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凝聚磅礴力量
促进共同富裕 贡献慈善力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进共同富裕 贡献慈善力量

 

高德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强调在新的征程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去年GDP已达到15.47万亿美元,按人民币计算突破了100万亿,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占全球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1.75%提高到17%。中国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方面,而且体现在交通、通信、国防、科技等领域。审视中国的现实,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遏制社会分配差距拉大,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将成为必然选择。

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再次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我们要不断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第三次分配的概念于1994年提出,25年后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之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共同富裕与三次分配既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求,也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

初次分配由市场主导,侧重效率。第二次分配由政府主导,侧重公平。第三次分配是社会主体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由社会道德驱动,侧重社会责任,当然还要通过制度、法律等各方面的配套支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指出,慈善是一种具有广泛性的道德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慈善意识,参与慈善活动,发展慈善事业。”“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应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尤其是“一大批企业家和先富起来的人成为慈善家或者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当中”“更加主动、勇敢地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慈善作为道德范畴,而第三次分配的核心就是发展慈善事业,倡导社会捐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次分配的有益补充。

与初次分配关注市场效率、再次分配以行政手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同,以慈善为主渠道的第三次分配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通过人性的温暖和友爱,促进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微观均衡流动,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社保不足,是对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有益补充,是推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综观全球许多国家的慈善公益事业,不仅弥补了各种正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缺漏,同时具备软性的调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进而提升公共社会责任与社会公德的功能,扮演着积极促进互助友爱,提升文明道德的角色,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也表明,第三次分配是以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开展的分配活动,我们应当统筹和发展慈善和志愿服务,动员社会捐赠,组织志愿活动,提供社会服务。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党对慈善事业的全面领导。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慈善组织党建工作,确保慈善事业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组织慈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和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慈善力量、帮助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第三次分配不能取代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慈善组织既要积极作为,又不能夸大慈善的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助力”而不是“主力”作用。

坚持统筹融合发展,推动慈善事业服务社会救助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社区治理等民生事业,既要服务于扶贫济困,也要在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中全面作为,还要在乡村振兴、科技进步、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安排中积极作为。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当前慈善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是:

慈善组织数量发展不足,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有8981个(至2020年10月30日),仅占社会组织数量的1%,其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3174个,显然不适应我国慈善事业的现实需求。

慈善组织的能力与公众期待不相适应。2020年,慈善捐赠资金占GDP的比重不足0.04%,与慈善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2%左右的比重相比差距甚远。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不足,对慈善组织和捐赠者鼓励也不够,志愿服务工作制度保障不配套,全民慈善的氛围远远没有形成。

正如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所说: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由于中国慈善事业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水平低,中国慈善总体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全面推进慈善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因此,要突出做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要采取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募集资金,特别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

培育做强慈善组织,扩大志愿者队伍、社区队伍,壮大慈善事业的主体力量。

要创新发展。首先是慈善理念要创新。其次,捐赠领域要创新、拓展。再次,捐款模式、宣传形式也要创新。

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构建大慈善格局

要不断探索,建立领导推动机制,完善培育发展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和巩固慈善事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作重点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这既是同一逻辑的自然延续,也是战略方向的重大转变,为适应这个转变,传统的小慈善格局必须迈向大慈善格局,包括慈善活动的地域要扩大、范围要扩大。现代慈善的一大特点,就是把爱心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公民的一种爱心表达、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慈善精神,培育慈善文化,讲好慈善故事,凝聚慈善共识,参与慈善的人要大众化,慈善不再是少数富人的专利,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依靠社会力量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

(作者系河南省原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平顶山市慈善总会会长)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