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辉煌百年路 奋进新鹰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巡礼·郏县篇
3上一版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扬帆奋进正当时 特色产业绘画卷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冢头镇
扬帆奋进正当时 特色产业绘画卷

↑孝善文化劲吹
文明新风
↓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拐河村一角
李利国摄
 

近日,记者走进郏县冢头镇,平坦宽敞的乡村道路、景观宜人的美丽乡村、主题鲜明的游园广场一一映入眼帘,一副产业兴、乡村美、民风淳、百姓乐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冢头镇位于郏县东北部13公里处,总人口6.4万,总面积57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是郏县“三大古镇”之一,有着2000多年历史。境内有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河南省生态旅游示范镇等美誉。

“近年来,冢头镇紧跟形势,抢抓机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商业贸易重镇、特色经济强镇’为发展定位,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文旅深度融合等各项工作,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冢头镇镇长李磊说。

坚持党建引领 基层根基更加坚实

冢头镇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一切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为乡村振兴全面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建好村“两委”和无职党员两支队伍。冢头镇利用2021年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因村制宜,一村一策选人,通过在原有“两委”成员中优育、退伍军人中优选、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优召,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做好了软弱涣散村、后进村整顿提升工作。目前,该镇35个行政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充分。同时,该镇持续推进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全镇1720个党员户统一挂上“共产党员户”标志,主动亮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在工作生活中当先锋、作表率、展作为。

坚持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带动。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该镇推行“三队三会”(党员先锋队、时代青年队、夕阳红服务队;文明新风促进会、巾帼之家争创会、复退军人联谊会)工作机制。每名村“两委”干部联络5-10名党员,每个党员联系20名群众,把每位村民纳入村民自治组织网格化管理。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三队三会”“四组一队”示范带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乡风文明大提升。

坚持“4+2”工作法。对村内重要事务,严格实施“四议两公开”,过程公开透明,群众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和孝善理事会作用,坚持用身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教育引导群众;持续开展“五好家庭”“五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最美系列”评选活动,激励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

坚持开展“党建+”观摩评比。近年来,该镇逐步探索建立了“党建+N”重点工作推进制度,把党建与重点工作评比相结合,按照一听干部汇报、二看工作实绩、三查档案记录、四评工作成效的方式,先由村党支部书记、包片领导汇报,再由镇党委书记、镇长点评,后让观摩人员打分,从中找差距、学先进、理思路、明方向。

目前,该镇已打造高标准村级党群服务站32个,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13个,实现了党建信息视频系统、广场、文化站、卫生室、远程教育站点等场所全覆盖,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建设美丽乡村 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冢头镇大力倡导“美好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颜值得到有效改善。

坚持规划引领发展。高标准谋划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带,突出抓好“一二三四”工程,即一区二路三水四带建设,对镇区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规范镇区秩序,提升镇区形象,促进镇区商贸繁荣;创建一流四好农村示范道路,打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轴线。近年来,该镇共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103.2公里,高标准整治县道、乡道等主干道10条,打造精品路域环境线路42.9公里,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突出抓好蓝河沿线10个村的水系贯通建设,把水系做活、做细、做美,写好生态乡村“水文章”;打造东南西北4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培优做大区域特色产业,以点带面促提升。截至目前,冢头镇共建设游园、广场62处,创建人居环境省级示范村1个、县级示范村17个、达标村10个。

深化土地治理成果。该镇按照郏县土地管理“四步走”要求,稳步推进拆旧复垦、“双违”整治、一户多宅治理、宅基地超占面积治理等工作,先后治理土地问题3993宗158.56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61条,拆出的废砖、旧瓦、红石等就地二次利用,硬化排前道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游园广场,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同时,该镇还建立了规委会运行制度,建立了常态化土地管理机制。通过一系列土地资源综合整治工作开展,盘活了村内闲置资源,改善了人居环境,壮大了集体经济,助力了乡村振兴。

挖掘文化元素符号。冢头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饮食、孝廉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元素符号挖掘深入结合,打造有乡愁、有内涵、有韵味的美丽乡村。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融合村史乡情,发掘民俗乡土文化、农耕饮食文化、明清古建文化和民间工艺等多重价值,找准文化元素符号抓手,并激活、保护、传承和弘扬,以文化振兴不断增加美丽乡村的内涵,充实美丽乡村的文化体验功能,让乡村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陈寨村薄姬孝文化展馆,李渡口村史馆、农耕文化馆,柿园村孔子学堂、村史馆,花园村和北街村农耕体验园先后建成。

发展特色产业 三农基础更加稳固

冢头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干部带头、先试先行,群众参与、抱团发展,强化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作用发挥,实施民办、民管、民受益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利用土地入社、互助资金、农机服务合作等,发展订单农业,对接高效特色种养项目,实现统购统销,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李渡口村以旅游富民为主线,活化利用“古村落”资源,202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该村创新实施“三变改革”,组建资产、土地、劳务、旅游、置业五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成立村投公司,吸引旅游开发单位、个体投资1500余万元,村民入股互助金150万元、土地1084亩、房屋176间、劳务56户。2020年全村合作社产生效益56.7万元,114名社员分红受益。

花园村以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为主导,流转土地60亩,投资30余万元,新建果蔬大棚19座,种植羊角蜜、礼品西瓜等高效果蔬农产品。该村从订种、育苗、种植、施肥到采摘、销售都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村两委会干部、农户认领大棚,包干到人,参与者按照收益多少进行分红,每个大棚一季儿下来净利润1.5万元左右。

柿园村“两委”自筹资金28万元,流转土地20亩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蔬菜大棚12座种植长豆角。进入采摘旺季后,豆角一天摘一次,一座大棚一天能摘1000公斤,采摘后直接被超市收购,亩均收益3万元。

此外,冢头镇充分发挥镇域内大德广生物科技、远航实业、聚鑫源蔬菜加工、胜康食品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由镇政府牵头,村集体参与,农户对接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打造了以中草药、特色蔬菜、优质大豆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农民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

“冢头镇将在上级党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众一心、真抓实干,奋力谱写冢头镇乡村振兴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冢头镇党委书记鲁延锋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通讯员 张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张鸿雨摄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