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压紧安全责任 落实防控举措
从零开始,再没有停下脚步
抓紧抓实抓细 确保安全稳定
湛河区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石龙区开展冬季燃煤散烧治理
林下生“金”
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曝光一批交通违法行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零开始,再没有停下脚步
——市中院驻叶县辛店镇杨八缸村工作队帮扶记
李永辉(中)和张奇(右)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市中院供图
 

水泥路主干道由零到3.5公里贯通村庄,集体经济由零到8.4万元的突破,农田灌溉由零到33口机井保驾护航,先进农机由零到旋耕机、秸秆还田机、多功能播种机等一应俱全……在2018年5月市中级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叶县辛店镇杨八缸村如同按下了发展快进键。

杨八缸村虽不是贫困村,但基础也没好到哪儿去。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永辉还记得第一天进村时,一直走到村室都没见到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来不及适应环境,他就带着两名年轻队员——80后王延峰、90后张奇挨家挨户开始走访。一圈下来,还真发现了问题:对于驻村工作队能不能给村里带来变化,村民很怀疑,除非能帮他们把这路给收拾收拾。

发现问题就得解决。仨人一趟趟去县扶贫办争取支持,一遍遍与县交通运输局沟通,终于在进村后的第5个月启动了道路修建工程。一年半后,3.5公里长、贯穿南北两个自然村的水泥路完工。“踩了几十年泥,终于不用踩了,敲锣打鼓的心都有!”只这一件事,村民就信了:驻村工作队是帮他们脱贫致富的。

修路只是第一步,李永辉他们重点琢磨的还是如何鼓起村民的钱袋子。脱贫攻坚如火如荼,各村都在积极发展,可杨八缸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真是让人着急。

“杨八缸村北挨甘江河,沙土地较多,最适合种大葱。可巧,村里就有个大葱种植能手,刚从外地回来。”说干就干,李永辉带着王延峰和张奇写写算算四天三夜,拟出一份方案,从土地流转到资金分配,从责任落实到销路保障,事无巨细。凭借详尽可行的方案,杨八缸村在村级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拿下40万元的助农专款。2020年3月,村里40亩土地撒上了大葱种子。“往年大葱5毛钱一斤(1斤=500克),现在6块钱一斤。”提起葱价,村党支部书记朱建才乐开了花,刚过去那茬儿,他们卖了84000块钱,还带动村里30个贫困户就近就业,而这才只是开始。

杨八缸村处在平原地区,有耕地2100余亩,全村1700余人中外出打工的有近700人,没有机井,没有农机,灌溉靠天,农活靠人。“粮食安全是根基,必须得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商量,余下的助农专款不如买农机、兴水利。村民会议上,建议刚一提出,大家齐声赞同。“年轻人不在家,干个活儿真是作难,干部想到了俺们心坎儿上。”如今,杨八缸村33口机井合理分布,旋耕机、秸秆还田机、多功能播种机等一应俱全,春种秋收、灌溉除草,村民不用开口村里就统一解决了。

去年中秋节,杨八缸村人都忘不了。驻村工作队提前几天就跑回单位,为村里五保老人协调了慰问品。当天,领完东西,老人们颤颤巍巍准备离开,李永辉心里酸了:大过节的,回去还是冰锅冷灶,说不过去。他当即和朱建才商量,村“两委”干部一起动手,给老人们做了顿团圆饭。那顿饭吃得很简单,可老人们真开心。“多少年了,都快忘了团圆的滋味儿。”五保老人李灿哭了。朱建才也忍不住抹泪,他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只要在任,每年中秋节都得把村里“五保”老人聚一起吃顿团圆饭。

眼看村里一点点变好,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纷纷高涨,遇事再没人抱着胳膊冷眼旁观了;村“两委”干部也更加团结、更有责任意识。村委会主任高顺亭说:“以前都不知道村里还有这么多事可干!”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杨八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8个238人也顺利脱贫。虽然驻村工作队还没有撤离,但是李永辉心里清楚,杨八缸村人得学会“自己走”。

恰逢村里事务专干一职空缺,听说镇上给发工资,不少人找到朱建才打招呼。“规范管理、科学机制,这不正是杨八缸村缺的吗?”李永辉当即向村“两委”建议,发公告、出考题,公开公平竞争。张奇在市中院干的就是人事管理,这套流程他再熟悉不过了。没想到,杨八缸村笔试面试选了个事务专干竟成了镇上的新闻,还引来兄弟村的人取经。趁此机会,李永辉他们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围绕职责划分、工作效能、“三资”管理、人事考核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推动村里各项工作走向规范、高效。

“没有工作队打的好基础,我们不会这么快就修成水泥路!”朱建才发自内心地感谢,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有了威信、集体经济有了收入、管村治村更加得法。如今,杨八缸村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村民精神面貌抖擞昂扬,俨然变了天地。

(本报记者 蔡文瑶 实习生 李晗)

采访手记

采访结束,天已擦黑。出村室环顾四周,路上已没什么人,枯树干上昏鸦飞过,寒风一过,又添几分萧瑟。想到李永辉他们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年,精力和心思都在村上,当不了父母的好孩子,做不了孩子的好父亲,内心感动之余是敬佩。

修道路、谋发展、配班子……对待杨八缸村,他们甚至比本村人更用心、更情深。他们的带领带动增强了村“两委”干部的责任意识。受驻村工作队启发,村党支部书记朱建才给自己定下规矩:只要在任,每年八月十五都让村里孤寡老人吃上团圆饭。他们的苦干实干激发了村民的家园意识,修路装灯、防控疫情、排涝灌溉。看到驻村工作队事事冲在前,挑最重的干,村里再没人抱着胳膊看热闹,争先恐后要为杨八缸村发展出分力。

集体经济有实力,领导干部有能力,人民群众有动力……驻村帮扶是项系统工程,李永辉他们深知任务艰巨,扑下身子一件一件干,耐着性子一点一点抓,帮助杨八缸村逐渐强筋健骨,最终学会“自己走”。只有这样,杨八缸村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跑得更远更扎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