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湛河区集中开工一批重点项目
红九军诞生地:红色精神永流传
郏县集中开工23个重点项目
高新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宝丰县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鲁山县分散式风电等项目集中开工
桃花竞放
石龙区集中开工11个重点项目
舞钢市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卫东区集中开工12个重点项目
示范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九军诞生地:红色精神永流传

2月18日,本报记者在桐树庄村采访。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报道

人们熟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简称红九军)有3支部队,分别为闽西红九军、鄂北红九军和川陕红九军,而诞生于叶县辛店镇桐树庄村的红九军却鲜为人知。

2月18日,平顶山日报社“辉煌百年路 奋进新鹰城”——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媒体新闻行动全媒体记者来到桐树庄村,深入探寻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成立始末,以及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革命历程。

桐树庄村头广场矗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镰刀锤头红旗纪念碑,“红军将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苍劲有力。广场东侧镌刻着一位位红九军英烈名字的纪念墙庄严肃穆,背面记载着红九军诞生始末——1930年前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开展武装斗争,救黎民于水火之中。1月,中共中央制定“以武汉为中心,打下长沙,夺取南昌,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军事战略,中央军委决定在国民党驻宛杨虎城部策动兵变,组建红九军,与鄂豫皖一军、鄂东红八军互成犄角,在北部形成围攻武汉之势……

“北伐战争中,虽然打垮了旧军阀(北洋军阀),然而也形成了一批手握重兵的国民党新军阀。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央实力派压制地方实力派,致使矛盾日益激化,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愈演愈烈。”桐树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跃介绍说。

1930年5月,杨虎城部冯钦哉旅进驻叶县尤潦村。不久,中共中央联络员孙永康、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特派员白玉文潜入冯旅,组建领导兵变的前敌委员会,孙永康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张焕民、王兴发、刘煊、姚洗心分别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军事委员和交通委员;旅内地下党组织秘密进行思想发动,加紧筹备武装起义。

“冯旅是杨虎城部四十九旅,7月下旬,四十九旅转移至舞阳县澧和店,这时候地下党组织的行动引起敌驻宛军部警觉,前敌委员会决定提前起义。”叶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鲁万营介绍说。

7月29日,旅长冯钦哉赴南阳。深夜,张焕民以开会为名带队控制副旅长等18名军官,毙伤十余名顽固分子,刘煊、姚洗心率众包围军需处,缴获军饷、枪弹、战马等军需品。起义战士700多人迅速集结,连夜急行军,按预定路线向南阳方向进发,天明时分到达叶县境内王府石山南麓。

7月30日,起义部队在王府石山召开誓师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军委授予红九军番号的命令,军部设3个支队,并辖鄂豫边地区之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师。至此,红九军正式成立。

“这一支红九军,是豫南地区第一支正规红军部队。”鲁万营说。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讲红九军在我们村成立的故事。”76岁的桐树庄村二组村民关海林说,他的奶奶还曾为红九军的战士做过饭,“俺奶说这些红军人好,也不扰民,住了一晚就走了。”

整编后的红九军军部挥师南下,在7月31日拂晓强攻赊旗镇未克,转至东南太和乡王六庄。冯钦哉获悉本旅发生兵变,急令九十七团快速追击,在王六庄赶上,双方展开激战。红九军指战员英勇抵抗,毙敌80余人,当晚突围,因敌众我寡,600多名红军战士血染王六庄,姚洗心、王兴发分别率部脱险,后与红二十六师会合。白玉文、张焕民、刘煊等人突围至泌阳双庙,遭国民党地方民团围击,被俘入狱,英勇就义。孙永康率部从双庙脱险,进入桐柏山区,继续坚持武装斗争。红二十六师肩负起红九军的革命使命,创立了“襄(阳)枣(阳)宜(城)苏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红九军将士永垂不朽。”辛店镇文化站站长郭东叶说,为纪念革命先烈、弘扬红九军革命精神,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在市、县老促会推动下,2012年在叶县桐树庄村建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纪念碑,碑体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军旗和基座组成,基座高1.93米,主体高7.3米,寓意1930年7月30日红九军正式成立。2015年11月,该纪念碑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在叶县老促会的努力下,投资180万元在广场上建设了红九军纪念墙。

桐树庄村下辖7个自然村,550口人,540亩耕地,林地近两万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因村内多山地、土地贫瘠,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

“2008年,在县里的帮助下,我们也曾抓住新农村试点建设的机遇,将房屋全部改成徽派民居,搞乡村旅游致富。”陈国跃说,当时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搭配红色革命景观,让桐树庄村成了乡村旅游的明星村,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如何让红色印记再度绽放光芒?如何让革命老区村摆脱贫困增收致富?这些问题萦绕在桐树庄村干部群众的心头。

党和政府谋划实施的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给桐树庄村带来了新机遇,也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转折点。

2018年,该村借鉴贵州塘约的发展经验,以村民土地入股的形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全村集体土地面积达到1500亩,林地面积10000余亩。

“现在我们村集体种植桃树500多亩,种植翠竹260亩。”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吴远航说,村里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通过“南竹北移”把井冈山毛竹引种到桐树庄村,下一步还要再种700亩竹子,打造千亩“北国竹海”景观。

该村积极探索“红色旅游+自然风光+特色民宿”综合型模式,以红九军纪念碑广场和井冈翠竹林为中心,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并积极引进外地成熟游乐场项目,将红色资源激活,既传承红色精神,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目前,该村村集体收入每年有30余万元。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游客开车到桐树庄村游玩,干净、整洁的乡村小道,整齐统一的徽派建筑,以红色革命故事为主题的彩色墙绘,引得游人不时驻足拍照留影。

“没想到我们村也会成为网红村。”在村内农家乐工作的村民肖英说,她家曾是贫困户,丈夫外出务工时因意外事故导致残疾,家里3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的重担都落在她身上。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她到村里的农家乐务工挣钱,家里还种了红薯,每年做成的粉条都不愁卖。2019年,肖英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让革命老区村经济活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这本就是当年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心愿。如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给村民带来了新机遇,桐树庄村游客不断增多,村民不断摸索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发展各类产业。

“下一步,我们打算加强红色旅游品牌开发,开辟出一条集红色教育、民宿休闲、林果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发展道路,让桐树庄村成为最美红色文化旅游村。”吴远航说。

(本报记者 张亚丹 田秀忠 杨沛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