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时代答卷——平顶山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巡礼·宝丰篇
3上一版
 
夯实产业之基 决胜脱贫攻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产业之基 决胜脱贫攻坚
——宝丰县发改委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宝丰县观音堂林站余家村易地搬迁新村余家花苑(无人机照片) 何五昌 摄
1月14日上午,宝丰县再次举办产业扶贫“村 企合作”收益金发放仪式,向13个贫困村村集体发放收益金65万元。 巫鹏 摄
在宝丰县大营镇宣和汝瓷车间,汝瓷艺人王占稳在察看素胎质量。 何五昌 摄
宝丰县李庄乡翟庄村村民在采摘辣椒,该村种植辣椒200余亩,年产值100多万元。何五昌 摄
技术员在肖旗乡韩店村一家酒厂酒窖内品尝原酒。何五昌 摄
航拍宝丰县观音堂林站山坡上的光伏项目(无人机照片) 何五昌 摄
 

产业扶贫走出致富新路、消费扶贫促进持续增收、易地搬迁搬来幸福生活……近年来,宝丰县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积极做好贫困群众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宝丰县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金晓辉介绍说,县发改委承担着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工作,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思路,重点突出县乡村户“四位一体”区域推进格局,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紧紧抓住产业带动增收这个关键点,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多措并举 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是宝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产业扶贫发展思路,各乡(镇、林站)根据资源情况和发展情况,立足实地谋产业,确定方向促增收,积极谋划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扶贫项目。

为提高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宝丰县出台了《宝丰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奖补办法》,采取以奖代补、先建(种)后补等方式,对自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实施奖励性补助政策。

根据办法规定,种植业奖补涉及油菜、花生、芝麻、红薯、花椒等,养殖业涉及鸡、羊、猪、牛、蜜蜂等,务工奖补则根据贫困户年务工收入额度补助400元至2000元不等。特色奖补措施的实施,极大调动了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1502万元,9939个贫困户受益。同时,该县突出扶持乡镇“一乡一业”规模化特色种植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增收,拧紧贫困户与扶贫产业之间的利益联结链条。如今,石板河的蜂蜜养殖加工、余家村的花椒种植加工、周庄村的食用菌种植、郝沟村的生猪“千头线”养殖等产业正在实现规模化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产业扶贫资金池贷款是我县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新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小资金撬动大产业,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金晓辉介绍说,为了解决带贫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县政府先后出资296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分别在豫丰村镇银行、农商银行建立产业扶贫资金池,银行按资金池的5倍放大贷款资金,撬动带贫企业融资规模。为加强风险防控,村企合作双方为产业扶贫资金池提供反(抵押)担保,反担保措施审批由县融资基金管理委员会贷审会审核。同时,县财政每年以当年贷款额度的8%补助风险补偿金。符合贷款条件并且有带贫意愿的中小实体企业,可在金融机构申请300万元到500万元的贷款融资。这些实体企业要与贫困户签订带贫成效承诺书,履行带贫义务。带贫企业采用务工收益、订单收购、企业捐助及“村企合作”等扶贫模式与贫困户或者贫困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共为54家带贫企业贷款1.3亿元。

室外天寒地冻,观音堂林站大石扒村的食用菌大棚内却温暖如春,大棚内一个个白玉木耳菌棒悬空挂起,整齐有序。刚长出来的白玉木耳状若花朵,色泽洁白,质地如玉,让人赏心悦目。如今,食用菌种植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发放的“村企合作”收益金不断扩大规模,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为了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融资难、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资金池通过“村企合作”模式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提高贫困村集体收入。贫困村通过产业扶贫贷款政策,与有意向的龙头企业合作并签订协议,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共同发展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

截至目前,该县共向23个贫困村发放“村企合作”收益金242.6万元,用于发展生猪“千头线”养殖等产业项目,贫困村集体经济平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贫困村覆盖率达到59%。

消费扶贫 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小米醋、石磨面、食用油、观音堂花椒、虎狼爬岭梨、周庄镇食用菌……1月12日,在位于宝丰县城永明路中段的宝丰县产业扶贫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内,各类扶贫产品琳琅满目,前来选购的群众络绎不绝。“展销中心开放半年来,共销售扶贫产品356.59万元,直接带动344个贫困户增收。”金晓辉介绍说,该县发改委积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在强化产业扶贫的同时,全力推进消费扶贫。

