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代答卷——平顶山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巡礼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同心同行聚合力 苦干实干勇担当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5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心同行聚合力 苦干实干勇担当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报道之四
在“百企帮百村”活动中,平煤神马集团向鲁山县熊背乡捐赠纯电动新能源客车
“万商扶万家”走进鲁山一高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市总工会扶贫爱心超市捐赠及揭牌仪式举行
团市委开展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活动
交通扶贫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让群众吃上放心水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标准化村卫生室让群众就医更方便
市妇联“巧媳妇”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鹰城脱贫攻坚战场上,有一种投身脱贫、扶危济困的攻坚力量在汇聚,有一种助力脱贫、无上光荣的价值信念在传递,有一种参与脱贫、人人可为的巨大热情在燃烧,脱贫攻坚真正从扶贫部门的“独角戏”转变为社会各界的“大合唱”。

我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打造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着力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

专项扶贫,安居乐业幸福来

鲁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大部分贫困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

以易地扶贫搬迁为“主战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鲁山县凝心聚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两场硬仗,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后续帮扶工作,让贫困群众安居无忧、增收有门路,极大地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住着干净明亮的新楼房,看病还能报销。”在鲁山县梁洼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应源社区,脱贫户乔新菊感触良多。乔新菊是梁洼西街人,家中4口人曾居住在两间破旧的瓦房中。2018年她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易地搬迁政策搬进新房,社区还为她安排了就近就业公益岗位(邻里互助员),月月有工资。

不仅仅是鲁山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工作要求,经过市、县搬迁部门的大力攻坚,我市20955名搬迁人员全部搬入新居。

此外,我市积极开展易地搬迁不动产登记办证,给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以开展文明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推行“组织覆盖、考评覆盖、活动覆盖”,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从“穷山窝”到“新生活”的嬗变。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以市委、市政府为主导的专项扶贫成为大扶贫格局的中流砥柱。

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到户增收、产业发展、就业促进……我市在补短板、强弱项、促巩固、谋长远上聚焦用力,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成果货真价实、经得起检验。

同时,全市坚持将财力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含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8.67亿元,对接项目3700多个,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在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取得“优秀”等次。

在就业创业方面,我市通过加强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管理,搞好精准对接,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6万人,发放外出务工补贴1628万元;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回流,累计发放就业、创业扶贫补贴2203万元,引导11.88万人返乡下乡创业,创办实体企业11.05万个,累计带动就业46.7万人,吸纳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11420人。

贫困群众实现应培尽培、应就尽就,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行业扶贫,同心同德共奋进

行业扶贫作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政府主导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来源。

脱贫攻坚战场上,各级行业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打破“山高路远”瓶颈,项目布局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全力改善基础设施“硬件”。

脱贫工作越到最后越是困难,发展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坚持多方联动、协同作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各部门各行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为己任,交通、水利、住建、电力、村容村貌整治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实施,一个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交通扶贫打通百姓“致富路”。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抓手,全市累计投入资金65.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094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12579公里,2489个行政村(含512个贫困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政率均达100%,形成“外联内通、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利扶贫浇灌贫困“干涸”土壤。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建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02处,765个村95.84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512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全市实现了农村饮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管理、同服务,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电力网络扶贫跑出脱贫“加速度”。我市大力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和网络扶贫工程,累计投入农配网资金40亿元,为鲁山县、叶县两个贫困县及5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电网脱贫改造;通过推进贫困村通宽带工作,累计完成贫困地区基站建设1696个,开设宽带端口29.83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

环境整治打造脱贫“新风景”。从扎实开展清河、清路、清田、改厕“三清一改”整治活动入手,全市累计改厕34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9.1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六改一增”惠及2.9万户,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广施惠政放红利,政策支持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贫困地区吃上政策“小灶”。

为了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有关部门聚焦扶贫目标,从贫困群众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出发,向贫困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政策支持。

激活春水,金融扶贫撬动新活力。我市深入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持续深化金融服务、信用评价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仅2020年,全市就新增精准扶贫企业贷款6.04亿元,带贫1.56万户,带贫率20.12%,为我市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源。

