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05版:时代答卷——平顶山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巡礼
3上一版  下一版4
 
书写“中国奇迹”的鹰城担当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写“中国奇迹”的鹰城担当
——写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
市委书记周斌(前排中)在鲁山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市长张雷明(左)在叶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幸福院里老人的幸福生活
营养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远程会诊造福贫困群众
危房改造让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
安全饮水工程让群众吃上放心水
市委副书记葛巧红(右四)参加扶贫产品展销活动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副市长张庆一(左四)参加扶贫产业观摩活动 杨天增 摄
我市受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从左至右依次为孙丕基、王长征、丁少革、王世杰、陈京玉)
鲁山县瑞亚牧业奶牛养殖基地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叶县生猪“千头线”项目
汝州市蜜蜂养殖助农增收
舞钢市肉鸽养殖产业
郏县红牛养殖产业
石龙区富硒红薯产业
▼鲁山县石林路景色宜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
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挪出穷窝 何五昌 摄
宝丰县辣椒产业红红火火
 

小满时节,万物繁盛;鹰城大地,夏收在望。

历时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作为河南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平顶山市的千万儿女,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在鹰城大地书写了一部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奋斗史诗。

全市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国定贫困县鲁山县、省定贫困县叶县全部摘帽,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8541元增加到2020年的15550元,兑现了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平顶山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一系列精准高效的“平顶山实践”,形成了整体联动、协调并进的“系统工程”,推动鹰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交出了精彩的“平顶山答卷”,为我国减贫奇迹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下同心,扛稳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今年五一期间,昔日的深度贫困村鲁山县团城乡花园沟村别致的山景民宿小院迎来四方游客;叶县洪庄杨镇唐马村集体经济示范基地大棚里绿意盎然,蜜瓜香气扑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鹰城大地上,曾经的穷乡僻壤拔掉了穷根,充满欢歌笑语。

平顶山地处豫西山区和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80%。彼时的农村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区,或是道路崎岖,或是房屋破旧。贫困面貌,刻骨铭心。2013年新一轮建档立卡之初,我市共有贫困村512个、贫困人口10.03万户33.18万人,贫困发生率7.8%。

决不让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响鼓重槌、高位推动,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走深、走实。

脱贫攻坚以来,历届市委全会都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市委常委会会议常态化研究脱贫攻坚工作,9次召开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理思路、明任务、定措施、强责任、抓落实。

市委书记周斌亲自指导制定脱贫攻坚重大举措,亲自拟定脱贫攻坚提质增效32条标准,遍访了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07个乡(镇、街道),深入400余个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村调研指导、推动落实。

市长张雷明亲自谋划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和基础设施建设、消费扶贫等重点工作,定期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适时召开专题“会诊”会,协调解决脱贫攻坚重大问题。

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一天一碰头、一周一专项,11个重大专项指挥部由市级领导挂帅,专项研究、专班负责、专题推进,架构起攻坚决战的“四梁八柱”。

为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委、市政府加强组织保障、政策供给,建立起高效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推进体系、政策支持,做到扶贫问题优先研究、扶贫投入优先保障、扶贫项目优先安排。

——从市县到乡村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

——上下联动、统一协调,实施周例会、市县会诊、专班推进、领导包案、战令战报、捆绑追责、行业部门遍访等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协调联动、高效运转、有力有序有效。

——着眼攻坚大局,突出重点工作,先后谋划实施四大会战、百日会战、百日攻坚提升、五个“回头看”等活动,集中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话脱贫、感党恩、谋发展”“五清四解”等专项行动,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每年都有重大进展。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遇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项工作任务变得更加艰巨繁重。我市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坚持战“疫”、战贫两手抓,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我市及早着手,召开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会,围绕确保完成剩余减贫任务和防止返贫、防新致贫“一保两防”目标,提出打好剩余减贫任务“歼灭战”、打好攻克重点难点“精准战”、打好补齐政策短板“总体战”三大战役,在全省率先发起脱贫攻坚最后总攻。

大干300天,攻坚一整年。我市迅速出台意见,推行奖补政策,进一步推动返岗就业;实行首席服务官制度,成立工作专班,一企一策制定预案,组织引导带贫企业和扶贫项目有序抓好复工复产;成立消费扶贫行动重大专项指挥部,进一步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切实消除疫情影响,解决扶贫产品“丰产不丰收”难题;强化政策兜底保障,全面落实价格临时补贴政策,累计保障困难群众94.73万人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187万元,有效保障了疫情灾情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尽锐出战,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尽锐出战,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锤炼培养干部的主阵地,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重用,激励广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在脱贫攻坚战场建功立业。

脱贫攻坚以来,全市累计有2060支驻村工作队614名驻村第一书记10102名驻村工作队员以及60423名结对帮扶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