去年以来,宝丰县以推动贫困户特色产品融入大市场为目标,不断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着力破解扶贫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难点和堵点,积极创新消费扶贫方式,有力促进了扶贫产品销售。

该县由发改委牵头,会同扶贫办、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等单位,研究制定《宝丰县特色扶贫产品销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消费扶贫工作专班。

消费扶贫工作专班工作人员深入村庄、企业,指导产业扶贫项目谋划、生产许可、商标注册、“三品一标”申报、产品认定等工作,并通过订单、务工、爱心帮扶等模式,与贫困户及“两类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扶贫产品由企业或个人提出申请,经县扶贫办等部门审核同意后进入扶贫产品销售目录。进入目录的扶贫产品由专人管理,进行宣传、推介、销售。

宝丰县创新消费扶贫模式,建立了产业扶贫特色产品展销中心,主要销售扶贫产品销售目录中的产品。展销中心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格的5%收购贫困户的农副产品,能直接销售的在展销中心上架销售,不能直接销售的,在县产业办指定的有资质的加工车间进行加工包装后上架销售。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5家企业的106种产品上架销售。

同时,宝丰县成立消费扶贫协会,研究制定了《宝丰县消费扶贫收益金管理使用办法》,规定提取扶贫产品销售款的2%存入扶贫专户作为扶贫收益金。扶贫收益金一季度一汇总,主要用于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及防止脱贫户返贫。

为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该县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贸流通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购买扶贫产品;利用“电商+”等直采直销模式销售扶贫产品;依托县、乡(镇、林站)供销联社网络资源参与消费扶贫;充分发挥在外商会、协会的资源优势和“能人”带动优势,引领和带动消费扶贫。

去年以来,宝丰县消费扶贫总金额9800多万元,带动2600多个贫困户增收。中国改革报等多家媒体对宝丰县消费扶贫工作的多项创新举措进行了报道,市发改委专门给县政府来信,对县发改委敢于担当、勇为人先、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提出表扬。

易地搬迁 搬出穷窝走上富路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的脱贫攻坚重要举措,是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精神,宝丰县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升搬迁后续发展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宝丰县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工作原则,结合地域特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宝丰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5个1”专项行动》方案,规划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扎实落实各项措施,通过实施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到户增收、劳务输出等加快提升搬迁地区的“造血”功能,全力推动后续发展脱贫工作。基本实现每户都有可供发展的产业、每个搬迁家庭至少有一条稳定的增收渠道。

宝丰县在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4.02兆瓦,现已并网发电,覆盖全部搬迁户,户年均受益3000元,村集体收入50000元。

宝丰县以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为对象,以集中安置点为依托,把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带贫特色产业。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农户自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通过扶持、引导、鼓励搬迁户自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宝丰县发改委充分挖掘现有企业资源,摸清企业底子,发挥中小企业带贫能力,厘清帮扶思路,做好与贫困户对接,确定帮扶名单,明确帮扶责任,建立帮扶台账。利用搬迁区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观光、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等,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旅游项目,带动更多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石板河安置点搬迁群众与旅游公司结合,通过旅游带动群众发展养蜂及农产品加工销售;余家花苑搬迁群众通过花椒种植、加工、销售致富;青城社区搬迁群众利用汝瓷加工收益脱贫……宝丰县还投资300万元在青城社区和余家花苑分别建设餐饮服务中心、花椒育苗基地等特色后续产业,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强保障。

为保障搬迁群众收入,在县发改委积极协调下, 3个安置点522户893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651人,剩余部分以打零工和照顾家庭为主。其中,3个安置点安排公益岗位109个,县内务工225人,县外务工244人,自主发展73人,基本达到有劳动力人口户都有就业增收渠道。同时,全县9个搬迁村集体通过“村企合作”,实现年增收10万元以上,并全部脱贫摘帽。因宝丰县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显著,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向宝丰县委、县政府发来感谢信,给予充分肯定。

“以奖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以资金池撬动带贫企业融资精准扶贫、以‘村企合作’提高村集体收入、以消费扶贫防返贫以及强化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等措施为突破口,确保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走上致富路。”金晓辉说。

“下一步,县发改委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提高产业扶贫工作的整体水平。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四个不摘’政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产业扶贫后半篇文章。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组织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积极推行以工代赈扶持模式,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新空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建设‘四强县’、进入全国‘一百强’贡献力量。”金晓辉表示。 (本报记者 巫鹏)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