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叶县
3上一版
 
3000多名打工女“绑”来鞋帽园区
叶县财政局将资金用到刀刃上
农技专家巡回督导指导小麦病虫害防治
返乡创业吸纳村民就业
“税动力”为返乡创业者“加油”
叶县高标准打造党史讲解团
职工技能大赛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4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经,她们远赴广东制衣制鞋;如今,制衣制鞋厂因她们落户洪庄杨——
3000多名打工女“绑”来鞋帽园区

 

4月14日上午不到8点,洪庄杨镇洪东村37岁的村民马聪聪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骑着车子来到了3公里外的平顶山德智翔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智翔公司),动作娴熟地蹬起了缝纫机。

马聪聪专做鞋面,技术熟练,每月收入30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20年前,她从学校毕业后到广东一家鞋厂做缝纫工,每月能拿到三四千元工资。后来,她回乡结婚生孩子,父母年纪大了,孩子也离不开她,不得不结束了打工漂泊的生涯。2017年,德智翔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她成了一名车间工人。工厂计件发工资,时间比较自由,她有事可以请假。

“正是因为洪庄杨镇有3000多个‘马聪聪们’,我们才决定在这里建鞋厂。”德智翔公司董事长张德红说。

外出打工女,多进到南方制衣制鞋工厂

洪庄杨镇位于叶县东北部,与许昌襄城、漯河舞阳相邻,被沙河、湛河和汝河环绕。本世纪初,许平南高速公路(现许广高速)从该镇境内穿过,出口设在镇区西1.5公里处,洪庄杨镇这才有了一条真正与外连接的公路。然而,高速口的设立也给该镇带来了不小的波折。高速口向着市区开,连接线至此中断,于是,高速口处的公路也像山墙一样将洪庄杨生生地隔成了东西两部分,这也就隔断了全镇与市区和叶县本来就脆弱的连接,向东向北是许昌和漯河管辖的农村,交通薄弱,加之有3条河相隔,到对面去必须修桥。金桥银路,当时该镇连路都修不起,修桥也只能想想罢了。当地镇政府领导深谋远虑,一次次地努力与高速公路公司协商,最终高速路口收费站处建起了高高的涵洞通道,这才有了连接线东延到镇区的公路项目。

所以,自打工潮兴起的上世纪90年代开始,洪庄杨镇虽属平原且土地肥沃,但发展一度尴尬。洪庄杨镇当时称为乡,不足4万人3.6万亩耕地,几乎没有工业。为增加收入改变生活,走出校门的洪庄杨儿女就亲戚带亲戚、朋友跟朋友,结伴到广东等地打工,有3000多名女子成为制衣制鞋女工。

自发形成20多家鞋帽作坊

驻叶县6年来,记者对洪庄杨采访印象较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花生产业,因为河滩沙土地较多,几乎家家种花生,每年都会吸引南阳等地的人来收购;二是鞋帽产业,仅在洪庄杨镇区不算长的街上,记者就采访过至少3家鞋帽企业。

“要是不整顿,鞋帽企业会更多。”该镇副镇长王冰说。他具体负责当地鞋帽项目发展,对鞋帽产业发展比较了解。

原来,这些老板多是从鞋帽企业的打工者转变而来的。一些精明的打工者在鞋帽生产线上学到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后,又从事销售了解到市场行情。他们通过诚实和勤奋赢得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就带着订单回到家乡创业。创业之初,本钱小实力弱,他们或把家当车间,或在空地上建起简易房,购置一些二手设备,拿着订单召集家乡没出去务工的人员,或十几人,或二三十人,随订单干干歇歇。

简陋的生产车间具有较大安全隐患,当地政府考虑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整顿。渐渐地,一些经不起整改的鞋帽作坊被淘汰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淘汰掉一批,再成长起来一批,鞋帽企业如小草一样在洪庄杨这块土地上顽强地生长着。“目前,制衣制鞋大小作坊不下20家。”当天,陪同记者采访的该镇工作人员高跃州说。他是洪庄杨人,已经在镇政府工作十几年了。

德智翔跟着打工者来了

“我们是跟着打工者来到了洪庄杨。”当天上午9点多,在德智翔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张德红打开了话匣子。

