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时代答卷——平顶山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巡礼·汝州篇
3上一版
 
殚精竭虑谋发展 共建美丽牛角岭
南桑北蜂中间果 托起百姓小康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桑北蜂中间果 托起百姓小康梦
——汝州市焦村镇实施产业脱贫增收综述
席增涛(右二)和省蚕桑专家在蚕桑基地
正在进食的四龄大蚕
蚕农在大棚内采茧
2020年春季蚕业生产表彰
 

焦村镇位于汝州市东北部,是一个农业大镇,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汝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镇,林果富民”战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帮扶思路,因地制宜提出“南桑北蜂中间果”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发展战略,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特色增收致富道路。

1月12日,汝州市焦村镇邢村移民扶贫产业园内一派忙碌景象,3名村民围在一台切片机前,把高高堆起的桑枝推进切片机,桑枝被斜切成小片滚落到地上的塑料薄膜上,1名村民用铁锹铲起切片,装到三轮车上。还有村民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一车车桑枝运来,称重、卸车。

“这是我们新的增收项目,桑枝切片可做中药,我们把桑枝切片晒干出售,一吨售价约3000元。”忙着往切片机内添桑枝的蚕农石军正说,2018年,镇里发展蚕桑产业,他响应号召流转13亩土地种桑养蚕增收。焦村镇众城蚕业合作社又帮助村民找到增收项目,曾经被丢弃的桑枝变成了宝贝,切片后做成中药。

“种桑养蚕亩均收益万元以上,桑枝可以加工入药,养蚕剩下的桑叶也成了宝贝。去年,我们采摘的鲜桑叶以0.8元/公斤的价格被收购,又增加了一笔收入。”石军正说,“种桑养蚕是镇里为我们找的一个增收致富好项目。”

正如焦村群众中流传的一个顺口溜:“户养十箱蜂,脱贫很轻松;户种十亩桑,稳步奔小康。” 经过5年的脱贫攻坚,贫穷落后的焦村如今已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美丽的“桑蚕小镇、田园焦村”。

向“绿水青山”要“金娃娃”

焦村镇位于汝州市东北部,是一个农业镇,北面是风景旖旎的紫云山和安沟湖,植被丰富,森林茂密,空气富含负氧离子,山林里四季鲜花不断,吸引了不少游客;南部是错落台地,土地肥沃,在农桑时代就有栽桑养蚕的历史。

焦村镇共有16个村,其中8个是贫困村。怎样引导村民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发展适合自己的新产业?焦村镇党委、政府另辟蹊径,找到了一条脱贫增收、强农富民的新路子。

焦村镇党委、政府邀请农业专家进行一系列调研、分析后得出结论:南部土地平整,土层深厚,适合种桑养蚕,发展丝绸;北部山区花类繁多,优质蜜源丰富,是养蜂的好地方,而南北间浅山过渡地带,干旱台地多,含钾量丰富,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昼夜温差较大,适合特色果树种植。立足这些优势,焦村镇提出“南桑北蜂中间果”的产业扶贫发展思路,邀请专家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以此引领全镇产业发展,以生态提升和经济提升为抓手,“南桑北蜂中间果”三大板块齐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为“龙头企业”配“金钥匙”

确立发展方向后,焦村镇开始思考如何培育产业、如何发挥产业带动增收作用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让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根据这一精神,焦村镇确立了“产业兴镇、靠绿水青山抓产业”的发展思路。

在蚕桑产业发展上,焦村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土地流转、统一返租倒包、统一采购桑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奖补政策、统一组织收购“七统一”;在发展养蜂上,实行统一购置蜂种、统一奖补政策、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蜂产品收购“四统一”;在中部,引导李彩霞等返乡青年创业,积极发展软籽石榴、蟠桃等林果业。

为确保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焦村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专业户+贫困户务工”的运作模式,依法注册成立了焦村众城蚕业专业合作社、焦村富瑞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田园焦村养蜂合作社,建立焦村众城蚕业合作社党支部;建成邢村移民蚕桑产业园和4个深度贫困村的蚕桑产业园。同时,焦村镇还与河南农大、省农业农村厅经作站、省蚕业协会、省丝绸协会、卢氏县养蜂协会签订长期技术合作协议,与安徽京九集团大型茧丝绸企业、汝州市机绣产业园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合力打造高端汝绣品牌。

一系列的创新经营模式,为焦村镇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靠“组合套拳”练“点金术”

随着产业发展,焦村镇政府主导成立了务工服务队,在规划的蚕桑产业园里务工,让村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掌握种养技术;巧用贫困村扶贫专项资金,在3个贫困村建起养蜂场,并创新蜂场经营方法,将其承包给有经验的养蜂户,养蜂户的全年收入按比例上缴,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设立产业扶贫基金,由镇政府、产业合作社(公司)、种养大户、社会爱心人士注入资金,用于贫困户自主创业和兜底户分红;鼓励农户自主创业,融入产业。

如今,焦村镇已建成连片蚕桑扶贫基地4000亩,成为我省连片种植面积最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最高的蚕桑种植基地,蚕桑产业带动全镇2000多名贫困户增收致富。据统计,该镇2020年饲养桑蚕1.1万张,产出鲜茧40万公斤,养蚕收入近2000万元,带动焦村和周边群众务工增收520万元。

在养蜂产业方面,2020年,全镇新增蜜蜂1100箱,吸纳216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员130多人,实现增收240万元。

在林果产业方面,全镇已发展核桃、蟠桃、石榴、樱桃、果桑、蚕桑、甜杏、雪梨、花椒等经济林近万亩,品种20余个,实现年产值1.38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园内务工人员总收入超过2500万元。其中,返乡创业青年李彩霞经营的千亩软籽石榴园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模式,吸纳周边村民300余人就业。

“‘南桑北蜂中间果’的产业发展模式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让村民获得‘四金’,即土地租金、种养收益金、劳动薪金和分红股金,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焦村镇党委书记席增涛说。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焦村镇在发展“南桑北蜂中间果”产业的同时,还引进桑枝食用菌、桑叶茶、蚕丝被和蜂产品深加工项目,发展以蚕桑文化、蜜蜂精神为主题的农耕文化旅游项目,拉长产业链条,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焦村镇8个贫困村已全部顺利脱贫,贫困群众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4226元增长至2020年的13287元。”席增涛说,产业富民,民富业兴,“南桑北蜂中间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让全镇干群干劲儿十足。脱贫不是终点,下一步全镇党员干部将脚踏实地,探索创新推动乡村振兴,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桑蚕小镇、田园焦村”品牌享誉中原。

(本报记者 魏森元)

图片由焦村镇政府提供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