“只要还干得动,我就永远为村里的老百姓做事,带领他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带领群众,拔掉老百姓的穷根”……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长期奋战在脱贫一线,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五加二”“白加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涤荡初心,形成了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脱贫攻坚精神,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首创精神。

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我市广大扶贫干部圆满完成了组织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与重托。刘随伸、杨航等一线扶贫干部的牺牲,成为全市人民心中最深的痛,鹰城百姓会永远铭记他们。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市上下层层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举全市之力,攻坚氛围浓厚、攻坚势能集聚强劲。

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民主党派到社会组织,从爱心人士到志愿者,脱贫攻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一场气势恢宏的“大合唱”在鹰城大地唱响。

一个个帮扶单位把他乡当故乡,在定点帮扶中结下同袍谊、扶贫情。

一家家民营企业把乡亲当至亲,在结对帮扶中显身手、展担当。

一支支社会力量把扶贫当责任,在广泛参与中惠民生、暖民心。

据统计,脱贫攻坚以来,全市组织806家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安排就业4990人、技能培训2470人;10596个个体工商户、2473家私营企业开展“万商扶万家”活动,帮扶4066个贫困户6771人,提供就业岗位10684个,技能培训指导3343人,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累计捐款捐物折合1.45亿元。

精准务实,下足脱贫攻坚“绣花”功夫

精准扶贫,必先精准识贫。

要摸清每户致贫原因,不能“手榴弹炸跳蚤”,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西部贫困的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从此,中国扶贫工作进入了“精准”新阶段。

我市大力弘扬“绣花精神”和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深耕细作、精准发力,把准致贫症结、找准群众需求、定准脱贫措施。

全市上下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工作,牢牢系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第一颗扣子,严格落实“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精准识别六步工作法,定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活动。同时,因地制宜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方案、一套脱贫帮扶具体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真正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真正实现“扶真贫”的目标。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方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胜法宝。依托于此,我市坚持问题导向,以“绣花”功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高质量开展“六大行动”“四项工程”,深入实施脱贫“百日会战”“百日攻坚提升行动”“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五清四解”等系列专项行动,一环紧扣一环,打出“组合拳”,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到精致、做到极致,干出特色、干出风格,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住有所居”奔富路。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是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安居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我市探索建立“一比对、二核查、三评定、四鉴定”四步工作法,评定农村住房30余万户,鉴定疑似危房5.4万户,完成C、D级危房改造5.55万户,达到评定、鉴定、改造“三个百分之百”。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民。全市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9个,“十三五”期间完成20955名贫困人员搬迁入住任务,逐人逐户制定扶贫措施,基本实现搬迁群众至少享受一项帮扶措施。

——“病有所医”惠民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市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让“村头接诊,云端看病”“家门口体检”服务惠及贫困群众90余万人次;全力构筑“五道保障线”,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待遇“一站式”结算。

——“学有所教”拔穷根。发展教育是从源头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在我市,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过程享受资助政策。脱贫攻坚以来,我市累计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3.65万人次6.32亿元,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50.12万人次2.29亿元。此外,我市启动“基础教育百千万帮带春风行动”,真正实现了定点定向定人精准扶贫,让贫困学生既有学上,更能“上好学”。

——安全饮水有保障。全市累计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5.1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02处,集中供水率93.8%,自来水普及率93.6%。在实施水利扶贫工程中,探索建立农村供水工程建管长效机制,实现了农村饮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管理、同服务。

——兜底保障筑防线。全面落实农村特困供养和残疾人补贴政策,8.5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实施无障碍改造10529户。创新开发“防贫保”,投入613万元为33万农村人口提供3.14亿元的风险保障。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建成农村幸福院、乐龄之家等养老服务平台200多家,服务农村留守老人、特困供养老人4000余名。创新“邻里帮护”模式,开发公益岗位4100多个,结对帮护残疾家庭25762户,实现“帮护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脱贫一家人”。

攻坚克难,拓宽脱贫增收致富路径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近日,在叶县廉村镇姚王村畜牧养殖产业扶贫基地,9栋猪舍左右排列,猪舍内5000头猪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头头膘肥体壮。

该基地占地20多亩,建有9条生猪“千头线”,年存栏生猪5000头,出栏达10000头,不但吸收了2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而且吸收70个贫困户入股,每个贫困户每年可增收2000多元。

为破解养殖污染助力产业脱贫,2014年,平顶山在全国首创“百亩千头生态方”(简称“千头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通过耕地就地消纳猪的粪便,实现种养平衡循环发展,亩均效益较纯种植可提高10倍以上。该模式得到了当时的农业部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了“平顶山经验”,被誉为“竖立在田间地头的扶贫车间”,还被《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8》纳入地方篇十大范例,并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目前,我市发展“千头线”422条,其中带贫“千头线”324条,带贫8612户,户均增收3000元。

