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宝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点燃乡村振兴激情
红色文化激发拼搏奋进动力
走进红色教育基地
县行政服务中心“登上”高中思政教科书
县科协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向作风顽疾“亮剑” 扬国资队伍“清风”
商酒务镇把“党史课”搬到生产一线
县发改委抓实党史学习教育
城关镇开展“学党史 祭先烈”实景教学
小芦笋变成“摇钱树”
上门体检
禁毒宣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4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芦笋变成“摇钱树”

 

3月16日一大早,李庄乡马楼村村民郑国强就走进芦笋种植基地,熟练地收割装筐。基地内,一根根青翠肥嫩的芦笋竞相从土里钻出来,或高或矮,根根挺拔,长势喜人。

“这可是俺村致富的‘香饽饽’,哪天早上要是没来这芦笋基地,我一整天心里都不踏实。”郑国强说。

“芦笋种植是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第二年就可以开始采摘,每亩年产量可达1500公斤至2000公斤。按照每公斤20元计算,亩年产值可达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亚博说,马楼村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种植芦笋10余亩,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采取“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广泛吸引村民参与,并按入股比例分红,使农民摇身一变成了芦笋种植业的产业“工人”。目前,第一批芦笋种植试验田项目正处于收获期。

芦笋一年的采摘期可达4个多月,采摘、除草、施肥等工作也为村里的部分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家门口就能就业,天天有活儿干,收入也很稳定。”村民谢会敏高兴地说。

为保证芦笋销路,该村成立芦笋销售合作社,与大型商超、饭店、蔬菜批发市场等合作,并利用微信、抖音、淘宝等网络渠道销售,提高该村特色有机芦笋的知名度。

该乡党委书记马鹏飞说,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芦笋正在变成乡亲们的“摇钱树”。下一步,该乡将进一步延伸芦笋产业链,让特色种植成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的动力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巫鹏 通讯员 杨海楠)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