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疫情防控点的爱心餐
我的“全能老师”
老家门前的小路
史海泛舟
沉静的土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全能老师”

 

◎ 段俊生

人生中总有一些忘不了的地方和忘不了的人。当年的鲁山县张店红旗高中,就是我忘不了的地方,那些辛辛苦苦教育培养我的老师们,就是我忘不了的人。尤其是教英语的陈晨老师,更使我时时记挂,永难忘怀。

1971年,持一纸录取通知书,我进入了张店红旗高中。学校是1970年组建的,校舍十分简陋,几排蓝砖红瓦的校舍,一个宽大的操场而已,一开始连个大门也没有。但教师却都是顶呱呱的。课程设语文、数学、化学、英语四大主科,第一节英语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时初中不开设英语课,同学们对英语感到既新鲜又神秘,特别是第一节课,大家都鸦雀无声,伸长了脖子向前看。上课铃声一响,陈老师便大步走进教室,站上讲台。他三十多岁,一头乌黑蓬松的头发,前额宽亮,目光深邃,穿着干净整齐的中山装,显得格外精神。他把教案和教鞭放到讲台上,向同学们鞠了一躬,然后操着浓重的豫东口音介绍自己:“我叫陈晨,柘城人,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他先用英语,后用汉语,一句句翻译,听得大家一愣一愣的。陈老师讲课并不按部就班,第一节课,他并没有教26个英文字母,而是先教了两个短句:一句是“毛主席万岁!”一句是“早上好!”同学们一下子都兴奋起来,那几天,人人都在用英语喊着“毛主席万岁!”互相问候着“早上好!”

“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后来陈老师对我们说:“学英语一是要有兴趣,二是要讲求实用,有兴趣能自觉学,讲实用能逼着学,英语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关键是创造英语环境,如果你去英国生活两年,不用教就会了!”

在陈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积极进行简单的课外英语对话,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到高中二年级,班里几个英语成绩好的同学,像后来当上大学教授的程远先和许雅周,都能和陈老师进行比较复杂的英语交谈了。

陈老师总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都是步履匆匆地往来于教室和办公室之间。连早晚自习也经常守在班里,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等人提问。谁问英语题,他讲;谁问语文题,他也讲;谁问政治历史题,他还讲。即便是一对一的讲解,他也特别认真细致,直到你弄懂为止。有一天晚自习,他正给一个同学讲英语语法,忽然停电,全校一片漆黑,他竟跑出去找一支蜡烛,回来点着继续讲。

陈晨老师勤奋多才,涉猎颇广。学的是历史,教的是英语,拿手的是哲学,热爱的是文学。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文学书籍很多,散文、诗歌、小说都有。有时我们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会在课外活动时去他办公室或住室听他朗读诗歌,那是最轻松愉快的时候。只见他头微微摇晃,头发很有节奏地颤动着,右脚尖还不停地打着拍子。声音一会儿高扬,一会儿低沉;节奏一会儿急促,一会儿舒缓,好像不是读诗而是唱诗。

在高中,陈老师对我的英语并没过分严格的要求,对我的作文倒是非常关心。我的每一篇作文,即便是语文老师批改过了,他还要看,并在看后当面口头点评指正。1972年清明节前,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清明节全体师生要去烈士陵园扫墓,你写篇悼念文章,到时候代表七一级发言。七零级也有一个同学发言,你可要写好!相信你也一定能写好!” 我费了一天工夫写成了,稿子送他,他越看眉头上的疙瘩越大。“写得不行!不感人,不紧凑,改也不好改,重写!”

三易其稿,陈老师又看时,看着看着竟读出声来,读完后还用英语说了一声“很好!”笑着对我说:“今后你要勤写多练呀!你语文基础不错,将来要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说实在的,我对文学和写作的热爱,主要就是受了他的影响。陈老师是个好老师,而且是很难得的“全能老师”。但1980年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却调出鲁山,到周口去了。听说后来他去了周口师专,任政史系主任,晋高级职称,曾主持编写中南五省师专历史系教材。

退休后,他得了闲暇,搞起文学创作。学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数次长途旅行,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首散文诗歌,并结集出版发行。今年五月,他托人把他的《行吟集》赠我,并写信嘱咐我“好好读书,多多练笔,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一辈子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八十多岁了,还一如既往地教导和鼓励相隔数百里、分别数十年的学生,这样的老师,又怎能让人忘记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