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绿色农牧天地宽
补短板强弱项 高质量完成任务
以清廉家风涵养清正党风政风
精细管理不懈怠 努力整改不松劲
我市开展工业互联网暨5G应用技术培训
采取果断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
我市6人分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农牧天地宽
——我市推进国家农业“两区”建设综述
技术人员在宝丰县观音堂林站高效农业示范项目智能温控育苗室内察看甜蜜蓝宝石葡萄苗长势(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11月23日,从市农业农村局传来喜讯,平顶山市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技术模式示范推广项目近日获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二等奖。

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评选由省政府主导,每3年评选一次,设成果奖、贡献奖、合作奖三大类。其中,成果奖旨在奖励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国家农业“两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农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取得突出成就。

聚焦循环发展,盘活农牧“一盘棋”

2017年12月,我市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两区”。为推进国家农业“两区”建设,市委、市政府编制了《平顶山全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平顶山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制定了《平顶山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方案》《平顶山市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等规划方案,共规划了119个支撑项目。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方面,以推进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规划了3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以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与治理产地环境、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推行农业绿色生活方式为重点,规划了35个支撑项目,总投资167.09亿元;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实现“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规划了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18亿元。

同时,我市大力实施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等发展计划,全面推进24个县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与2015年相比,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从74.4%提高至91.8%,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01%提高至2.3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8提高至0.62,土壤质量环境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前列。

我市还在全国首创了“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综合考虑生猪粪便排泄量与土地消纳能力,以100-200亩耕地为一个单元,建设一个占地约3亩、每批出栏1000头生猪的养殖生产线(年出栏两批2000头),猪粪经无害化处理后就地消纳,实现种养平衡、循环发展。该模式下中低产田区经过2-3年的土壤改良,地力水平可提升1-2个等级,在同等占用面积下,种养综合效益是纯种植的10倍以上。目前,全市已发展354个百亩千头生态方,带动贫困户7231个,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农牧结合、就近利用。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对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粪便进行固液分离,固态粪便经发酵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液态废弃物通过暗管输送到沼气池进行发酵,沼渣、沼液用于自有流转土地农业生产,沼气用于场区及周边用户生活用能。目前,全市循环农业企业有大中型沼气工程25个,年产沼气量超过6.5万立方米。

——协议消纳、异地利用。养殖企业与种植大户签订肥料供应协议,养殖企业自建粪污处理设施,养殖废水经氧化塘处理后无偿供给周边生态农田、绿色食品基地、干鲜果基地。目前,全市共有950多家养殖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消纳协议,覆盖种植面积达80万亩。

——加工制肥、分散利用。有机肥加工企业有偿收集养殖场粪便、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加工生产商品有机肥,商品有机肥用于本地或外地种植绿色生态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目前,全市已建成1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年处理能力达30万头;建成9条有机肥生产线,总产能达50万吨。

借势协同发展,拓展市场“新空间”

我市大力推动农业对科技、金融、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为农业绿色发展增添活力、拓展空间。

——“政、融、保”+合作社协同支农发展。市政府与合作社共同出资建立资金池,合作银行实行放大贷款,保险公司对社员贷款安全进行承保,有效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目前,全市金融服务平台授信能力达37.1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0.6亿元。

——目标市场引领产业发展。创新“目标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核心,外连目标市场,内接基地和农户,实现了农业产业发展“点”“线”“面”的有机结合。2017年,我市被确定为“上海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外延(平顶山)保障基地”,供沪“滍源生猪”“郏县红牛”每公斤价格分别高出市场价0.6元、2元,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近年来,全市供沪农产品销售额累计达50多亿元。

——科研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市政府与国家发酵食品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河南城建学院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为农业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服务。目前,该中心已与24家企业或单位达成科研项目合作。

完善体制机制,构筑绿色发展“保障线”

我市持续推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符合区域特点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

——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意见》《平顶山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提升行动项目管理》等文件,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引导资金,重点支持符合标准的生态规模养殖场、生态种植基地和有机肥厂。

——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制定《平顶山市2019年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建设工作方案》,组织农业农村、水利、林业、自然资源、气象等相关部门,录入并完善2009-2018年国家重要农业资源指标数据,获得“2019年度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建立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制度。印发《关于建立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合理确定农业产业开发强度、发展规模和管制措施。目前,新华区、舞钢市、宝丰县等7个县(市、区)已发布农业产业负面清单。

——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聚焦主导产业、主推品种、重点环节,突出技术集成创新,编写《平顶山市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指导意见(2020年版)》,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绿色标准规范为主攻方向,全面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集成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

目前,我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中期评估,获得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肯定。

“市委、市政府将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确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载体、总抓手,‘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推进,着力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平顶山模式和经验,努力让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林胜国说。

(本报记者 田秀忠)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