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跨越——回望五年路 喜迎党代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转型发展:千帆竞发势如虹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发展:千帆竞发势如虹

宝丰县宝棉工业园区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生产高档锦纶面料 本报记者 姜 涛 摄
调试智能化码坯机 本报记者 王 尧 摄
生产新能源汽车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生产手机玻璃后盖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为小微企业提供大数据服务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五年接续奋斗,转型硕果满枝。

这是一张张值得点赞的成绩单。

五年转型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178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455.84亿元,年均增长6.7%。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8.61亿元,同比增长11.6%;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2.24亿元,同比增长1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主要指标跃居全省第一方阵。

这是一道道饱含期许的“嘉勉状”。

五年转型发展,全市多点突破、起势发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引来更多顶层关注。

2017年,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

2019年,我市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2020年,由于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2021年,国家发改委在山西省长治市召开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现场交流会,我市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

战鼓催征马蹄疾,千帆竞发势如虹。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跃升最明显、转型发展成效最突出的时期之一。“经过不懈努力,鹰城大地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8月27日,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转型路径最为清晰的五年

蛇年春晚的那个“从河南平顶山弄出煤来运到山西大同去,发现煤价更便宜,又从大同弄出煤来运到平顶山去”的相声段子,在逗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平顶山人多少有点发窘——平顶山在全国的形象就是一座煤城。

作为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平顶山在新中国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但随着时代步伐更迭加快,绿色生态已成为全新的命题,偏短偏粗偏重的产业体系面对新的发展要求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

当转型发展成为全市上下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时,平顶山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的大幕徐徐开启。

其愿望尤以五年来最为急迫,其路径尤以五年来最为清晰。

“我们的转型发展,就是以产业转型为牵引,全面推动城市转型、生态转型、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努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闯新路、作示范。”市委主要领导的一席话掷地有声。

中国尼龙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8月28日,司乘人员在经过核酸检测报告、身份证、行驶证、健康码、行程卡查验后,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公司运送原材料的车辆依次驶入厂区。

随着二期稳定生产和一期技改完成,该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环己烷、环己醇等原材料需求量大增,日耗煤量大约3000吨。

克服自然灾害和疫情双重叠加影响,该公司高效调度、精心组织,生产经营保持高位运行,7月份实现净利润1356万元。

这个注册资本56.03亿元、己内酰胺产品填补省内行业空白、产品质量国内一流的企业,是我市发展尼龙新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同时也是尼龙产业链条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代表性企业。“它向上连接了煤,向下延伸到种类繁多的生产生活消费品。”尼龙科技公司党委副书记李锋招说。

发展尼龙新材料产业并将其作为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的龙头,是我市产业转型的核心要义。

理念牢固树立以后,煤城开始渐渐蝶变尼龙城。

按照“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的发展战略,我市规划建设总面积123平方公里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并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将中国尼龙城打造成为产能超500万吨、规模超1000亿元、世界一流的千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条条笔直的大道、一行行葱茏的树木,一根根宛若游龙的管道、一座座高耸入云的装置,一排排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一幢幢智能化的办公大楼……漫步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会令人情不自禁地产生平地起新城之感。

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是中国尼龙城建设的核心区,也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批准面积11.4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据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李明介绍,截至目前,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已入驻项目121个,建成项目50个。今年,该集聚区计划建成项目17个,续建项目14个,新开工项目22个,签约储备项目18个;全年计划投资45.9亿元,已完成投资22.8亿元。目前,集聚区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已高达15万元。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尼龙城建设起步加速的五年。

其间,我市尼龙新材料产业进入河南省重点培育的十大新兴产业链,由分管工业的副省长担任链长统筹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我市成功获批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尼龙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先进制造业新体系加快构建

源源不断的煤制氢气从平煤神马集团首山焦化运至尼龙科技公司生产出己二酸,己二酸售至下游企业生产出尼龙66盐及切片,产品再运至下游企业生产出工业丝和帘子布……一条上下游贯通的煤基尼龙66产业链在中国尼龙城横空出世。

伴随着100万吨己内酰胺、60万吨尼龙切片等重大项目的布局建设,另一条相对完备的“己内酰胺—尼龙6切片—民用丝—高档锦纶面料—染整”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在中国尼龙城逆势而生,为赢得市场主动抢占了先机。

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我市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百万吨大尼龙产业格局,主导产品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尼龙66盐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尼龙66切片规模全国第一。尼龙新材料产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世界一流的千亿级尼龙航母——中国尼龙城正强势崛起。

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扩大增量的同时,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优存量。“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的“1+2+4+N”先进制造业新体系,在我市转型发展的路上正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加快构建。突出尼龙新材料这一核心主导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产值达2000亿元;加快发展电气装备和特钢不锈钢两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四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新型盐化工、现代煤化工、特色轻工、新型建材等传统特色产业。

产业转型,让我市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平顶山大工业、大转型、大发展的美好前景令人振奋。

全面转型让鹰城更加多姿多彩

在产业转型的牵引下,城市、生态、文化、社会的转型则让美丽的鹰城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以水润城,水盛城兴。流经主城区的湛河两岸建成了总长160.8公里的亲水绿道,植入52个景观节点和3座城市公园,新增绿化面积580多万平方米,通过持续加强管护,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湛河两岸游人如织、熙熙攘攘,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结合采煤塌陷地独特湿地环境,我市改造出占地面积约1350亩的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该公园持续提档升级,垂柳依依、风景如画,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依面积70平方公里白龟湖而建的城市新区,是我国北方少有的现代湖滨新城。五年来,随着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中医医院新城区分院、市一高新校区迁建等项目的实施,其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老城区城市修补,棚户区改造安置规模16万套,改造老旧社区283个,道路两旁墙体亮化美化;利用飞行化工公司搬迁腾退的328亩土地,开发建设了集花园洋房、观景高层、商贸服务、精品会所为一体的高档生活小区;利用平棉纺织集团腾退土地,引进建设了涵盖多种业态为一体的万达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有力提升了我市城市商业档次和品位形象。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素有被调侃为一人一年要吃一个“煤球”的平顶山,通过专家严格的分析和加权赋值计算,跻身2020年“中国宜居宜业城市”。在全国293家地级市中,仅有58家获此殊荣。

宜居宜业,百姓安居乐业。

转型发展,风展红旗如画。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我市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锚定目标加油干、矢志转型勇争先,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引领,努力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 (本报记者 吴学清)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