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稳主体 创新岗 保重点 优服务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9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稳主体 创新岗 保重点 优服务
——市人社局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纪略
9月25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2020年平顶山市分会场人才招聘大会在市区河滨广场举行。图为求职者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8月12日,工作人员在“青年创业沙龙”向有创业意向的市民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王尧 摄
平顶山技师学院的烹饪教师对鲁山县四棵树乡的群众进行面点技能培训(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8月11日,选手在市第五届创业创新大赛现场进行项目展示。 冯洪波 摄
今年疫情期间,市人社局积极组织农民工返岗就业。 王维华 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今年疫情以来,更是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反复强调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确保就业稳定。市人社局牢记职责使命,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稳主体、创新岗、保重点、优服务,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受到省人社厅第三季度稳就业督查的高度肯定。

截至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2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7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45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4.17%;11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8个社区被评为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奖补资金73万元;发放创业贷款30413万元,扶持创业2399人,带动就业6812人,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的就业增长点正在形成。

稳主体

加码就业“压舱石”

企业是就业的源头,只有企业稳、岗位在,就业大局才能稳住。疫情初期,市人社局紧急为圣光、洁利康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及郑州三全、富士康等重点企业招工2700余人,提高产业带动就业能力,率先在全省完成任务。2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疫情防控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动平台与圣光集团负责人视频连线,对企业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予以充分肯定。

“感谢政府为我们送来‘及时雨’,稳岗补贴、社保减免、送政策解难题……这些暖心政策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就是雪中送炭!”面对上门走访的人社部门工作人员,某安保服务公司李经理难掩激动。今年疫情发生后,市人社局积极打好社会保险费“免、减、缓、返、补”政策组合拳,稳企业、保就业。截至8月底,减征养老保险费3.02亿元、工伤保险费0.15亿元、失业保险费7097万元;免收5925家企业养老保险费6.33亿元,免收6255家企业失业保险费4547万元,免收3298家企业工伤保险费1790万元;允许56家企业缓缴养老保险费345万元;为814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6609万元,涉及职工19.22万人。

“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险减震器、稳定器的作用,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用工成本,帮助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支持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在全省失业保险稳岗工作会上,市人社局以《小险种 大作为》为题作了经验介绍。

此外,该局还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28条”)、《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及企业复工复产期间稳就业工作的通知》(简称“12条”)等配套政策,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走访服务活动,累计走访企业2890家,发放“人社便民惠企服务手册”11277份,征询问题595条,已解决377条,发布用工信息7330条,有效维护了就业大局的稳定。

创新岗

加持双创“助推器”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积极完善创业政策体系,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强化创业平台建设,加强创业扶持力度,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励、支持劳动者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从2012年首届创业创新大赛报名87个项目、奖金23万元,到今年第五届大赛报名218个项目、奖金82万元,创业论坛成功圈粉39万人次,市人社局主办的创业创新大赛已成为我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创业创新品牌。除了给予参赛者资金扶持,该局还围绕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和痛点问题,进一步整合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政府服务、创业培训等资源,帮助创业者健康快速成长,为我市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贡献力量。

“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是宝贵资源,返乡创业形成了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的集合效应,以及能人回归带动其他人员回归的头雁效应。” 市人社局二级调研员徐忠洲介绍说,今年我市持续推进“引才回乡”工程,截至8月底,全市新增返乡创业8891人,带动就业71553人;新增返乡农民工辅导员2800人。与此同时,该局实行创业担保贷款网上办理,发放贷款2.74亿元,带动就业6132人。

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创业需求日益增多。市人社局探索开展“创业服务进基层”活动,邀请大众创业导师“进高校、进企业、进园区”开展辅导50多场次;累计评定创业示范园区、项目104个,拨付奖励资金559万元;已为429家初创企业办结开业补贴,其中250家给予运营补贴,带动就业3.27万人。

保重点

托底就业“基本盘”

“做好就业工作离不开兜底保障,我们持续实施就业民生工程,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统筹做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市就业促进局局长宋珂说。

