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专版
3上一版
 
无私奉献凝师魂 砥砺奋进铸传奇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私奉献凝师魂 砥砺奋进铸传奇
——访“中国好校长”汝州一高校长张新讲
张新讲,1990年参加工作,2013年任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如今在汝州一高任教已满30年。任校长以来,他带领汝州一高全体教师拼搏奋进,从2013年高考一本上线150人,到2020年一本上线743人,7年时间实现一本上线人数翻两番,2020年更是实现清华、北大双录取,刷新了汝州25年来的高考纪录!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创客实验室学生实操飞行设备
▲校园一角
▲学生在图书馆开展大阅读活动
▲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常规课
◀校园一角
 

凛冽冬日,当晨曦溢进汝州市科教园区,汝州一高的莘莘学子已迎着朝阳精神抖擞地奔跑在运动场上。他们脸上洋溢着青春和自信的笑容,光明的求知路在他们脚下延伸。

汝州一高建校70年,一代代人栉风沐雨、励精图治。2017年汝州一高整体搬迁至科教园区,校长张新讲按照汝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实际,倾力打造,在他的带领下,2020年汝州一高一本上线743人,比上年净增187人,增幅居平顶山市第一;本科上线2009人,比上年净增564人,创造了历史最大增幅。汝州一高新校区三年实现了一本人数翻番,高考成绩十年连增。

2020年,郭鹏翔同学以699分、河南省并列136名的优异成绩,荣获汝州市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靳博雅同学被北京大学飞行员班双学籍录取;王紫婵同学以661分、河南省并列47名的优异成绩,荣获汝州市文科第一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这是时隔25年汝州再次实现清华、北大双录取。

2020年注定是丰收的一年,在汝州一高扎根奉献了30年的张新讲成功当选为“中国好校长”。由《教育家》杂志社、光明日报基础教育智库委员会主办的“寻找中国好校长”大型公益活动,历时将近1年,吸引了全国29个省份教育部门与相关人士的关注,近3000人申报了好校长的评选,500余名校长初选入围。

经过初评、复评、网络投票和评审委员会专家最终评审,评选出36名“中国好校长”。张新讲是河南省唯一上榜校长。

这一殊荣是对张新讲从教30年的肯定,更是汝州一高全体师生的骄傲。近日,记者在汝州一高对张新讲校长做专题采访。

记者:自2013年以来,汝州一高先后获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省第十届教育名片学校、省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高考成绩也从一本上线150人增至743人,7年时间完美实现一本上线人数翻两番。汝州一高取得骄人的成绩,您作为掌舵人,请讲讲这些成绩背后的故事?

张新讲:作为汝州市教育战线的前沿阵地,汝州一高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尤其是汝州一高入驻科教园区3年来,全体干部职工铆足干劲奋力拼搏,使学校管理、教学面貌脱胎换骨、焕发新生。

记得一高刚进驻新校区时,环境陌生,全体教职工陪着学生同吃同住,结伴而行,不落下一个人,与学生结下战友般的情谊。面对大雪封山、公交停摆,汝州一高教师迎难而上,相互搀扶步履蹒跚地向学校迈进,步行十几公里来到学校,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在无数个风朝雨夕,他们骑着电动车来往于学校和家庭之间,不辞辛劳,把教书育人当作毕生事业和人生最大乐趣。这一个个剪影勾画出了汝州一高人知难而进、勇攀高峰的精神图腾。

3年来,每到高三攻坚阶段,高三年级主任就自发吃住在校,由于科教园区地势高、位置偏,几十天不下山已成为大家常规工作状态。级部长为了学生的成绩殚精竭虑,累得头发一把把地脱落;还在哺乳期的女教师顾不上回家,襁褓内嗷嗷待哺的孩子只能被人抱上山来找妈妈吃顿“饱饭”。这一幕幕让学生们心疼不已,更激励着他们向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汝州一高教师化身视频“主播”,开通线上教学,做到网络在线随叫随到。一线教师王灵霞家中突遇停电,她点着蜡烛正常上课,被《人民日报》称为“烛光老师”。

复学后在高考攻坚阶段,汝州一高全体教师为了方便学生,力争五米之内有老师,上课一结束就搬上凳子在走廊上“摆摊”,随时为高三学子答疑解惑。疫情防控之年,汝州一高的教师们在血肉之躯里植入了钢铁的脊梁。他们顶住巨大压力,奋力创造出新的辉煌,不断刷新高考成绩连增纪录。

记者:听您讲了这么多,都是老师们的功绩。(笑)现在大家想知道的是您在其中做了什么?

张新讲(笑):我和其他老师们一样,早5点,晚10点,吃住在校。作为校长,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时刻紧盯一线,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天都要到教学区域巡察教学情况。遇到问题,我和学校其他班子成员一起想办法,带头抓整改,带头抓落实,确保汝州一高每年的高考成绩万无一失。

2020年,疫情肆虐期间,为了保障老师们能及时给学生们上网课,我开着学校唯一的通勤车,收集老师们放在学校的教材教具,穿梭在汝州市的大街小巷,把一件件保教用品送到老师手中,被老师们称为“汝州一高快递员”。

记者:在您前段的讲述中,我们可知汝州一高的教师们甘于奉献,在教学上尽职尽责,在疫情防控期间有“烛光老师”王灵霞,前段时间有“一个锅盔馍感动一座城”的高三班主任老师耿妮,是什么让汝州一高的老师们这么一心扑在学生身上?

