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汝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把好三个关键点 廉政建设不松懈
“向阳”而生冲劲足 从“头”开始闯天下
改造提升助增产
汝州市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屋拆除工作
特色种植富农家
加强学习把握形势 厘清思路抢抓机遇
扶贫车间务工忙
乡贤出资建设美丽蟒川
丹心如炽振旗鼓 踏“足”生意富农家
小屯镇纪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中山寨村被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阳”而生冲劲足 从“头”开始闯天下

 

12月8日下午,温泉镇朱寨村一座三层小楼内机器轰鸣。走进一楼大厅,两排缝纫机前坐满忙碌的女工,一个年轻人在工位间不断走动,时不时弯腰指导。

这个年轻人就是朱寨村村民朱向阳,10年前返乡创业建起帽子代加工厂,带动朱寨村及附近村民务工增收。

“我18岁就到广东中山一家帽子加工企业务工,一干就是五六年。”说起早年外出务工的事儿,今年38岁的朱向阳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一个月能挣千把块,不过厂里包吃包住、花费较少,刚开始觉得这个工钱还可以,就安心在厂里干活儿。”

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有心的朱向阳熟练地掌握了帽子的制作工艺,目标也慢慢大起来。“在车间干了几年后,与厂领导熟悉起来,就帮着他们招工。那时候每年春节过后再去广州,我都会带着不少同乡。”朱向阳说,“时间久了,获得老板的信任,我就离开车间岗位专门帮厂里招工,这样的状态持续到2011年。”

2011年,朱向阳和同在厂里务工的妻子一起回到朱寨村,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那时候,广东车间里的工人流动性大,很少有人能在一个厂里坚持很久,像我这样在厂里一待就是10年的就更少了,正因为如此老板更加信任我。”朱向阳说,回村创业办帽子代加工厂,老板很是支持,答应提供订单、原料等。

务工企业老板的承诺给了朱向阳一颗定心丸。回村后,在村里的支持下,朱向阳在朱寨村北建厂房、购设备,吸纳村里的妇女务工。“建车间、购设备花去100多万元,这在当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不过,我认定了这个项目,要干就要拼尽全力。”朱向阳说,他拿出家里全部的积蓄,又找银行申请了贷款。

“那时候,向阳可是俺村年轻人的榜样,办的厂子也是当时温泉镇的‘明星企业’。”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学卫说,“厂子建成之初,向阳找了二三十个村民在车间务工,后来厂子规模扩大,就吸纳了朱寨及附近村子的100多人务工。”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7年,汝州市规划廊道绿化建设,朱向阳的工厂车间因临路而建,被规划进廊道绿化带内,必须拆迁。村里没闲置用地用来建新厂,但朱向阳又不甘心放弃事业。最终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在村东规划自建三层民房用来继续发展。

“最初几年,是挣了钱添设备,再后来挣的钱又花在建房上,感觉流水不少,就是手里没余钱。”朱向阳笑着说,“2018年才终于稳定下来,这一年我算了算,代加工收入有200多万元。不过代加工是微利项目,而我又想为家乡做点事,所以工资开得高,一年下来支付工人工资占收入的80%。”

“我现在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老板人不错,办事厚道。像我们在家照顾孩子的,家里有事就忙,闲了就来干活,老板很照顾。”朱寨村村民于晓培说,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今年为了照顾孩子她留在村里发展,没想到在家门口也有不错的收入。

“去年到现在,受疫情影响订单少了,车间用人也少,有六七十人。不过,去年在缺少订单的情况下,我们尝试自己设计制作帽子在网络平台销售,由于没有名气销售效果不太理想。”朱向阳说。

过往的挫折并没有消减朱向阳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坚持走自主设计制作之路,创立品牌。目前正在做市场调查,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目标人群的帽子,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的村民一起增收致富。”朱向阳目光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魏森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