、奥峰新材等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紧盯未来产业布局进行前瞻性谋划,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

紧扣产业链条 集聚创新资源

实现产业发展转型提升,必须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市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把有限的创新资源集聚到主导产业上,搭建企业需要的平台,引进企业急需的人才,组织产业链最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创新平台是汇聚高端创新要素的“强磁场”。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加快筹建“鹰城智慧岛”,谋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打造集科技创新、双创孵化、金融赋能、人才引领于一体的创新生态样板。我市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构迈出标志性一步,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批准建设;省政府首批建设10家产业研究院,我市独占2家;新增3家中原学者工作站;组建2家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我市首家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26家;建设市级创新平台载体89家。目前,我市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创新平台载体237家、市级创新平台431家,创新平台数量达到668家,实现主导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

重大科技专项是集聚创新资源的有效载体。2021年,市科技局积极围绕我市产业开展重大专项调研,努力凝练一流创新项目,建立动态重大科研项目库,入库全市“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制造业产业体系重大研发项目40余项,其中13个项目入选省“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平煤神马集团“直接氢氰化法制备己二腈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工业化示范”“己内酰胺法制备己二胺中试技术研究及工业化示范”和平高集团“252千伏真空灭弧室及真空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分别进入省一流课题备选项目(全省仅10项)。平顶山华兴浮选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无传动浮选脱硫技术研究及工业生产应用”和河南万恒塑胶有限公司“聚乙烯(PE)大口径长纤维增强复合管道的开发”2个项目入选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

市科技局围绕产业发展持续优化科技服务,落实企业研发财政补助、研发平台奖补、科技创新券等各类市级经费2684万元,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2619万元。持续推动首席科技服务员工作,全市153名首席科技服务员采取“一对一”“台账式”精准服务方式,累计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100余家(次),共征集创新需求3935条,解决需求3900余条。做好“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办实事,解难题”科技服务月专项活动,组织各类宣讲培训对接活动20余场(次),累计走访企业300余家(次),当场指导解决各类科技创新需求271条。

科技创新需要前瞻30年、谋划15年、立足这5年。市科技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谋划布局,加快推进“鹰城智慧岛”和科创新城建设,打造集科技创新、双创孵化、金融赋能、人才引领于一体的创新生态样板。

我市正在着力打造新的实验室体系,争取炼焦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序列。依托平煤神马集团组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河南省实验室、依托平高集团建设河南省尧山实验室。围绕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尼龙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河南省高压电气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做实尼龙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高性能聚酰胺纤维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高压电气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围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原学者工作站、技术中心等省市创新平台建设,力争每年建设省级创新平台20家以上、市级创新平台50家以上。

加强开放合作 补齐短板弱项

开放合作是迅速补齐科技创新资源不足这个短板的有效手段。我市在加快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时,以最大诚意、最优厚条件推动高层次科技合作,大力实施“鹰城英才计划”和科技创新资源引进行动计划,努力弥补基础研发、高端人才、科技金融和服务的短板。

2021年,我市与省科技厅建立厅市工作会商机制,大力推进厅市协调联动,达成了一批会商成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平顶山创新发展需求,统筹创新资源,做好顶层设计、保障措施、跟进指导等工作,支持我市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平煤神马集团张建国入选中原学者,填补我市空白。成功引进长江学者、中原学者韩一帆团队,中原学者王力荣、范国强团队。在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中,5588人与我市初步达成意向,累计签约入职2067人,其中博士40人、硕士545人、本科1480人,落地科技项目14个。

我市全面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不断创新模式、探索路径,有力推动了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弥补了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短板,有效提升了骨干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催生转型发展新动能。去年,我市与中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科院理化所、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大、郑州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稳步推进。清华大学-平高集团电气技术研究所、平煤神马集团上海联合研发中心研发工作进展顺利。

持续引进更多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才有源头活水。下一步,我市将围绕“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制造业产业体系,加快联合研发机构合作建设,加强与河南师范大学战略合作,打造一批科研平台,共建一批孵化基地和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平煤神马集团与郑州大学建设尼龙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支持平高集团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建设高压电气重点实验室,支持舞钢公司、宝丰县分别与鞍钢、武钢建设特钢不锈钢联合研发中心,引进“清华研究院”建立“清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环境科学院围绕“双碳”目标开展合作,与中电十八所、宁德时代在新能源和储能产业方面开展科技合作,与腾讯公司在数字产业方面加强科技合作,支持真实生物以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合作,全面推动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峰等。

金融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一环,市科技局去年积极参与推进全市科技型企业融资路演暨银企对接工作,全市15家金融机构与197家科技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授信额度42.61亿元,投放额度22.85亿元;持续开展省级科技贷工作,河南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累计获批省科技贷资金4840万元。下一步,我市计划设立创新投资基金,开展科技贷、专利质押贷款、风险投资业务;设立科技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优化创新生态 再造体制机制和观念

“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我市持续推进观念转变,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争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良好氛围。

观念一变天地宽。我市在2021年出台了《平顶山市创新人才价值实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科技政策,完善了“1+N”科技政策体系;组织了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平顶山分赛区赛事,全市109家企业报名参加,9家企业荣获省赛优秀项目;举办了第二十一届科技活动周活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支持创新;开展了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确定40名科技工作者为2021年度我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并推荐2名同志为省级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选,营造了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浓厚氛围。

机制一活全盘活。去年全市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完善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施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出台了《平顶山市科技揭榜挂帅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征集省、市科技揭榜挂帅技术需求共19项,推荐宝丰五星石墨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承担省揭榜挂帅项目,发布两项市级揭榜挂帅项目榜单,调动社会力量开展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卡脖子”制约。市科技局会同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出台《关于印发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财务支配权,提升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观念转变和体制机制优化需要持续推进,我市将继续大力培育创新意识,深化科技管理流程再造,不断提升科技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下一步将研究出台《平顶山市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若干意见》;建立科技创新专家决策咨询制度,成立由科技、产业、投资、法律等领域专家组成的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开展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和决策咨询,加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顶层谋划;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完善激励性、普惠性政策体系,调动社会研发投入积极性,提升科技创新能效。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成果,浸润着全市科技战线的心血汗水;一项项规划、一张张蓝图,描绘着鹰城科技创新工作的美好未来。全市科技系统将认真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市十次党代会精神,踔厉奋进、接续奔跑,围绕打造郑洛平“新三角”,确立更高标准,采取更实举措,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注入不竭动力。

(本报记者 孙鹏飞)

本版图片由市科技局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