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春到柴巴村
美丽乡村王英沟
唐俑苏醒
游竹园沟
晋豫古商道上一枚厚重的坐标
人生如烹调
史海泛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到柴巴村

 

□ 王蕊

来到柴巴驻村的第二天就赶上了一场大雾。清晨的大山被浓雾包裹得严严实实,连绵的山峰被白纱遮盖,更显神秘。没有听到想象中的鸟叫鸡鸣,大概飞禽也想趁机偷偷懒吧。

老支书史玉柱早早来到村部,这个忠厚的汉子相当敬业。他穿着半新的、洗得干干净净的西服,身板笔挺,怎么看也不像60多岁的人。提前说好了,今天带我去拜访前任驻村队员包保的几家贫困户。

沿着还有些泥泞的小路,我们一行三人边走边聊,史书记如数家珍般为我介绍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多大岁数、几口人、因何致贫,甚至哪家有几条狗都门儿清。

雾渐渐淡了,微弱的阳光洒下缕缕金色的丝线,山村里清亮起来。鸟儿活跃起来,在刚刚吐绿的枝头啁啾着早春的协奏曲。勤劳的村民早已开始了活计,“回来吃饭”农家院的老板正在洒扫庭院,看见我们路过,放下水桶高声打着招呼。史书记连忙向他介绍:“这是新来的小王,接替红英的。”“你就是杜海波吧?”我赶忙上前握手。早闻其名,这个回乡创业的青年看上去十分精干,听说因此当选了柴巴村村委会副主任。一阵寒暄过后,我们继续前行。前面几个劳力正在施工,史书记说这里有一个泉眼,常年有汩汩泉水冒出,因此得名“不老泉”,平煤神马集团出资正在修缮,干活的都是本村的农民。说着说着,人群中有一个老汉走出来,跟我们搭话。史书记悄悄告诉我,这是我要接包的贫困户之一——杜章明。

上了一个陡坡,左拐右拐就到了杜家。院落还算干净,三间房看上去新崭崭的,是驻村工作队帮忙新盖的房屋。堂屋墙上相框里夹着几张孩童的照片。“这是孙子孙女吧?”我凑近照片边看边问。“我两个女儿小时候的。”老人回答。“是啊,是啊,他大女儿才17,小的才12岁,都上着学呢!”史书记赶忙把话茬接过去。意外之余我又颇感尴尬,老人这岁数,在城里早该当祖父啦。走出杜章明家,史书记告诉我,柴巴村原来穷得很,娶不起媳妇打光棍的汉子多的是,这老杜三十好几才娶了老婆,老婆生下俩孩子又病死了。

太阳出来了,树木全都脱掉了白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还残留的淡雾像一缕轻烟,一阵风吹过,便荡然无存。连续在山村里又走访了三户人家,最后来到老妇女主任张新敏阿姨家。刚到大门口,便见一目光呆滞的老人坐在那里向外张望,面前的小桌上放着一个大铁碗,里面是稠糊糊的红薯玉米糁粥。但见老人干张嘴却说不出话来,我知道这就是刚才在路上说的因病致贫的杜富国老人。他的老伴张新敏阿姨闻声从堂屋走出来,热情地拉着我们进了院子。院子里一片狼藉,“才打了个灶台,还没来得及收拾哩!”阿姨朗声笑着说。这是一座老式瓦房,着实有点破旧。进到堂屋,几样破旧的家什,倒也收拾得干净利落。交谈中,得知眼前的这位阿姨是个苦命人。老伴脑梗偏瘫30年,她一边照顾老伴,一边种着几亩庄稼地,小儿子前几年出车祸已不在人世,大儿子也常年有病干不了活计,她一个人苦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多亏党的政策好啊,有你们扶贫工作队的关照,我这个家才没有零散……”老人情到深处竟有几分凝噎。看着这个岁数和我母亲相仿的老人,我心里五味杂陈,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依然要为全家人的生计劳作。老人外表干瘦如柴,那双枯树枝般的大手紧紧地攥着我的手,热乎乎的,我分明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强大力量,不由得在心里暗暗佩服她。

阳光从树梢照过来,用母亲怀抱般的温暖将我层层包裹,那温暖一寸寸切进我的肌体,向四肢百骸蔓延。一串串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似向我频频点头。放眼望向雾气散尽的苍穹,蓝得纯粹的天空盛开着朵朵雪莲。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