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跨越——回望五年路 喜迎党代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民生建设:一枝一叶总关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建设:一枝一叶总关情

①春季专场招聘会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②“巧媳妇工程”助脱贫 本报记者 王 尧 摄
③练习太极扇健身 本报记者 王 尧 摄
④专家远程会诊 本报记者 巫 鹏 摄
⑤市十四中新建教学楼 本报记者 耿 剑 摄
 

目前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3.6万人、206.3万人、43.54万人、39.47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 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7年连涨,惠及13.3万人

● 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2960元,提高至目前的4260元,增幅44%

五年来

● 新增城镇就业45.59万人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低于省定标准

● 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2.64万人

● 实施“全面改薄”工程

●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96所

● 增加学位4.4万个

● 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和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

● 新增学位19.2万个

近年来

● 投入资金约4亿元,建设大中型体育场地设施40余处,全面建成“15分钟健身圈”,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1.83%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系着国运。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皆可浓缩为“民生”二字。办好民生实事,是提升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深化民生事项改革,普惠民生发展成果。翻开五年来的民生账单,扑面而来的是政通人和、人民安乐的幸福感。

强化社会保障,完善民生之依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摆脱绝对贫困,是全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方略,坚持尽锐出战,5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国定贫困县鲁山县、省定贫困县叶县全部摘帽,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2020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5550元。

“没想到经济适用房手续这么快就办下来了,小区内停车位、小公园、幼儿园都齐全,我这心里真高兴!”先前在深圳打工的赵小辉,去年听说老家叶县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大量招工,工资福利好,交五险一金,并且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还有优惠政策,就毫不犹豫地返乡了。

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的民生目标之一。五年来,在城市,289个老旧小区全面改造,16万套保障性住房如期交房;在农村,5.55万户危房提档改善,4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启用,我市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每年春节前,叶县邓李乡妆头村村民老任都会收到村干部送来的慰问品和慰问金。老任没有劳动能力,每月能领低保金,每年还能从村办扶贫产业中分红1000多元。

社会保障,民生之依。五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3.6万人、206.3万人、43.54万人、39.47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7年连涨,惠及13.3万人,人均每月增长131.3元。

不让一人受寒,方为天下之暖。我市连续五年提高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2960元,提高至目前的4260元,增幅44%;不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发放1个月至6个月的临时救助资金;对支付大额医疗费有较大困难患者, 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救助标准……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稳定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今年5月29日上午,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平顶山市郑州大学专场活动在郑州大学(主校区)中心体育馆举行,69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687个,活动现场共接收简历768份,初步达成意向479人次。

7月24日至25日,第五届“豫创天下”创业创新大赛暨市第六届创业创新大赛预赛举行。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30个优质项目从167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的扶持政策,助力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从而带动更多人就业。

被评定为三级残疾的石龙区龙兴街道军营村村民李成林通过“送培入村”活动——中式烹调师培训和创业培训,学到一手好厨艺,现在市区一家餐馆就业,每月可拿到5000元工资。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五年来,我市把促进就业创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坚持实施政府项目和市场吸纳“双轮驱动”,开展各类招聘会26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8.8万个;通过“三支一扶”、政府购岗、公益性岗位,向基层充实高校毕业生近3000人,高校毕业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

同时,我市用足用好就业补贴资金,累计支出就业见习、就业技能培训等各类就业补贴资金8.14亿元,惠及28.89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万余笔,共计22.353亿元;培育省、市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7家,进驻创业实体555个,提供就业岗位2400余个。

面向劳动者的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6.05万人,创业培训5.79万人,劳动者就业能力普遍提高;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对一线优秀技能人才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破除资历、年龄等限制,技能人才总量大幅增加。

五年来,我市新增城镇就业45.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低于省定4.5%的标准,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2.64万人。今年截至8月底,新增城镇就业4.87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80.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万人,占今年目标1.45万人的107.14%。

夯实基础,确保民生之需

9月10日,市民王先生一早来到奥林匹克主题公园,慢跑十公里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2019年7月1日,占地14.3万平方米,配有足球场、篮球场、沙滩排球场、棒球场等多种场地的奥林匹克主题公园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约4亿元,建设大中型体育场地设施40余处,全面建成“15分钟健身圈”,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1.83%。体育惠民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鹰城大地处处可见。

教育是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

五年来,我市相继实施第二、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24所,新增学位6.56万个;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96所,增加学位4.4万个;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和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新增学位19.2万个;对全市472所学校厕所进行改造,目前已完工422所;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校校通”工程,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100%,为智能化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通过招才引智、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等多种方式,不断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实施“教师梯级发展工程”,加强学科领雁人才培育。五年来,累计招聘补充教师13698人,培养中原名师5人、省名师350人、省名校长15人、省骨干教师1350人。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40所,在校生130.01万人,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居于全省中上水平,职业教育质量和影响力处于全省领先位次。

“不出村就能找大医院专家看病!”在村卫生室,郏县安良镇任庄村村民老郭对着电脑摄像头,请省中医院的专家诊断病情,“要搁以前,得起大早奔郑州,赶3个小时的路,还不一定能挂上号。”老郭对远程诊疗系统竖起了大拇指。

我市把“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有力抓手,建立了远程问诊、远程心电系统,打造家庭医生智能服务平台,在全国首创云巡诊车,真正实现了“村头接诊、云端看病”。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加医疗资源总量,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全民健康素养,全力推进健康鹰城建设,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2019年,我市准确把握国家医改政策导向,结合实际、创新理念,提出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健康共同体的改革思路,“三升一降”改革成效显现。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2016年的75.7岁提高到现在的78.2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7年的8.73%提高到现在的24.49%,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组组令人欣喜的数字、一项项民生新政的出台、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代表的不仅是变化和成就,也是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期待且相信,民生底色会更加亮丽,未来发展将更加可期! (本报记者 蔡文瑶)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