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辉煌百年路 奋进新鹰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巡礼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中国共产党平顶山党组织发展壮大历程
红二十五军长征途径平顶山路线图
位于鲁山县城的豫西革命纪念馆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位于宝丰县肖旗乡大白庄村的中原大学旧址
位于汝州市的临汝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位于叶县岗马村的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
河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部及六专署旧址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重温红色历史,凝聚奋进力量。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平顶山虽建市较晚,但革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鹰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严酷斗争考验,一段段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史,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鹰城大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顶山曾是太平天国后期捻军的主要活动区之一。太平军、捻军曾在平顶山域内与清军作战数十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激发了平顶山人民抗击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意志,坚定了胜利信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平顶山地区人民纷纷投身于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涌现出许多反压迫、反帝制、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志士,发动了多起农民起义。最具代表的是1912年宝丰白朗起义,白朗义军转战豫、鄂、皖、陕、甘五省,历时四载,给北洋军阀政府及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郏县、叶县、鲁山县等地也接连发生农民革命斗争,给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一次又一次沉重打击。

斗争中萌芽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平顶山大地也燃起革命火种。

1927年6月,共产党员段语禅、李怀玉等以战地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家乡叶县开展工作;6月底,建立中国共产党叶县小组;7月初,党小组扩大为中共叶县支部,直属中共河南省委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平顶山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标志着共产党在平顶山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10月,叶县党支部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但是,中国共产党和平顶山地区人民没有被吓倒,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鲁山、舞钢、临汝(今汝州市)等地的党组织相继建立。叶县党组织在斗争中数次重建,于1930年秋成立了中共叶县委员会,下辖9个支部,党员最多时达到260人,这是平顶山地区第一个中共县级组织,以发展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有力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极大树立了共产党在农民中的威望。

1928年12月,鲁山籍中共党员吴镜堂受组织派遣回到家乡,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员。1929年3月,中共鲁山小组建立。9月,中共鲁山特别支部成立,带领党员和进步人士同地方反动势力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革命培养了骨干,储备了武装力量。

1929年10月,舞钢籍共产党员王伟民在中共舞阳县特别支部的领导下,建立起王五麻庄、大李庄两个党小组。1931年7月建立王五麻庄、大李庄、下山刘3个党支部。1932年8月,在王五麻庄建立了中共城南区委,党的活动在舞钢境内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1932年底,正在汝州读书的汝阳人张有奇回到临汝初级中学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员。1933年5月,中共河南省立临汝初级中学支部委员会成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要求,平顶山地区曾创建红九军,并计划组建红三十六军。1930年7月下旬,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800多人的队伍,在叶县辛店乡望夫石山誓师,宣布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1930年11月底,中共地下党员李书乾回郏县发动群众武装,参加豫西暴动,计划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1931年7月,由于叛徒告密,李书乾和60多名共产党员被捕惨遭杀害,致使创建三十六军的计划流产。

土地革命战争中后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1934年11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被迫从信阳罗山出发进行战略转移。26日,部队在叶县与方城县交界的七里岗附近同国民党军遭遇,突围后至孤石滩一带,又同追剿敌军发生激战。部队边打边走,29日进入鲁山县孙家庄、买家庄一带,途经熊背、鸡冢、下汤、赵村、二郎庙5个乡(镇),12月1日晚出境。部队在平顶山境内期间,沿途打富济贫,惩治恶霸地主,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

战火中成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平顶山地区军民同仇敌忾,同日军展开了前赴后继的斗争。

1937年10月,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派中共党员王象乾到汝州、鲁山组织抗日武装。鲁山县先后成立抗日后援会、妇女救国会、回民救国会等群众抗日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7年11月,舞阳县青年救国会、中共舞阳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6月,中共舞阳县委建立舞南区委,区委在枣林、八台、武功等地成立农民夜校、剧团、读书会等团体,团结进步青年,宣传抗日主张。

1938年3月,中共叶县县委恢复建立,同年11月,叶县已设有5个区委、两个工委、两个中心支部,党员发展到250多人。

1939年2月,中共豫西省委成立了中共临汝地委和中共临汝县委,辖汝州、鲁山、郏县、伊阳、嵩县、宝丰6县。临汝地委成立后,3月在鲁山县“抗日救护训练班”建立了中共鲁山县工作委员会,4月在郏县成立中共郏县工作委员会,8月将中共鲁山县工作委员会改组为中共鲁山县委员会。

1940年3月,宝丰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肖王庄中心支部成立,深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积极带领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44年4月中旬,侵华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河南大部分地区沦入敌手,郏县、汝州、宝丰、鲁山、叶县、舞钢相继被日军侵占。

日军在入侵平顶山地区过程中,制造了黄山寨惨案、宝丰观音堂屠村事件、郏县黄道村惨案、汝州仓巷街余家大院盐库大屠杀等多起惨案,场面惨绝人寰,骇人听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平顶山境内直接伤亡人口达11万余人,间接伤亡43万余人,被日寇奸淫糟蹋的妇女仅有案可查者即达2000多人,房屋损失57000多间,牲畜(仅牛、驴、骡、马)损失11万多头,其他财产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面对暴行,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奋起抗日:宝丰任寨村民打日寇、郏县曹沟村民反扫荡、汝州大峪民兵斗日寇、鲁山常大京一家抗日伪等,与日军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郏县吴凤翔深入虎穴刺杀日本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等数名日本高官;叶县陈继尧利用“调虎离山”之计亲手除掉叶县日军谍报队长崔中英;汝州大峪村张全成连续枪杀几名日军,被河南军区授予“孤胆英雄”的称号;被誉为“鹰城刘胡兰”的汝州人马英,在经受了皮鞭狠抽、扒光衣服游行、用烧红的铁锨烙身子等一系列酷刑之后,仍不说出八路军下落,最后英勇就义……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铭记。

