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叶县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叶县:创业就业涌热潮
叶县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叶县纪委监委督导师德师风建设
段忠杰:家门口闯出致富路
昆北城雕公园建设加速推进
家长陪餐 监督饭菜质量
叶县“四字诀”激活文旅市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县:创业就业涌热潮

 

孔子游叶,叶公问政。孔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走进叶县,近悦远来的故事处处上演,返乡创业就业涌热潮。

10月15日,龙泉乡河南骏辰工贸有限公司内车水马龙,一片繁忙。“家乡创业环境这么好,咋能不吸引我们返乡创业?”该公司负责人李中伟介绍。

今年35岁的李中伟,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在厦门创办了一家生产沙发、软包床、金属床的家具企业,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2018年,李中伟决定把企业迁回家乡。

“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定期询问生产中是否需要帮助。”每每说起这些,李中伟都感动不已。据了解,该项目落地期间,政府在土地、环评、水利、道路等方面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电压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就协调电力部门为公司架设专电;资金不足,就召集各大银行协调贷款;厂门口的路太窄,就协调人员垫沟、扩路。

叶县人口近90万,农村16岁以上劳动力47万,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叶县坚持把创业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主战场、打好攻坚战,再掀返乡创业工作新高潮。

李中伟是叶县众多返乡创业者之一。当下,一股从“要我返乡投资”到“我要返乡投资”的热潮已经在该县形成,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创业之“门” 开启幸福生活

今年40岁的李小闯是叶县龙泉乡龙泉村人,他第一批返乡办厂,重点生产各类室内门和全屋定制家具。他让门业制造成为开启家乡父老的幸福生活之门。

李小闯聪明能干,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不少的经商之道。2012年,李小闯到郑州从事室内木门制作与销售生意。几年后,他成为室内木门制作与销售的行家里手。

2015年,李小闯决定返乡创业,他投资180万元成立河南圣蒂思木业有限公司。公司投产后招收70多名工人,他们生产的木门及家具畅销中南六省,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

小河王村村民罗五今年41岁,有3个孩子,丈夫在南方打工。她在李小闯的公司打工,还能照料孩子,守在家门口一个月能挣1500元的工资。

叶邑镇大王庄村贫困户王海元一家三口都在李小闯的公司打工。半年前,王海元的儿媳患恶性脑瘤,花费数十万元也未能留住性命。得知王家的窘境后,李小闯把王海元夫妇和儿子王志刚招入公司,给王海元夫妇安排了保洁工作,让王志刚在公司当货车司机,现在三口人月收入有7000多元。

谈及此事,李小闯说:“我们在这么好的政策下创造财富,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在李小闯的带动下,不少在外从事门业制造的成功人士纷纷返乡办厂。龙泉乡党委书记王志远说,占地200亩的叶县龙泉乡门业创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6家,年产各类室内门、全屋定制家具40多万套,产值达4亿元,带动就业1500人。辐射园区周边村庄引进门业企业18家,带动下游产品线条厂、集成材料厂等企业13家及周边乡镇物流企业20余家、纸箱厂3家、包装材料厂1家。门业制造让当地群众“上班就在家门口、顾家致富不发愁”的梦想变成现实。

“艾”业之路 踏上美好征程

“我是背捆艾叶外出打工的,就是因为艾,让我踏上从事中草药经营之路。”10月10日,在叶县常村镇千村堂医药科技公司,董事长董必甫谈起创业之路感慨万千。

董必甫是叶县常村镇瓦房庄村人。瓦房庄是伏牛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虽然土地贫瘠,但满山遍野的中草药也能让村民换些生活补贴。2003年,17岁的董必甫为摆脱贫困,背捆艾草外出务工。董必甫介绍,不少外出务工的乡亲都是这样,用两个编织袋装上从山上采来的艾叶,坐车到禹州中药材市场出售,用卖艾叶的钱当路费去郑州或者北京务工。

董必甫务工的第一站是首都北京。他先后当过保安、做过帮厨,再后来到药厂做工人。2005年,他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安徽亳州从事中草药加工业。家乡本就盛产中草药,在这个被称为“中华药都”的地方,让董必甫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那时候拼的就是勤快,每天到市场的信息墙上找买家,再根据买家需求‘跑行’,挣点差价和提成,有时候为完成一笔交易要跑几十个地方看货。”董必甫说,为找到物美价廉的中药材,几年来,他从新疆哈密到宁夏吴忠、从四川彭州到山西新绛,跑遍了全国所有出产中药材的城市。因为提供的中药材品质过硬、价格公道,几年来,他积累了很多固定客户。

