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多讲讲党的故事 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引导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
移民“移”出好日子
7天巡河560多公里
美化人居环境 发展民宿旅游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卫东区去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60个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民“移”出好日子

刘怀琴(左一)和弟弟刘有琴(右一)等家人合影。 本报记者 张鸿雨 摄
 

大门上寓意祥和的春联、灯杆上大红的中国结、家家户户门楣上的大红灯笼……2月19日,徜徉在郏县白庙乡马湾移民新村,仍然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我刚下班回来,家里已做好饭,你们进来吃吧。”记者走进刘怀琴家的院落时,67岁的他正在洗手。记者应邀走进屋内,只见餐桌上四凉四热八菜一汤。“我亲家母来了,平时见一面不容易,趁着过年不忙,让她在这里住一段。”刘怀琴的妻子姚改菊说。

客厅东墙上张贴着20余张奖状,其中有三好学生、进步之星、优秀班干部等。“这都是我孙子得的奖状,他是我村移民后在郏县出生的第一个孩子。”说起孙子,刘怀琴满脸喜悦。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0年8月14日,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马湾村、王沟村、马沟村3个村388户1672人搬迁至此。

今年,是刘怀琴在郏县过的第11个春节。“我孙子是2011年1月22日出生的,他出生在了‘蜜罐’里。这里的条件比我们老家强太多了,户户小洋楼、冲水式厕所,做饭用天然气,出门是水泥路,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孩子们都说我们已经实现了小康。”谈及今天的生活,姚改菊很满足。

移民以来,马湾新村村民增加了20户166人。为了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郏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向各级移民部门申请资金、建设项目。目前,该村已获得帮扶资金3500余万元,建设有屋顶光伏电站、餐饮旅游、温室大棚、保鲜冷库、生态采摘园、铝制品加工厂等产业项目。

此外,县、乡每年都组织村民到市区技校参加理发、厨艺、车床、插花、园艺等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提升就业技能。现在,全村有300多人在县城或附近的县产业集聚区就业,月工资2500元至4200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移民之初的3000余元增长到现在的17000元。

在党员的示范引领和村民的齐心努力下,该村村集体每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村民的生活水平、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业都发生巨大变化,208户村民买了小轿车。

为了让村民有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郏县规划编制了丹江缘·马湾移民小镇景区。该景区以“九园一馆一街一中心”(现代富硒观光农业产业园、丹江情生态园、丰润果蔬园、光伏采摘园、百荷园、怡情根雕盆景园、生态康养民宿园、胡河亲水游乐园、梦里花海婚纱摄影园,马湾村史民俗馆,美食文化街,游客服务中心)为核心,集农耕体验、休闲观光、采摘游乐、美食品尝、康养民宿、教育培训、乡愁回味、感受移民精神风貌为一体,已于2020年12月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把移民当亲人,进一步研究探索适合移民村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路子、新方法,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为移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移民发展致富和长治久安。”白庙乡党委书记王应钦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