针对城镇就业困难群体,想方设法消除零就业家庭,促进稳定就业。截至今年6月,我市企业吸纳灵活就业申报社保补贴100人,累计补贴39.35万元;公益性岗位在岗467人,发放岗位补贴347.89万元、社保补贴105.11万元;为1908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989.83万元;消除6户零就业家庭,确保动态清零。

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市人社局专门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简称“18条”),为2229人发放求职创业、就业见习补贴等就业补助资金共计390.38万元。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统筹实施“三支一扶”、“政府购岗”、志愿服务西部、公益性岗位等专门服务项目。今年招募“政府购岗”人员70人,吸纳“三支一扶”人员13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80个,均较往年有所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公益性岗位方面,规定用人单位配套补助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月薪达2850元,目前为省内最高;政府购岗方面,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政府购岗”高校毕业生考核及就业岗位落实工作的通知》等配套文件,在省内首创性地落实了出口编制,提高了薪酬待遇,实现稳定体面就业,得到了省人社厅的充分认可,我市成为唯一保留该项目的省辖市。

针对农民工群体,制定了保障农民工转移就业6条举措,先后与绍兴、东莞、嘉兴、威海、台州、昆山和厦门海沧区等十大务工地签订了长期劳务合作协议,推送6万个工作岗位。截至目前,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98.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98万人,组织专车“点对点”输送1529趟次,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需求,《中国劳动保障报》曾报道了我市的做法。

优服务

提升群众满意度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一系列措施高标准推进‘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和‘网上办’,尤其是着重推动‘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切实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该局人社服务大厅主任王光伟介绍说。

求职平台给力。一是开展网络招聘,坚持“线上招聘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据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张欣灿介绍,截至8月份,该中心联合驻平高校、大中型企业开展网络招聘11场,参会单位1693家,提供岗位7.3万个,上网求职2.2万人次。二是恢复现场招聘。8月12日,市人才交流中心率先恢复了每周三的现场招聘会,卫东区等县(市、区)随后跟进,相继举办了多场“促就业、援企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目前已举办3场市级现场招聘会,参会企业83家,提供岗位2768个。三是实施三项监测。对受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企业、重点企业开展用工常态化监测,解决用工需求12613人。

云端服务发力。注重发挥就业信息化专班职能作用,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就业核查等“智慧就业”信息化项目推广应用。今年8月,由该局领导带队,分两批赴常州、南宁、佛山等地观摩“智慧人社”建设;召开本级“互联网+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调配一名信息化专干;投资87.7万元,完善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一体化平台,扩大信息系统应用覆盖面,争取尽快实现就业政策全知晓、就业业务全覆盖、就业经办全天候、就业资金全透明、就业服务零距离。

截至7月底,“智慧就业”信息化系统已有439个用户,通过系统办理业务1002887笔,办结958390笔,综合办结率95.6%。其中,今年办理业务812020笔,办结810749笔,日均办理量3824笔,综合办结率99.8%,在我省名列前茅。

社区就业有力。“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就业是就业大工程的基础,要想实现高质量就业就得实现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者小蔡深有感触地说。根据市城镇新就业人员实名登记信息采集费补助办法,按20元/人标准逐人兑现信息采集费,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就业实名制登记工作;市县联动,投资68万元深入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积极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

职业介绍接力。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市人社局线上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此外,该局积极做好就业形势监控,每月向上级人社部门报送平棉集团、平高集团、平煤机等10家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数据。5月23日,市人社局组织退役军人就业专场会,78人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技能培训助力。为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发展,市人社局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五类人员”等各类劳动者,结合产业实际和劳动力需求,采取集中或分期分批方式,送技能培训到工厂、到农村;采取农闲多培训、农忙少培训、面对面授课、以师带徒、田间课堂等形式,精准发力,促进自主创业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培训各类人员161141人,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的67.1%。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下一步,我们会继续牢牢扛起稳就业主体责任,尽全力落实好保就业任务,为全市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积极贡献。”该局局长董汉生表示。(本报记者 蔡文瑶 通讯员 王维华)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