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郏县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仪式教育进乡村 党管武装落一线
邂逅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郏县巾帼网格员乡村“舞台”展风采
东城街道有效提高防疫信息统计效率
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龙山街道下好项目建设先手棋
未入伍 先参“战”
县交通运输执法大队筑起防疫“铜墙铁壁”
农家粉条香 村民增收忙
在观摩中找差距 在评比中争先进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家粉条香 村民增收忙

 

拌糊、和面、下锅、起粉,细滑的粉条从热腾腾的大锅里捞出,顺着铁皮滑道流入冷水盆里,随即又被盘到木杆上,搬到院子里的铁架上晾凉。1月5日,茨芭镇北姚村一个粉条加工作坊里,几个人忙着下粉条,十多个准备下粉条的人边看边等。

“这里下的粉条匀实、筋道,品相好,卖得快。我前两次在这里下的2000多斤(1斤=500克)粉条已经卖完了,今天又带来了1300斤粉子。”正往铁架上晾粉条的该镇陈寨村红薯种植专业户韩国定说。

做粉条是一项技术活儿,关键在于拌糊——就是把红薯粉放到瓷盆里,用开水烫一下,再迅速搅拌成糊状。

“烫粉子的开水多了少了都不行,粉糊拌不好,粉条要么不筋道,要么就是很多疙瘩不成条,成不成全靠拌糊师傅的经验。”李宗超说。

李宗超是北姚村村民,今年48岁,16岁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先后在郑州多家粉条厂做了20多年粉条。3年前,他投资10多万元购买了机器设备,还建了一座小冷库,在自家院内干起了粉条加工的生意。粉条作坊里共有6名工人,都是当地村民。

由于技术过硬,李宗超的粉条作坊声名远扬,不仅本乡本村的农户到他这里加工粉条,宝丰、汝州等地的一些农户也慕名而来。2020年冬季,李宗超一个月收入10多万元,除去工人工资和各种费用,净挣了3万多元。上月10日至今,李宗超已净挣3万多元。

(本报记者 张鸿雨 通讯员 李世旭)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