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爱撑起一个多灾多难的家
2022年普通高招开始网上报名
石龙区65万公斤红薯滞销
带着留守妇女一起奔富路
特色种植富农家
鲁山县交警保道路安全畅通
曙光街街道纪工委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市区集中供热实行分区网格化管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着留守妇女一起奔富路
——谷秋玲的创业故事
 

11月3日,在位于汝州市陵头镇申坡村杨庄自然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六七名妇女正在缝纫机前加工衣料。

据小院的女主人谷秋玲介绍,制衣作坊是今年9月启动的,她上这个项目有两个原因:一是她早年在制衣厂干过,懂技术;二是想让村里的留守妇女有钱挣。

谷秋玲原是鲁山库区人,早年在广东、北京的制衣厂务工。2012年,谷秋玲在北京务工时结识了申坡村村民申永才,志同道合的两人喜结连理。

“那时候家里比较穷,盖房子还向亲友借了钱。”谷秋玲说,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婚后两人便想着在家干点事。“当时想过流转土地搞种植,但考虑到缺少资金,再加上我们不懂种植技术,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一心想改变困境的谷秋玲最终选择制售蚕丝被。“之所以干这个是因为娘家叔叔就是做这个的,我们没本钱,在叔叔那里拿材料可以赊账,等挣钱了再还。”忆起创业之路,谷秋玲说。

为了增加收入,谷秋玲还是离开了家乡,和丈夫一起到青岛闯荡。“那时候条件很艰苦,没钱租门面。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在紧临居民小区的路边搭个塑料棚制作蚕丝被。”谷秋玲说,“附近的居民非常好,经常给我们送菜,还帮忙找客户,让我们在青岛站住了脚,一干就是3年。”

这3年,谷秋玲和丈夫春秋两季到青岛制售蚕丝被,冬夏返家照顾孩子和老人。“每年我们在青岛干六七个月,能挣六七万元,家里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谷秋玲说,2018年下半年,她和丈夫回到申坡村,决定在家乡发展。

回村后,谷秋玲一人制售蚕丝被、羽绒被,申永才在汝州城区打零工。

后来,看到村里的姐妹闲着无事,谷秋玲有了新目标,要让她们有活儿干、有钱挣。今年9月,谷秋玲投资3万元购进10台缝纫机,在家里开起制衣作坊,吸纳留守妇女务工。“秋玲人真不错,给我们找了活儿干,工钱也公道,我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村民申爱锋说。

“现在制衣业务刚起步,只有七八个姐妹做工。目前的情况是不缺订单,而是缺少熟练工,村里正准备办培训班,等她们培训后我再购买更多设备,带着大家一起致富。”谷秋玲说。 (本报记者 魏森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