脱贫攻坚,“造血”比“输血”更为重要。

“跳出扶贫看扶贫”,我市把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紧密结合,全面整合资金、集聚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培植壮大了一批地方特色产业,汇聚起澎湃的产业扶贫“巨能量”。

聚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基地共建、合作社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金融支持、保险保障产业扶贫“八要素”,依托资源优势,平顶山做大做强汝州蚕桑、舞钢鸽茶、鲁山林果、叶县肉牛、宝丰花椒、郏县红牛、石龙肉羊等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全链条主导产业,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99个,建成特色主导产业乡镇2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84个,全市“县有支柱、乡有主导、村有特色、户有增收”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兴了,村民富了,山村活了,一张张脱贫群众的笑脸灿烂绽放。

开拓创新,探索鹰城脱贫减贫模式

奋志笃行,伟业功成!

在伟大的中国减贫事业中,“平顶山模式”“平顶山经验”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郏县安良镇任庄村卫生室,村医张巧芬为一位村民做了远程心电图,上传系统后,县中医院医生5分钟内就做了诊断并传回了结果。郏县在14个乡镇卫生院和101个村卫生室投放远程心电图机115台,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必要时,医生还可通过远程医疗设备向上级医院申请远程会诊。

为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等问题,构筑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的防御线。我市探索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与国内知名互联网健康企业——微医集团合作,引入家庭医生智能签约服务平台、智能分级诊疗平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云巡诊车等资源,将远程医疗服务延伸至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同时,同步对接乌镇互联网医院平台的2700多家医院,实现医患双方直接沟通或医医协同服务,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高效医疗服务。

此外,我市投入启用智能“云巡诊车”57辆,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下乡入村为贫困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健康体检,实现检查数据实时上传至平台,服务全程可追溯,农村地区群众看病就医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2018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登上我市郏县李口镇卫生院的“云巡诊车”现场体验远程诊疗服务,对我市“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在这场伟大实践中,大胆改革思路、创新办法,形成了一整套可借鉴可复制,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经验亮点,淬炼成影响深远的脱贫攻坚的“平顶山模式”“平顶山经验”。

“小广播、大喇叭”工程,搭建党与贫困群众互联互通的桥梁;“千头线+”模式,为破解养殖污染助力产业脱贫开出新“药方”;“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构建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送果树进农家”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去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公益岗位+邻里帮护”模式,为特困群体营造温馨家园;“红装志愿者”行动,让贫困群众成为自强自立的行动主体;“四组一队”模式,为脱贫攻坚贡献巾帼力量;实施“六权同确”,为扶贫资产规范运营、保值增值提供机制保障;“公选第一副书记”,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返贫救助综合保险,筑起精准防贫“拦洪坝”。

中国脱贫攻坚光荣榜上,平顶山星光闪耀:

汝州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王长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科科长孙丕基、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杰、市教育体育局驻鲁山县四棵树乡黄沟村第一书记陈京玉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鲁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郏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点点星光照亮苍穹。

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减贫历史新篇章,为世界上仍然处于贫困之中的人们追求富裕安康的生活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平顶山模式”也将继续为减贫事业贡献“平顶山力量”。

不负人民,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习近平主席在二○二一年新年贺词中,描绘了从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到大步迈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扶贫办主任丁少革表示,我市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全面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有效衔接,确保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农业、农村、农民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

“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没想到除了每年的土地租金外,还有分红。”2月26日,领到5桶菜籽油的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王堂村村民张红强满脸喜悦。当天,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龙泉寺村广场上气氛热烈,土地入股的村民提着刚分到的菜籽油,脸上都笑开了花儿。

在分红现场,7个村1006户村民的5271亩入股土地均参与收益分红,每亩土地可获得1.8升菜籽油一桶,合计分红折合现金26万余元。

一张张笑脸背后,蕴藏着贫困村群众脱胎换骨的精彩蝶变,这是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今年,我省分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舞钢市入选示范引领县,宝丰县、郏县、叶县、汝州市入选整体推进县,鲁山县入选巩固提升县。

站在新起点上,迎来新机遇,看到新变化。

“要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我市‘三农’工作发展的时代特征,加强规律性把握,突出科学性谋划,注重创造性落实,走出一条具有平顶山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市委书记周斌在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专门强调。

行程万里,初心不忘。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我市把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抓好规划衔接、政策衔接、投入衔接、帮扶衔接、机制衔接,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扶志扶智向人才振兴、文化扶贫向文化振兴、生态扶贫向生态振兴、抓党建促脱贫向组织振兴的转变,在全面脱贫新起点上向着乡村振兴新生活奋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亚丹)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扶贫办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