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跳出思维定式 树立生态思维
观点摘编
不忘来路再出发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跳出思维定式 树立生态思维

 

乔东丽

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摆脱惯性思维的羁绊,跳出思维定式的泥潭,以思维之变促转型发展。具体工作中,要强化“五种思维”,即市场思维、法治思维、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有解思维。这里重点对其中的“生态思维”的要求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生态原本是生物学的概念,主要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把它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语境,是为了从一个新的视角,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优化区域发展的整体环境,由此也就有了生态思维的概念。

生态思维是系统化、立体化的思维。 生态思维是促进社会或区域发展、形成良好社会发展环境的思维理念, 包含一个社会或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工作的布局与考量。生态思维要求:一是要努力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政府的服务要到位、办事要高效、政策要精准。二是要努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要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有好的创业环境;更要增强产业创新的源头供给,激活各类创新要素,补齐创新短板,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更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环境。三是要努力打造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把资源的特殊性、生态的重要性和产业的可持续性结合起来,形成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态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让山绿起来,让水清起来,让空气净起来,让环境美起来,让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协同发展,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以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要努力打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理想的社会生态系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以及社会内部诸要素之间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要求政府进一步改进管理办法,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发挥作用,要让老百姓收入多起来,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精神生活丰富起来。可见,生态思维是多维思维,力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态思维是丰富性、全局性的思维。生态思维注重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现象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变化,注重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注重社会全体民众的需求和富裕,而不是只关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某个层次的快速发展,它是全社会生产力的共同提高。为此,生态思维就是要有意识地去搭建、呵护各类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各个系统和平台, 激发出各系统各平台不竭的创新活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力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生态思维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既看到问题的现象更要看到问题的本质,在处理问题时, 既要谋全局也要思一隅,把现象、本质看清楚,把问题想明白,去伪存真,促进问题的解决。这是对生态思维丰富内涵的重要认识。

生态思维是联动性、协调性的思维。物质世界、人类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系统,每一个环节、每一条生物链或社会链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或制约着与之相联系的物质或事物。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既是生态本身又是生态的创造者,其中任何一种的消亡都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各类生物互济共生、和谐共处,是生态思维的核心意义所在。这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方面都是可资借鉴的。比如,发展产业经济,只注重大块头企业固然好,但如果不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就会丧失孕育大块头企业的基础和沃土,导致经济增长、转型和创新发展流于形式、预期落空或大打折扣。同时,在社会治理中如果不能兼顾各阶层利益和生存发展空间,社会大生态的稳定、健康就可能会有风险隐患。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粮食乃至工业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就可能出问题;驱赶小商小贩等低收入人群,就可能因生活成本攀升导致城镇人口贫富分化加剧,为社会治安和稳定埋下隐患,等等。这些不利于健康稳定发展的因素,就是缺乏协调性的表现,就是没能从总体生态的角度考虑问题。

生态思维是开放性、前瞻性的思维。自然界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物质之间、社会内部的联系也是多样性的,这就决定了生态思维必然具有开放性的思维视野,只有开放性的思维视野才能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尊重物质世界多样性的存在。同时,联系的物质世界是有规律的运动发展的,所以生态思维还要从广泛而复杂的总联系中去认识世界,要从事物的动态发展中把握事物,认识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生态思维必然具有前瞻性的思维谋略。生态思维既要有广度和深度,需要有开放的眼界、开放的胸怀,善于从他人和外界学习和吸取长处和经验, 又要有战略眼光、未来意识,要具有预见性,避免疏忽、目光短浅及短期行为,让社会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人民。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