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代答卷——平顶山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巡礼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党旗领航脱贫路 凝心聚力勇前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5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旗领航脱贫路 凝心聚力勇前行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报道之一
海关总署驻鲁山县瓦屋镇上竹园寺村第一书记王镝(右)与海关总署基层锻炼干部丁莹(左)参加学校升旗仪式
鲁山县四棵树乡黄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陈京玉(右二)了解民宿经营情况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汝州市交通运输局驻焦村镇安沟村第一书记连淑娟(左一)在贫困户家中走访
舞钢市红山街道办事处主任罗继昌(中)查看群众受灾情况
宝丰县表彰“六星级”党支部
叶县保安镇“强村带弱村”活动启动
石龙区龙河街道刘庄社区第一书记魏少武(站立者)为参加脱贫攻坚知识竞赛的群众出题
郏县冢头镇达理王村党建文化广场
 

“自从陈书记来了以后,咱村变化可真不小。”“道路铺上柏油了,村庄变美了,游客多了,群众的收入也提高了!”……在鲁山县四棵树乡黄沟村,提起市教体局驻黄沟村第一书记陈京玉,村民无不称赞。

黄沟村地处鲁山县西南大山深处,全村361户15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8个404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5年,全市选派优秀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抓党建、促脱贫。

陈京玉受委派到黄沟村驻村以来,坚持落实开发式扶贫方针,深入开展调研,组织人员克难攻坚,注重培育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立足黄沟村情,他探索出发展“自助式农家院”的金点子,协调投入、吸引资金300万元,改造老旧房屋12处,打造了黄沟“十二园”,拓展了带贫模式。

目前,“黄沟自助小院”特色产业项目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与认可,先后接待2000余名观摩、调研人员,接待游客5000人次左右。黄沟村村集体经济也从无到有,达到了30余万元。

驻村5年,在陈京玉的带领下,如今的黄沟村山清水秀、焕然一新,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陈京玉也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黄沟村的巨大变化,正是我市党建引领促脱贫的一个缩影。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把抓党建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原动力,持续展开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大决战,奋力书写前无古人的时代画卷。

五级书记“挂帅出征”,尽锐出战攻坚拔寨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而且要较真、叫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抓党建促脱贫引航定向。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干群同心合力作用,打造脱贫攻坚“排头兵”、锤炼脱贫攻坚“急先锋”、奏响脱贫攻坚“协作曲”。

我市落实党中央扶贫工作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决策部署,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责任扛在肩上。市委书记带头遍访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县(市、区)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带动各级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了解贫困群体实际需求,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创新开展行业部门遍访重点服务对象行动,组织教育、卫健、医保、住建、水利等“两不愁三保障”“六通四有”脱贫攻坚主要责任部门开展重点服务对象遍访行动,实现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遍访全覆盖。

全市累计选派2000多支驻村工作队、1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数万名结对帮扶干部赶赴脱贫攻坚一线。脱贫干部夙兴夜寐、奔走于田间地头,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我市还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对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开展全覆盖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对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村进行常态化督查走访;同时,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开办“电视问政”,每月对负面典型进行全市通报,对群众关切问题进行电视曝光,倒逼各级干部作风转变。

人人都有责任状,个个都是作战员。真抓实干的新风遍吹鹰城大地,一份饱含着奋斗与艰辛的平顶山脱贫攻坚答卷里,写满干部的汗水、群众的笑脸。

筑牢脱贫“主阵地”,当好群众“主心骨”

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

由于村党支部班子瘫痪,昔日的贫困村鲁山县张良镇郭沟村种地靠天收、人都往外走。镇党委认真分析村党支部致瘫原因,及时配齐配强班子成员,建强组织,夯实基础。新任村党支部班子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核桃种植,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牢固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工作信条,以筑强堡垒、建强骨干、人才助力、示范引领、补短强弱、督查问效、关爱激励、完善机制“八项实践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以堡垒示范、头雁引领、人才支撑、帮扶助力“四大行动”为内容的“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活动,突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扛牢“强党建”的责任,站稳“为人民”的立场,肩负“促发展”的任务,让党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乡村振兴主战场高高飘扬。

筑堡垒,夯实攻坚基础。开展以“党建之星、富强之星、民主之星、文明之星、和谐之星、美丽之星”为标准的“六星级”村(社区)党组织争创活动,对全市村级党组织按星定级、分级奖惩。获得四星级以上的村(社区)党组织,可以享受村组干部待遇提高、老人补贴、助学奖励等9项奖励政策。

建队伍,凝聚攻坚合力。按照“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的标准,我市选派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涉农专业人员等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大山深处、偏僻村落、寻常百姓家、田间地头、泥泞道路……都是他们的办公场所。他们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奔忙于一个个扶贫项目,张罗着一项项致富产业,解决了一道道发展难题,连通起脱贫攻坚伟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持续强化干部培训,不断完善市级脱贫攻坚师资库、应知应会试题库,组织领导干部讲形势、专家名师讲理论、行业部门讲政策、先进模范讲事迹、贫困群众讲感受,累计开展扶贫干部培训14.86万人次,持续增强各级扶贫干部的政治能力和业务素质。

创机制,强化攻坚保障。我市突出“红黄”主色调,对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站)进行统一规范,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党员政治生日”“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提高党员政治意识;实行“三定四抓”工作法,区分党委(党组)、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3个层级,分别定责任、定目标、定标准,抓实素能培训、对标创建、典型引领、考评问效四个载体,每年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表彰激励,使各级党组织书记“干多干少有尺量、干好干坏不一样”。

同时,我市坚持在扶贫一线考察干部,采取“差别化综合考核办法”,分级建立精准扶贫专项实绩档案,加强跟踪考核,实施综合分析,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全市累计培养使用扶贫干部773名,授予260个先进集体、760名先进个人“平顶山市脱贫攻坚鹰城榜样”称号。

党建引领谋发展,集体经济大跨越

抓实村级集体经济,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是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村由“被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的一剂良方。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全市各地不断强化“党建+产业”模式,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新产业新业态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长期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光伏发电、生态养猪、林果栽种,这些产业能让俺村村集体一年收入100多万元。”在叶县辛店镇南王庄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翟国松指着远处山坡上的光伏电板、生态养猪场和山坡下挂满枝头的香梨,满脸惬意。“村集体有钱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有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更有后劲。”

南王庄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508户,有耕地1000多亩荒山4000多亩,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5个704人。

由于村里没有致富产业,所以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对公益事业和贫困群众投入不足,严重削弱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翟国松从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第一天起就开始琢磨这些问题。

为确保脱贫成效,该村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借助该县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以党建引领推进致富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过3年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零到百万元。2018年,该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叶县及早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战略决策。该县结合实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总结出来党建引领、联村共建、财政倾斜、金融服务、保险托底、廉情监督“24字工作法”,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章可依。

此外,我市不断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党组织+”模式,依托产业发展、金融扶贫因地制宜增加村集体收入,持续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按照“组织主导、产业富民”原则,我市创新推行“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四链模式、“集体经济联村共建”共享发展模式等,引导和带动党员、群众参与产业发展,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覆盖率达到99.4%,5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在5万元以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面对新使命新任务,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昂首奋进再出发,向幸福生活阔步迈进! (本报记者 张亚丹)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扶贫办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