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常洪涛)11月22日,记者在鲁山县磙子营乡看到,党员干部带领保洁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红马甲”队伍拿着扫帚、铁锹,清理杂草、清扫垃圾,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秋冬战役”,为乡村振兴“提颜值增气质”。
近期,磙子营乡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举措,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全覆盖、促提升”工作目标,采取“四抓四强”工作法,全力抓好人居环境整治。
该乡在人居环境暨路域环境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领导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建立乡、村两级负责制,由包片班子成员统筹,包村干部、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具体负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出现问题及时反馈、有效解决。同时,建立督办制度,明确村级职责,压实责任,形成乡、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该乡坚持集中治理与常态保洁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动、群众出动、社会发动,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动员。拓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渠道,结合腾讯“99公益日”活动,共筹措人居环境整治资金近150万元。全面推行“周五党员干部义务劳动日”制度,突出示范村打造,围绕“文明新风、孝廉文化、家教家风”等主题新建游园8处,打造了码头赵、肖何等特色示范村15个,群众自觉打扫屋子、收拾院子、整治村子,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该乡坚持以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村庄背街小巷、坑塘等区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杂草杂物、农作物秸秆等清理力度,杜绝村内垃圾乱堆乱放现象。由于今年汛情,秋季秸秆不能及时还田,该乡党委、政府创新思路,多策并举,实行秸秆“离田”新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秸秆收购加工企业,通过“清—储—销”有机结合的市场化综合利用,畅通秸秆从田间到工厂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乡48个村收储秸秆、玉米苞500余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为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美,杜绝人居环境整治“一阵风”,该乡把重点放在抓源头治根本上,坚持整治与巩固同步推进。该乡实行人居环境月观摩制度,制定人居环境月观摩实施方案,对全乡8个党总支和48个行政村的路域环境治理、示范村打造和美丽庭院创建每月开展一次观摩评比,奖优罚劣。通过观摩评比,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创了“让更多的支部主动组织、让更多的党员主动示范、让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的人居环境工作新格局。
“下一步,磙子营乡将持续加大对人居环境的整治力度,切实让乡村‘颜值’与‘气质’相得益彰,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该乡党委书记孙朝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