点“绿”成“金”,生态扶贫惠民又富民。我市大力发展林果、林下、林产“三林经济”,打造绿色富民产业,培育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05家、林业扶贫基地86处,带动贫困户4520户,户均增收4000元;投入资金2940万元,选(续)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4481名。“绿水青山”成了山区群众的幸福“靠山”。

社会扶贫,凝聚共识同发力

人心齐,泰山移。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民主党派到社会组织,从爱心人士到志愿者,我市脱贫攻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推动一切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一切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凝聚起向贫穷亮剑、与贫困决战的强大力量。

——惠民生定点帮扶持续发力。

“闻水响,看水流,守着大山吃水愁。审计局,贴民心,建水坝,储水流。蓄来幸福泉,解我百姓忧。”这是鲁山县赵村镇三岔口村村民常唱起的顺口溜。

赵村镇三岔口村位于鲁山县西部深山区,共有村民243户943人,人均耕地0.4亩,建档立卡贫困户97个346人。

多年来,三岔口村定点帮扶单位市审计局为村民先后建水坝、争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帮助村民购买经济林木,开展技能培训,发展林果种植产业,解决了村民收入问题。

在帮扶单位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迅速、脱贫脚步铿锵。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统筹谋划定点帮扶,精准选定全市132家单位对144个村开展定点帮扶。每年,我市都组织工作评价组,对132家市直单位派驻的550名驻村干部和193个派驻村进行工作评价,不断加强驻村管理。

以强化基础设施、夯实脱贫基础为基石,全市定点帮扶单位立足长远,着力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各类扶贫项目带动山乡巨变。

以发展壮大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为目的。全市定点帮扶单位把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帮扶重点,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走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新路子,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正是定点帮扶架起了贫困地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将一个个曾经封闭的村庄带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强协作结对帮扶开花结果。

在省定区域内结对帮扶鲁山县的基础上,我市动员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高新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30个行业部门共同结对帮扶鲁山县、叶县,有力拓展了脱贫攻坚的资源总量,促使社会扶贫力量有序参与脱贫攻坚,迸发出巨大力量。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市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累计帮助鲁山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引进企业46个,引进资金603.72亿元。

在劳务协作方面,我市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供保障薪资福利的就业岗位51789个,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41287人。

在人才支援方面,我市累计组织12245名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人才在鲁山县开展支援行动。

从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发力,结对帮扶推动鲁山县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帮助贫困群众挥别千年贫困,奔向美好未来。

——拓渠道社会力量高度凝聚。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以帮助深度贫困村加快脱贫步伐为目标,持续深化“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国有、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事业,共有806家企业参与其中,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68亿元,安排贫困群众就业4990人,技能培训2470人。

“万商扶万家”活动更是如火如荼。全市组织10596个个体工商户、2473家私营企业,对接帮扶贫困户4066个6771人,提供就业岗位10684个,技能培训指导3343人,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累计捐款捐物折合1.4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战中,包括爱心超市在内的社会扶贫平台不断涌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市妇联实施“巧媳妇”工程,共创建143家示范性好、带动能力强的“巧媳妇”工程基地,累计带动2618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就业增收。

共青团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希望工程·大学生圆梦行动”共募集款物180余万元,资助450余名贫困大学生;选派587名第一团支部书记入村开展帮扶,服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2100余人次。

此外,我市还创新开展红装志愿者活动22160场,30万余人次参与,服务群众60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发光发热。市科协培训农村电商技能人才2000余人次,举办30场科普报告会,开展扶贫扶志专题活动15次。

市文联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送万福进万家”“送书画进农户”等文艺志愿活动50余场。

市红十字会开展“助力健康扶贫”活动,出动专家志愿者3018人次,捐赠医疗器械和药品价值1106228元。

市慈善总会利用互联网公益平台共完成网络募捐1757万元,实施救助项目34个,惠及危困、弱势群众5000余人,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名第一。

汇聚磅礴之力,攻克贫困堡垒。在脱贫攻坚的壮阔历程中,留下了千千万万个你我他的智慧和汗水,有无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镌刻着各行各业凝心聚力的奋斗足迹。

脱贫不是终点,新征程上,平顶山上下齐心协力谱华章。

(本报记者 张亚丹 通讯员 付国刚 刘世帅)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扶贫办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