1944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临汝大峪店地区,11月建立了大峪店抗日区政府及平顶山地区第一个抗日县级政府——临汝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组建了拥有300多人的地方武装——临汝县抗日独立团。到1945年4月,发展成临汝大峪店抗日根据地,成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44年9月到1945年日军投降,八路军及临汝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武装与日、伪、匪先后进行过30多次战斗,歼灭日、伪、匪5000多人。

1945年2月,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领导同志率部队和工作队进入豫西,与皮徐支队胜利会师。3月进驻临汝大峪店,先后在这里将八路军部队改编为军区六个支队,统一作战,同时成立了6个军分区、6个地委、6个专署,以及包括汝州、鲁山、宝丰、叶县、郏县、舞阳在内的二十多个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了豫西的抗日斗争。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机关和河南人民抗日军三、六支队和一支队一部进驻汝州南部、鲁山西部山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并于6月中旬成立中共鲁西县委、鲁西抗日民主政府,重建中共鲁山县委,并成立鲁山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7月中旬,河南区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机关进驻郏县曹沟村,在曹沟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发动了郏北战役、伏牛山战役等重要战斗,开辟了八路军豫西抗日主战场,将郏北根据地很快扩展至约2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总人口达4万人左右,成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八路军和河南人民抗日军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同时,新四军率部于1944年11月挺进嵖岈山地区,开辟了包括叶县在内的豫中抗日根据地,并将叶县、舞钢等地中共地方游击队进行改编,成立了叶舞支队、叶县挺进总队。叶舞支队等武装力量配合新四军作战,在舞钢境内拔掉了日军大韩庄据点,在叶县境内消灭了张湾、沈寨、神沟庙等地之敌,在姚孟寨消灭日军一支运输车队,在叶县西南瓦店营消灭河北民军乔明礼部一个营。叶舞支队还协助建立了叶县抗日民主政府,恢复了中共叶县县委。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为了避免内战,顾全大局,积极履行“双十协定”,在汝州、郏县、鲁山等地的八路军,叶县、舞钢等地的新四军及县、区地方干部于1945年10月开始撤离,南下桐柏山地区,与新四军五师会合,平顶山各地党组织转入隐蔽状态。

发展中造福人民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开始围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8月,人民解放军陈(赓)谢(富治)兵团长驱直入挺进豫西,对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土顽机动作战,并于1947年11月初建立了豫陕鄂边区后方委员会。11月底,豫陕鄂边区党政军机关进驻鲁山县城,鲁山一度成为豫西地区军事、政治活动中心。1948年5月,豫陕鄂边区划分为豫西、陕南两个行政区。6月,中共豫西区委、豫西区行政公署、豫西军区在鲁山成立,直到1949年3月1日河南省委成立,豫西区党委、豫西行署、豫西军区先后撤销。

从1947年底到1948年初,陈谢兵团连克30多座县城,解放了国民党统治的大片土地,平顶山境内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叶县、舞钢先后得到解放,各级党组织和民主政权也随之成立。

1948年4月13日,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局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进驻叶县,4月底迁驻宝丰。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加强中原局建设,重建中原军区,将刘邓大军和陈谢兵团所属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

从5月到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驻扎宝丰达半年之久,在宝丰发布了一系列新区政策,创办了中州农民银行总行、新华社中原总分社、中原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制药厂、中原军区野战医院,创办豫西行政干部学校(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宝丰成为当时中原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原解放区的首府。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宝丰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先后发起了宛东战役、开封战役、雎杞战役、襄樊战役、郑州战役和桐柏江汉之战,摧毁了国民党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并为淮海战役作了准备工作。制定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和整党工作的报告》(简称《六六指示》)、《关于发动群众贯彻减租减息政策的指示》(简称九九指示)、《关于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的指示》以及保护工商业的政策等,为新区土地改革、整党整军、经济发展等指明了方向,对保证中原各战场的胜利、中原新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农民群众自发地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到共产党领导下有组织有目的地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的斗争,从自发斗争遭到反动统治阶级残酷镇压而失败到有组织的斗争因领导正确、方向明确、方式灵活、斗争坚决而最后胜利,在漫长的百余年间,平顶山地区走过了一段艰难又辉煌的革命斗争历程。

1957年建市以来,历届市委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前行,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小康如期实现,昔日的“煤城”蝶变成“美城”。

历史的发展总是在接续奋斗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开局之年,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打造“七地一枢纽”,大幅提升“八个度”,建设“四个鹰城”“四个强市”的目标任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的新征程。

翻开历史画卷,一场场腥风血雨,一段段红色历史,一个个英烈人物,一项项发展成就……鹰城革命史和发展史,是中国革命史和发展史的缩影,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带领人民一步步走向解放、一步步发展强大的艰辛历程。每回顾一次,我们都经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深深感受当下中国的阳光雨露、和煦春风,心底再一次坚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本报记者 孙聪利)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