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省委外办到我市调研企业海外市场拓展情况
青山绿水绘新卷
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工作培训班举行
全市物业条例知识竞赛举行
全市健康科普能力大赛总决赛举行
全市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演练举行
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工作实效
今 日 天 气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山绿水绘新卷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游人在乌江河口公园人工湖畔散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根基”到“强保护”,从“护生态”到“谋致富”,“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战略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为引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推进国土绿化

打造绿水青山

仲冬时节,平郏快速通道郏县段道路两侧生态廊道绿意盎然,各种绿化树错落有致,构筑起一道厚实的绿色“屏风”。

2017年至2019年,我市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河流为骨架,积极实施廊道绿化提质提升工程,建设了总长度2128公里、折合造林面积22.68万亩,覆盖全域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廊道平顶山样板。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实施“生态建市”战略,按照“三区三点一网络”的林业发展格局,实施了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廊道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特色经济林建设、湿地公园建设等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绿色银行”“生态工厂”,实现了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11.37万亩,完成森林抚育68.11万亩,形成了以山区、丘陵区、矿区为重点,以主要道路、河流为骨架,以城市建成区、村镇居民区、旅游区为点,以平原农区和廊道网络为面的森林生态体系。

同时,我市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速行动,坚持大绿化、大生态理念,紧紧抓住“六化”重点,山区平原一起动,城市乡村齐推进,做到国土绿化无死角、全覆盖、大提升。

——突出抓好城市增绿。我市结合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大力实施“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扩路建绿、退硬还绿”。在完成40.2公里的湛河主河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我市启动了湛河18条支沟生态治理,依托采煤沉陷区规划5块湿地公园,结合新建道路建设16个大型公园,新建街头游园、口袋公园58个,新增绿地200多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85%。

——突出抓好农田防护林建设。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创建有利契机,对全市平原农区生产道路、灌溉河渠两侧绿化林带实行“两统一提”(统一路肩培护和边沟标准、统一植树宽度和苗木规格,对标准较低的地方进行提档升级)。去冬以来,我市新增农田林网3.5万亩,全市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形成了“路相通、沟相连、林成网、田成方”的平原林网大格局。

——突出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我市广泛开展园林单位、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等创建活动,2019年汝州市、郏县荣获第一批“省级森林城市”称号,2020年宝丰县、舞钢市、鲁山县获批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宝丰县张八桥镇王堂村、郏县姚庄乡小张庄村等44个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郏县冢头镇柿园村等61个村获评“河南省省级森林乡村”。

截至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30万亩,林木蓄积量1135.19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34.3%。

厚植生态优势

补齐生态短板

“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做活水文章、建好绿屏障、治理塌陷地等增加绿化面积和生态湿地,变“生态包袱”为生态资源,绘就“三山秀美河湖清,百川碧水润鹰城”的壮美画卷。

治山理水,重塑绿色空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领导包矿巡山,拉网式排查山区绿化,对排查出的问题山体实行“立体式”修复。截至目前,全市已启动37家露天矿山、113处废弃矿山与沉陷区土地复垦的生态治理,绿化植树600万株、治理面积5万亩,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

我市地处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上游,河湖众多,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小河流有60条、水库143座。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河湖治理、管理和保护,“十三五”期间,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0平方公里,争取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专项资金1.2亿元,舞钢市蛮王岭小流域综合治理、鲁山县柳林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鲁山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相继实施,综合治理小流域48条。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湿地建设修复为着力点,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现有湿地面积54.32万亩。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后,我市全力推进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连续四次将其列为全市生态建设重点工程。2016年,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试点验收,成为我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每到夏季,公园内水草丰美,绿意醉人,展现出湿地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2016年、2017年我市还先后设立了河南汝州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南舞钢石漫滩国家湿地公园,2019年经省林业厅批准设立了郏县青龙湖湿地公园和郏县北汝河湿地公园。

点“绿”成“金”

释放惠民红利

近年来,我市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要求,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瞄准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三林经济”,做强绿色富民产业,因地制宜培育林业产业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林业产业振兴,实现林业产业富民。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发展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木本油料林、生物质能源林等65万亩,形成了林下经济、苗木花卉、食用菌、干鲜果、木材加工、森林旅游业等六大林业优势产业。同时,通过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涉林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规模经营,推动林业产业化经营,林业经济效益整体提升。

在林果经济方面,目前全市已培育千亩以上家庭农场和种植基地52个,鲁山酥梨面积达5.6万亩,产值已达1.5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在林下经济方面,舞钢市采取订单模式在生态廊道下种植决明子、丹参等中药材2万余亩,每亩收益达2000元;鲁山县天富农林牧公司流转林地5万余亩,林下可放养野猪1万余头,年产值6000万元;依托全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

在林产经济方面,新增尧山花海、墨子古街、二郎山风景名胜区等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全市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达19家。

据统计,目前全市发展林地面积1000亩以上的非公有制林业大户有260多个,一大批涉林项目启动建设。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50.1亿元,林农来自林业的纯收入年均达到3000元。

同时,我市注重把国土绿化融入脱贫攻坚。通过大力推广“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全市发展带贫林企105家、林业扶贫基地86处,带动贫困户4520户,吸纳贫困群众就业7340人,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本报记者 张亚丹)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