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3上一版
 
示范区“三个校园”推动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
应滨街道在“防疫+”中优化基层治理
示范区打出化解劳动纠纷“组合拳”
捐赠爱心凳
示范区劳动模范风采(十四)
郑营整村搬迁上楼准备就绪
大学生听老党员讲红色故事
无私无畏见真情 好人好事暖人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品质 显特色 有温度
示范区“三个校园”推动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田秀忠)“示范区今年暑假期间开办的‘爱心托管班’解决了不少家长的大问题。在托管班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交到了朋友,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安安心心地上班。”8月31日,示范区湖光小学二(2)班学生李雅彤的爸爸李俊星说。

示范区教体局局长姬淑娜介绍说,今年,示范区工会与区教体局、湖光小学联合开办了首期暑期职工子女免费“爱心托管班”。托管班以兴趣活动为主、日常看管为辅,由专业老师辅导完成假期作业,课程包括美术、阅读、书法、创意手工、智力游戏、体育游戏、美育赏析及观看红色经典视频等。托管班实行工作时段全覆盖,解决了部分双职工家庭暑期无人看护孩子的难题。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示范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倾听群众所思所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实践成效,推动教育事业提品质、显特色、有温度,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区打造国家级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6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所、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1所、全国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2所以及省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特色校6所。

丰富教育活动,打造“特色校园”。示范区积极探索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解决部分家长接送孩子时间不便以及难以辅导作业的问题。今年6月,全区各学校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学生7230人,参与率73.1%。服务内容以作业辅导为主,同时结合学生意愿开设综合实践、社团活动等。秋季开学后,辖区中小学校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个小时,争取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有需求且自愿参加)全覆盖。该区以“一月一主题”活动为重点,打造“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富有特色”优质教育,构建特色示范校园,让教育更有活力。目前,已打造湖光小学、翠林蓝湾小学等省、市级特色办学示范校6所,翠林蓝湾小学书香校园、生态校园特色品牌广受好评,湖光小学创客梦工场获评省创客教育首批示范校、省数字化校园标杆校、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自今年5月起,该区在市第五中学试点推进午餐集中供应,按照“家长同意、学生自愿”原则,通过“透明烹饪、直接送达、教师陪餐”的方式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卫生、营养可口。

加快项目施工,打造“优质校园”。示范区加快推进滍阳镇中心幼儿园、兰馨路小学及兰馨幼儿园、凤凰山小学项目,为辖区适龄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缓解入学压力,保障适龄儿童就近接受优质教育。以上学校建成后将新增小学学位3240个、幼儿园学位720个,消除辖区教育资源弱项。

强化要素保障,打造“温馨校园”。示范区开展“万师课外访万家”活动,组织教师深入特殊困难学生家庭、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学生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6类特殊家庭开展家访活动。加大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为学前教育阶段29名困难家庭幼儿发放生活补助5800元,为10名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幼儿发放保教补助3000元;为义务教育阶段30名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补贴营养餐12000元,为112名寄宿制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和216名非寄宿制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发放生活补助12.3875万元。今年4月以来,该区累计发放各类补助14.4675万元,确保困难学生不掉队。截至8月31日,该区为困难家庭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70人,贷款金额139.84万元,确保大学生不因家庭困难失学。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