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舞钢市:开展敬老送温暖活动
新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显特色
石龙区:志愿服务传承传统美德
西瓜+辣椒 增收有新法
特色养殖带农增收
高新区:暖心饺子送给环卫工
饺子飘香
湛北路街道:“饺子宴”暖人心
建蔬菜大棚 育特色产业
农特产品上网 销售渠道更广
“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今夜起我市有大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记郏县渣园乡范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小六
 

“老郭,这件棉袄你试试,看咋样?”“中,好哩很!太感谢吴书记了,这几年真没少给你添麻烦。”

12月9日上午,寒气逼人,郏县税务局驻渣园乡范寨村第一书记吴小六来到该村80岁老人郭国正家,为他送去一件棉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老骥伏枥 主动请缨驻村扶贫

范寨村位于郏县县城西北,是省级贫困村,有215户9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个219人。

吴小六今年59岁,是郏县税务局办公室副主任。2016年初,时任第一书记因身体原因调回。得知情况后,55岁的他主动提出要驻村。考虑到他年龄偏大且做过大手术,右眼视力仅为0.2,局领导推说已有了人选。

“当时我负责扶贫,他三番五次地找我、找局长,说自己出身农村,对农村有感情,又在基层税务所当过所长,熟悉农村工作,有决心干一番事业。局里为此专门召开党组会,经过综合考虑,同意了他的请求。”郏县税务局副局长张宏典说。

当年3月6日,吴小六开始进村。

一心为民 八大工程温暖人心

要想富,先修路。范寨村共有大大小小的东西路22条、南北路13条,其中仅有一条水泥路且年久失修,没有路灯。吴小六主动联系县供电公司,利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架设了850米供电线路,又安装了40多盏路灯;协助村“两委”争取项目资金,硬化排前路8400多米、修下水道近900米;向县交通运输局争取项目资金85万元,修建了由范寨到叶庄600多米长的乡村公路。

随后,吴小六又申请资金,让该村7眼机井恢复了灌溉功能,解决了村民抗旱难题;筹资10多万元,把村党支部书记张根志的老宅改建成幸福院,让村里70岁以上老人有了幸福乐园;利用扶贫资金建成8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左右;筹资60多万元成立中原制鼓社,贫困户在此打工每天可增收50到100元;协调资金40余万元,建设一座容量300立方米的垃圾中转站。

“我们村有6个葡萄、石榴种植大户,以前销售一直是个难题。道路修好后,葡萄、石榴在地里就被游客采摘完了。为了我们村的发展,吴书记不停地跑项目、找资金,我们都打心眼里感谢他。”张根志说。

精准识别 因户施策发展产业

自打进村起,吴小六就开始逐户摸排,走访了解情况,并根据贫困户实际,为他们谋划脱贫之路。

该村五组47岁的张国胜因小儿麻痹症致贫,吴小六多次到他家,动员他养羊。张国胜没本钱,吴小六就帮他办理了5万元贷款手续,并购买了20只母羊。如今,张国胜的羊群出栏若干茬,已收回成本,现存栏25只价值近3万元。“是吴书记鼓起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俺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张国胜说。

该村62岁的胡振安患过脑梗,妻子李凤兰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当时其儿子在攻读硕士,是因病因学致贫户。了解到情况后,吴小六让胡振安相继参加了县、乡举办的种植养殖培训班,帮他办理小额贷款5万元,购买了3头母牛,并为他及妻子申请了光伏电站管理员和保洁公益岗位。如今,胡振安家年收入3万余元,已顺利脱贫。

另外,该村郭延锋、王变娜、郭国正、张清海、王海泉等均靠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现在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漂亮、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集体也有了收入,干群关系也比之前和谐。”村委会成员张姣姣说。

擂“响”扶贫鼓 致富大道铿锵有力

当天上午,位于村北头的中原制鼓社里热闹非凡,制鼓技艺传承人张献延和林胜才、李天顺正忙着处理牛皮、准备烧制木板。

“你看看,这一面大鼓出厂价1.2万元,那些小的一面也得1000元。近年来,随着农村文化生活日益繁荣,我们的盘鼓销售非常好,今年的订单已经排满。现在是农闲时节,工人要加班加点生产。生意这么好,全是托吴书记的福!”张根志说,范寨村的制鼓历史已有300多年,属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因为老艺人年老多病,年轻人又看不上这个老行当,村里的制鼓业已荒废多年。吴小六进村后,找到张献延,帮助他牵头成立了股份制的中原制鼓社,不但救活了手工制鼓工艺,而且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

“我‘重操旧业’4年了,每月工资好几千元,还收了5个徒弟,终于后继有人了。”在制鼓社西边一院落里,55岁的皮工林胜才一边用专用铲子铲着牛皮一边说,“这是制鼓的关键工序,鼓皮厚薄不均会影响鼓的质量,油腻铲除不净会影响鼓的音质。”

目前,制鼓社已吸纳9人务工,其中贫困户4人,月工资最低1000元。“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感谢吴书记帮助我们建起制鼓社,现在不出家门就有活儿做,有钱挣。”62岁的李天顺笑着说。

“驻村4年多了,我已无法离开这里。驻村扶贫是使命更是荣幸,明年我就要退休了,我要尽力为村民办些好事、实事,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谈及未来,吴小六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