该公司是洪庄杨镇最大的制鞋企业。张德红是漯河舞阳人,原本在移动公司上班,后来跟着他的家族兄弟到广东中山涉足制鞋行业。他们兄弟多人经过多年打拼,在当地建起多座制鞋工厂,为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代工。

“慢慢地,随着产能的扩大,工人却越来越不好招了。”张德红说。原来,一方面,随着“马聪聪们”到了适婚年龄,纷纷结婚成家生了孩子,她们的父母一天天变老需要人照顾,于是她们又回到了生活的原点;另一方面,随着各地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铺开、产业调整及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各地政府将越来越多的就业项目引到了家门口,新一代的打工者不出远门就可以就业挣钱了,加之归巢雁现象的叠加,使得外出务工者数量逐年减少。

“我们不得不变换思路。”张德红说。于是,他们跟着回巢的人流找到了洪庄杨。最初,他们把订单交给那些时干时歇的作坊老板。“很快,头疼事也来了。”他说,因为代工名牌的鞋子要求严格,而这些作坊设备陈旧、管理落后,质量很难把控。

那就自己把车间建过来吧。把车间建到家门口,当地政府求之不得。于是,当地政府尽力开绿灯,配合选址、组织劳动力……2017年,德智翔公司落户洪庄杨镇区。

据张德红介绍,最初企业招了不足100人,岗位少返乡人员多,他们很容易挑到工人。工人也轻车熟路,车间很快就实现正常生产。此后,企业逐年扩大规模,目前车间分设3处,还在襄城和舞阳县设了车间。去年,该公司仅在洪庄杨的产值就达到2000多万元。

“规模再扩大50倍订单也做不完。”张德红说。

鞋帽园区项目呼之欲出

“我们顺势而为,决定打造鞋帽园区。”洪庄杨镇党委书记王小红说。

两年多前,王小红到任洪庄杨镇。实现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既得找产业又得吸引外出人们返乡。在对比分析了洪庄杨镇的优势后,该镇作出打造鞋帽园区的决定。

这个决定与张德红的新谋划不谋而合。近几年来,由于无法集约化生产,张德红仍在寻找闲置的车间作厂房。去年,一家汽车4S店刚刚搬走,店铺就变成了他们最大的生产车间。

近年来,叶县不断加大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之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洪庄杨镇走到了新的发展十字路口。洪辛线升级改造,许南路东移至洪庄杨,镇北环路项目通过,沙河复航……曾经地位尴尬的洪庄杨如今四通八达,仅汽车4S店就有十几家。该镇的财税收入也从曾经的900多万元增至目前的1700多万元。

不出镇就上高速或下河通江,越来越多的物流老板来洪庄杨商议投资。随着鞋帽产业不断壮大,鞋帽园区项目呼之欲出。

鞋帽园区项目很快得到上级认可,目前占地21.95亩投资6000万元的规划方案通过初评,县财政同意注入1500万元以扶持村集体项目。

“哪怕剩余资金我全注入,我也是愿意的。”张德红说,按照这样的规模,入驻园区后,他得投资上亿元,除了集中生产线外,还将建食堂、宿舍,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将实现两亿元。

“有别的地方招引你去发展吗?”记者忍不住问。

“有,当然有。”张德红说,有的地方愿意直接提供车间甚至提出前一两年免租金,如果自己建设,地价也给优惠,但是他都拒绝了,因为这里有3000多名熟练的“马聪聪们”,这是他看准的最大资源,也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很大程度上,是她们把项目‘绑’过来的。”他风趣地说。

“这也是我们建设鞋帽园区的底牌。”提及此,王小红满脸自信。

德智翔公司不仅招收制鞋生产线工人,也招聘有设计才能的技术工人。在生产车间,有位四川口音的小伙子领着记者看生产线。他叫朱雄,来自成都,是德智翔公司花几十万元聘请的职业经理人,是为入驻园区发展新事业储备的人才。

张德红透露,目前,企业的销售网络正在铺设,准备创办自己的品牌,洪庄杨鞋帽园区就是他们下一步事业发展的一项支撑。 (本报记者 杨沛洁)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