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体育
3上一版
 
国际乒乓赛事在中国重启
平顶山博物馆获“双佳”荣誉
《鲁山脱贫大决战》出版
殷墟遗址博物馆开建
亚冠: 广州恒大平水原三星 上海上港胜全北现代
《诗韵鹰城》丛书出版
庙街乡:九龙起舞迎盛世 金山引凤铸辉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庙街乡:九龙起舞迎盛世 金山引凤铸辉煌

人头山村“江北第一白茶”种植基地 庙街乡提供
庙街乡党政班子现场办公 庙街乡提供
旧坑塘改造而成的游园广场
本报记者 杨德坤 摄
 

名片 庙街乡位于舞钢市西北部,距城区9公里,辖12个行政村1.6万余人,境内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各占四分之一,造型各异的九龙山、老金山、四头垴等山峰与红卫、庙街等水库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强势崛起的金山现代工业园区与龙骨台、楚长城、东汉司空韩棱墓等遗址交相呼应。革命战争年代,庙街乡是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基地,有战斗遗址,属革命老区。

“境内西山有矿藏,东部万亩沃土良。山涧溪流汇明镜,古朴乡韵名远扬。”一首朴实的打油诗是舞钢市庙街乡的真实写照。位于焦桐高速北出入口西南的该乡人头山村,依托“江北第一白茶”品牌,发展“现代茶旅小镇”产业,于近日光荣入列农业农村部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这是该乡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优势,抓稳农业、抓强工业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该乡搭上“撤区建市”快速发展列车,围绕上级布置的重点任务和乡域中心工作,紧盯民生福祉,接力躬耕、励精图治,让昔日一道道穷山沟、野坡岭变成了如今的“绿翡翠”、“金银山”。

鼓起富农“钱袋子”

“清早软、晌午硬,等到天黑犁不动”、“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作物产量低,庙街乡贫瘠的土地上只能种红薯,群众生活困难,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

1989年庙街设乡后,该乡号召群众种烟叶、栽果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解了乡财政的燃眉之急。“记得当时乡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口号是‘长抓林,短抓牧,抓住烟叶当年富’。”土生土长的庙街人、冷岗村党支部书记何增严说,建乡之初,该乡烟叶生产和收购在舞钢区域名列前茅,乡烟站1991年创税26万余元,创下“舞钢之最”并连续保持多年。随后,该乡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利用铁矿资源、农牧养殖等优势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先后有河南万东牧业有限公司舞钢原种猪场、中加矿业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入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基础差、底子薄的庙街乡一心一意谋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农民稳定增收,至2019年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和2000年相比翻了44.43倍;2019年全乡完成财政收入7800万元,是1990年的127.0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98元,是1990年的13.91倍。郭洼村老党支部书记董留全说:“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俺们庄稼人没见过像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住上舒心“小洋楼”

11月20日,位于该乡九龙山社区的连排别墅内,70多岁的丁明兰坐在宽敞明亮的“小洋楼”阳台上晒着太阳做起了针线活儿,“原来住的土坯房,上边盖草苫,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冬不挡寒、夏不遮雨,现在住的别墅梦里都没见过。”从上世纪70年代破旧低矮的土坯草房到改革开放后的砖瓦房,尤其是2000年之后,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农家院拔地而起,不少农户还在城里买了房子,过起了城乡轮换住的“候鸟式生活”。

该乡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废旧坑塘、乱堆杂物,绿化美化院里院外,如今小游园随处可见,新村室格外醒目。2012年,该乡投资1亿多元建起了汉代建筑风格、美丽舒适的九龙山社区,至2017年底280多户居民入住。

另据不完全统计,该乡12个行政村已建起“小洋楼”近2000座。从“蜗居时代”到“宜居宜业”,越住越宽敞、越住越舒心的庙街人编织着各自的幸福生活。

修通腾飞“致富路”

坑坑洼洼、曲曲弯弯的“扬灰路”是过去庙街人的痛苦记忆。为此,该乡把“要想富,先修路”作为发展共识,群策群力、千方百计谋划交通事业。

从2005年开始,该乡逐步实现水泥路“村村通”、“组组通”;2010年,穿境而过的焦桐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在庙街乡设立出入口及高速引线,为经济腾飞插上翅膀;此外,2012年县道杨八路复修通车、2015年011乡道按省道标准复修通车、2017年省道S228“卫新线”完成用地勘测……目前该乡境内高速路、省、县道贯穿交错,公路通车总里程近30公里,一条条高标准道路将村庄组户紧密相连,全部实现“硬化、绿化、路标、管护”四到位,90%的行政村已实现“户户通”。

随着制约群众出行和发展产业的交通“瓶颈”得到根本性扭转,群众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变得“五花八门”:公交车辆通村入组,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一应俱全,群众利用辖厂矿资源优势天南海北跑货运,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截至目前,该乡汽车保有量6000多台,原本高不可攀的小轿车“飞入寻常百姓家”。

架起党群“连心桥”

30年间,党建旗帜一直在庙街乡高高飘扬,“红色基因”也始终是该乡党员干部的最亮底色。“党员人数从建乡之初的十几个人增加至目前的713人,活跃在各阶层、各领域的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成为党的建设事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中坚力量。”该乡乡长卢晓辉说。

该乡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精会神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坚持从严治党,把开展廉政教育与精准扶贫、环保攻坚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以党建引领促发展、谋事业。2016年,该乡党委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该乡党员干部不分昼夜冲锋在抗疫最前线,守好“舞钢北大门”,实现“零确诊”。全乡党员自发抗疫捐款近7万元。

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不仅赢得了群众的良好口碑,还带动了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该乡财政收入连续十余年位列舞钢市第一方阵,先后荣获河南省园林乡、河南省文明乡、河南省卫生乡、国家卫生乡镇等荣誉称号。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通过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等途径,该乡实现脱贫684户2092人。

30年正青春,30年正奋斗。乡村振兴方兴未艾,县域治理“三起来”号角业已吹响,新一届庙街乡党委、政府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围绕做好“六稳”“六保”,铆劲发力,全力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下一步,将着力基层党建,树立全域思维,以党建引领抓大局、把方向、重措施,不断提高全乡党的建设高质量;着力经济平稳运行,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抓工业、紧盯不放服务业、持之以恒抓农业,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集产业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游宿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项目,擦亮‘江北第一白茶’金字招牌,建好‘茶旅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强化问题整改、加强纪律作风,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该乡党委书记刘彦新说。

(本报记者 杨德坤 通讯员 杨付献)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