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辉煌百年路 奋进新鹰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巡礼·石龙篇
3上一版
 
石龙区:坚持发展高质量 实现转型新跨越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龙区:坚持发展高质量 实现转型新跨越

村民在龙兴街道楝树店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采摘赤松茸
工人在位于石龙区的市昌茂纺织有限公司纺织车间忙碌
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为村民义诊
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
林下养殖
养羊致富
设施齐全的石龙区养老服务中心
正在建设的龙康苑安置小区 马鹏飞 摄
▼生态宜居的石龙城区 马鹏飞 摄
 

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石龙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独立工矿区,建区以来累计开采原煤3亿多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尽快摆脱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的困境,实现转型发展,近年来,石龙区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发展蓝图,以昂扬的斗志、奉献的精神、扎实的作风,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治生态不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该区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54个,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10个贫困村顺利退出贫困序列,843户24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优良天数不断增加,2020年达到264天,出境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新建改建多个生态游园,5年来累计造林8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8%,荣获省级林业生态区等称号。

——各类风险有效防范。金融领域和政府债务风险稳定可控,玉兴花园等楼盘问题得到有序化解;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创建为省级食品安全达标区,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坚持党建引领 压实党建责任

石龙区紧紧牵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全力推动机关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区委书记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决扛稳扛牢主体责任,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评议会等,定期听取党建工作汇报,研究党建工作。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评定分级管理,建立各领域党组织台账,巩固创新先进、完善提升合格、整顿转化后进,促进全面过硬。区委书记带头联系基层党支部,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严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支部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帮助党支部解决突出问题。配齐配强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建立完善的“三级四岗”责任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把机关党建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石龙区持续实施“六星”评村,深入开展村(社区)党组织星级管理,组织各村(社区)争星创星;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党员管理、助力脱贫等六个方面,持续推进机关“六强”党支部争创。提升“两新”组织工作活力。目前,全区11家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制度,46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加强服务指导,着力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6月10日,在石龙区搬迁安置小区观湖佳苑,居民刘文正的妻子正在择菜准备做午饭,刘文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悠闲地看电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心,越过越有滋味!”他回忆说,搬迁前山高村在山上,房子破旧不说,一大部分还因为地基下陷出现裂缝,而且到处都是黑乎乎的。交通也不方便,上区里看病、学生上学都很困难。

从垮山漏水的煤矿采空区迁到安全平坦的集中安置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建成,让刘文正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谈到现在的住房条件,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018年易地搬迁,我从山上搬到山下,房子的大问题终于解决了,去医院看病、学生上学也方便了。”刘文正说,“我的房子两室一厅,通水、通电、通气、通网络,相当方便。”

2013年,石龙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我省唯一的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今年,石龙区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评估,被列入延期三年继续支持范围,这已经是石龙区第二次被列入延期三年继续支持范围。

近年来,石龙区持续推进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工作,实施搬迁改造项目16个,总投资11.5亿元,累计获得国家扶持资金2.7亿元,安置塌陷区和产业集聚区居民2100多户6300多人;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完成,集聚区规模以上增加值占全区的95%,提升22.9个百分点,入驻企业44家,成功对接炭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落户石龙区,并纳入市“1+7”制造业发展体系,基本实现水、电、路、气、通信“五通”,战略支撑更加坚实;高效农业示范园、林业生态观光园、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等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初具规模,培育特色种植养殖基地5个、规模以上养殖场11家。

石龙区实施百城建设提质项目71个,累计完成投资40.58亿元,一批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城区公交全线开通,数字化城管成功上线,新建改造干线和城区道路21.76公里、农村公路46.3公里,基本实现户户通,干线公路占比、公路密度均在全市排名第一;安全饮水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农村水网、道路、排水管网改造以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建成投用,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1455户,市场化运作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石龙区城镇新增就业113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区有培训意愿且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培训率达到100%、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文体事业有了新进步,除搬迁村外农村社区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图书馆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服务,扎实开展“两筛”“两癌”免费筛查;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医保、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救灾救济、残疾人补贴和双拥优抚等资金2800余万元,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我们牢牢把握‘六个坚持’基本原则,紧紧扭住质量效益不放松,瞄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目标,按照‘找差距永不满足,赶先进学无止境’的思路,加压奋进、提质增效,在全面建设国内一流新型能源化工企业新征程上阔步前行。”6月20日,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西林说。

中鸿煤化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绿色化发展道路,瞄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目标,对拓展绿色循环产业链、“三废”资源化综合治理、原煤和焦炭输送、环境美化等方面进行规划布局,实现了焦炉大型化、生产循环化、资源节约化、环境清洁化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石龙区牢固树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项目就是抓动能转换”的理念,强抓重点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速行业重组、淘汰落后企业、消除过剩产能,有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明显成效。

石龙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建设国家能源高效清洁炼焦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1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十二五”末相比提升10.6个百分点;“三大改造”加快推进,实施改造项目21个,完成对标企业11家、贯标企业3家,企业实现上云全覆盖,创建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家,创建“绿色企业”5家,东鑫焦化、东方碳素等骨干企业技术工艺全面升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园区承载能力、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成功入选国家开发区名录,在全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综合排序中晋升74个位次;现代服务业提质扩量,以城市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和人民路工商业聚集带为骨架的“两区一带”城市发展格局已具雏形,商贸流通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现代物流、注册经济等新业态加速成长,邮政储蓄银行成功入驻运营,服务业对经济贡献度持续攀升;三次产业由2015年的1.1∶72.2∶26.7调整为1.4∶57.5∶41.1,二产中涉煤产业比重大幅下降,资源型城区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牢牢抓住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区目标,坚持‘三化’道路和‘三区’建设协同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石龙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石龙区委书记王玉娟说。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闫增旗摄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