张新讲:这缘于学校对老师

的关爱,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倾心倾力投入教学中。自搬入新校区后,汝州一高着力于优化教育设施和后勤保障服务,先后为全体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更换了办公用具、实现了无线区域网全校覆盖。在生活方面,学校为教职人员提供了专班公交,配备了教师餐厅,并开展有奖体育锻炼,鼓励教师运动健身增强体质。同时,汝州一高还制定了大病教师募捐等保障制度、优秀教师疗养制度,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保障教师安心教学。这一系列举措,无不彰显了学校对教职员工的关爱和幸福工作生活的理念。

记者:采访之前,记者在校园里发现,来往的学子精力充沛、活力四射,教学区域里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综合来看,汝州一高学生的求知欲和综合素质都很高,学校是如何做到的?

张新讲:为了满足学生对各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汝州一高始终坚持“给学生提供有品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办学理念,斥巨资打造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远程教育系统、创客实验室等,建起拥有数十万册图书的图书馆和钢琴、画具、舞蹈器材一应俱全的艺术楼。学校图书馆坚持全面开放,建立级部图书室,课外选修读本、高中生阅读推荐刊物一应俱全。在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和感染下,素质教育在现在的汝州一高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不仅能熟练操作无人飞行器、3D打印机,还能在实验室里合成和分解高端实验材料。他们正逐渐成长为有理念、会审美、懂创新的新时代青年。

为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打造阳光校园,汝州一高心理咨询室全天开放,心理教师轮流值班,设置心理咨询室、宣泄室、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公共活动室,使学生可以尽情释放压力。校长、书记每周在心理咨询室轮岗值班,让学生的诉求、意愿直通学校,得到及时处理。这些举措不但收到了校内学生的好评,而且吸引了外校家长、学生慕名而来寻求心理援助。

为了保障学生在校生活质量、饮食健康安全,我也特别要求餐厅供餐品种必须花样丰富、营养均衡。根据不同时间节点,为师生提供绿豆汤、防疫中药汤剂等饮品;为高三师生提供鸡蛋等免费加餐服务;校医24小时值班,随时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寝室水电暖设施供应有力,宿管负责学生的缝补洗涮常规化,确保全体学生在学校住宿冬暖夏凉,起居暖心便捷。

记者:学校的成绩离不开教师,工作的规范离不开管理,您在抓业务、比管理方面作出了怎样的有益探索?

张新讲:为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我们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创新,促使教学发展进入快车道。学校成立“五大中心”,施行“中心+学部”的管理办法。中心协调处室、年级下辖学部,副校长任年级主任,高效运行学校各方面工作。

学校还创设了“2323导学评用”四步教学法,凝练导、学、评、用四字箴言,大力提高教师课堂驾驭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积极开展青蓝工程建设,使青年教师业务进步有依托、骨干教师宝贵经验得传承。优化教师分配,初步实现优质教师年级大循环。

同时,狠抓师德师风,但不过分依赖说教。与北京大学结对开展云国学课程,教师参训合格后颁发北京大学结业证书。此举一出,全校教师无不跃跃欲试,比业务、讲礼仪、作表率、悟国学的良好风尚在汝州一高教师圈内蔚然成风。

记者:教学管理很重要,学风也很重要。学校在学风培育上是怎么做的?

张新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学校一手抓纪律,一手抓培养。为此,汝州一高铁腕出台最严校规“八条禁令”,使学生对校规校纪心存敬畏,自觉遵守,同时制定配套容错机制,使学校政教管理由训导变感化,充满人文关怀。

为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汝州一高定期开展劳动教育、励志演讲、国学朗诵、远足研学等一系列活动,每日进行“励志信”朗读、打造校园跑文化,活跃学校文化氛围。加强家校合作,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有效桥梁,拉近家校“距离”,不断召开班主任培训会,同时每逢假期教职员工全员上阵,深入全市进行大家访活动。开发研学路线,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开展集体性学习活动。我们先后带领学生赴武汉大学、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九峰山地质基地等地,领略名校风光、录取机制、地质魅力,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斗志,使他们目标坚定、理想明确。

学校还与清华、北大等名校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全国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高中生俄语比赛等国家级比赛。截至目前,汝州一高学子参与国家性自主招生创新大赛获奖近500人次。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此次您入选“中国好校长”,您是怎么看待这个荣誉的?

张新讲:荣誉代表过去,也是新的起点。汝州一高搬入新校区后,我们制订了五年计划,紧盯“151”目标。10年前我们制定的“151”目标是指“一本100人,二本500人,三本1000人”,现在我们的“151”目标是指“清华、北大10人左右,双一流500人左右,一本1000人以上”。在2020年汝州市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牢记心中大目标 三年实现151”。现在,2021年高考备考已经开始,全体汝州一高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拼搏的精神,奋力跑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度,坚定不移地向一本“千人俱乐部”昂首挺进。

结束语

汝州一高对教育的求索和举措,是以校长张新讲提出的“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聚焦培养学生成长关键能力”这一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该理念的核心要诀就是在教育发展的节骨眼、要害处用力。他常说:“一高的学生营养充足吃得饱、保障睡眠睡得好、心理健康心态阳光、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那还有什么理由学习成绩跟不上?”

汝州一高的发展实践一再证明,担当实干是捷径。盘点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收获,该校无一不是靠“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都不变”的真理实现的。

2021年高考日渐临近,让我们祝愿汝州一高学子自强自信畅游学海,赏尽两岸花开!

(本报记者 魏森元)

本版图片由汝州一高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