2008年,两个韩国商人找到董必甫,要他提供40吨中药材。“他们要我在亳州建个中药材加工厂,他们的订单全部交由我来做,并为我提供设备和加工方法。”董必甫说,这是难得的机遇,他和朋友立马在亳州筹资建厂。源源不断的订单为他们带来一年50万元的纯利润,董必甫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为了更好地开拓韩国市场,董必甫一方面积极学习中草药知识,另一方面努力学习韩语和英语,他还参加了南开大学为期两年的韩语培训班,在大连理工大学自修了专科文凭。勤勉和努力为董必甫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如今,他不仅能用韩语与韩国客户顺畅交流,并且熟知400多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

事业越做越大,为更好地在日本、韩国开展中草药外贸生意,董必甫把家安在天津。妻子本就是天津人,带着孩子在天津打理生意也更方便,可是他始终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天津,因为他忘不了家乡,忘不了生活还不富裕的父老乡亲。

2017年,董必甫返乡考察,充分了解家乡的投资环境后,决定回乡投资办厂。2018年7月,他注册资金600万元,成立河南千村堂医药科技公司。公司集种苗培育,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拥有现代化的中药材加工生产线,可以完成中草药水洗、烘干、切片、切碎、打包、打粉、炒制等各项加工工艺。

“这么多年,我经常到山西、宁夏等地买药材,看到那里土地贫瘠,自然条件远不如我们这里,可药农经济却发展得很好,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想回来带着乡亲们种药材。”董必甫说,为了带动当地种植,他让父母试种了50亩白芍。

如今,他在常村镇下马庄村、孤古岭村等地流转500余亩土地,带领村民种植白芍、丹参等10余种中草药。大田种植前,他先试种的30多种中药材中,白芍、艾叶、野菊花、山楂、桔梗、丹参等15个品种适合当地种植。公司与大毛庄村集体公司签订供销合同,公司统一供应白芍种苗、肥料,提供种植技术,白芍收获后,董必甫按市场最高价收购,并承诺遇到市场风险,将以每公斤4元的保护价全部收购。

目前,千村堂医药科技公司共有固定工人近百名,均是周边群众,其中贫困群众18名。另外,种植基地还需要大量人员,最多时用工300人。

“艾”业之路,让董必甫和他的乡亲踏上美好征程。“我今年68岁了,这把年纪能找到活儿干很满足。”瓦房庄村脱贫户董尚彦一边筛选药材一边说,他在这儿每天能挣70元钱,离家不远,干活轻松。

“加减乘除” 做足政策支持

“还是回到家乡好,创业扶持政策力度大,还有免费技术指导培训,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生产的产品已经在全国叫响。”10月10日,叶县田庄乡金岗李村模具加工创业园内,河南雅利达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平说。2012年,他怀着创业梦想回乡创业,投资300万在园区内建成4800平方米的厂房,日产磨片16万片,年产值4000多万,带动周边90多人就业。产品品种主要是百叶片、花碟、卡盘叶轮、立式叶轮、砂带、黑金刚、羊毛轮、无纺布轮、百洁布轮等。产品凭借高性价比畅销国内外,主要出口到俄罗斯、英国、西班牙、阿根廷等二十几个国家。

叶县用足“加减乘除”政策,让当初的“北雁南飞”变为现在的“群凤还巢”。

做好“加”法,为创业添动能。该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扶持资金,为返乡创业人员释放创业补贴、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示范带动等政策红利。做好“减”法,为创业减负担。全面实施“减、免、降、补”等政策,减轻创业企业负担。累计免征中小微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418家4643万元。做好“乘”法,为创业增效,鼓励引导返乡人员开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一人创业、数人就业。做好“除”法,为创业简化流程。设立人社服务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整合办事流程,将返乡下乡创业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登记、缴费等纳入公共服务范围,实现“一窗受理”。

同时,叶县坚持县、乡、村三级协同推进,高标准打造了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县人社服务大厅,设立公共就业创业、综合服务、社保经办、社保卡管理等四大区域,设置服务窗口76个,全程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专业化、人性化、快捷化服务,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依托三级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展“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建立了38万农村人口16岁以上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全面把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现状、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叶县以两个产业集聚区、亿联创业孵化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龙泉门业加工园区、叶公古街等返乡创业园区为载体,吸引返乡创业项目入驻,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如今,两个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51家,带动就业21262人;亿联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300家,带动就业1500人;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29家,带动就业750人;叶公古街入驻商户1200余家,带动就业5100人。仅龙泉乡就先后招引具有一定规模企业经营主体90多家,带动周边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4355人。

回乡一人,致富一方。如今,叶县大地这片“热土”已变成返乡创业的“沃土”。截至9月底,全县返乡下乡创业2.9万人,累计创办经营主体2.8万个,其中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5435家,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1089个,个体工商户2.2万户,累计带动就业10.3万人。 (范长坡 杨沛洁)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