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舞钢
3上一版  下一版4
 
突出监督重点 做好分析研判
培育新增长极 助力经济发展
舞钢市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五星健康文明家庭”创建荡新风
“五防”讲师进校园
首场农村“巾帼法律明白人”培训班开班
田间地头宣讲
寺坡街道全力开展环境整治
返乡创业种香菇 “小伞”托起致富梦
木瓜变“金瓜”
疫苗接种有序进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乡创业种香菇 “小伞”托起致富梦

 

12月8日,在庙街乡刘沟村,提起种香菇的臧玉龙,村民就会竖起大拇指。“俺在他那里打工,离家近能照顾孩子还不耽误挣钱,这都是托了他的福。”村民娄书歌说。今年34岁的臧玉龙,从事香菇种植已有3年时间,在利用种植技术自身收获颇丰的同时,还带领乡亲一同增收致富。

据臧玉龙介绍,回乡之前他一直在北京务工,虽小有成就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一次回家探亲,他了解到舞钢市在积极鼓励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政策和环境都非常好,随即决定回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他将公司地址选在离家不远的一处荒地上,在那里建起了初源种植家庭农场,开始了自己的香菇种植和销售事业。

“万事开头难。家庭农场创办初期,资金、人员、技术各方面都遇到了不少困难。”臧玉龙介绍,在决定创业前,他从未接触过香菇种植,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技术人员指导,他买了不少有关香菇种植的书,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自己着手研究,边学边干。为掌握香菇生长需要的温度、湿度等技术,他半年都吃住在菌棚,时常一身土、两脚泥,看着慢慢成长的香菇,心里一直盼望着能有个好的收成。

虽然技术取得突破试种成功,香菇产业却和很多产业一样受到疫情的影响。困难之时,庙街乡乡村两级干部及商务部门等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他解决香菇积压和原材料进购问题。“那一阵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真担心自己扛不过去了。”臧玉龙说,政府部门不但帮助他寻出路、想办法,还专门为他协调返乡创业资金,在关键时刻帮他渡过了难关。

得到那么多人的关心帮助,臧玉龙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滞,同时他也更懂得感恩和回馈。等市场形势好转,他便雇用周边的20多位村民到农场工作,“尽管务工人员增多,工资成本也增加了不少,但在我危难的时候大家伙儿帮助了我,我不能吃独食,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那才是真本事。”臧玉龙说。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臧玉龙种出的香菇因肉厚、腿短、口感爽脆深受消费者欢迎,他也逐步与众多客户建起了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目前,臧玉龙种植4座大棚6万棒香菇,年产菇总量达3.5万斤,成为带动刘沟村经济发展及附近人员创业增收的典范。

(本报记者 杨德坤)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