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郏县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返乡加工服装 带动乡邻致富
省防范邪教宣传月暨全国科普日郏县主场活动启动
按照订单生产 群众稳定增收
返乡创业 带动就业
我市开展“消费扶贫邮连万家行”活动
整合资源 学习先进 打造龙头
志愿服务打造文明卫东
喜迎双节 文明赏花
坚决消除盲点漏洞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乡加工服装 带动乡邻致富
——刘元云的“大梦想”
 

9月21日,在汝州市王寨乡裴家村一处临街民房里,几十名村民正在用缝纫机赶制服装,刘元云不时走到村民身旁,检查制作情况。

“这段时间大家忙着收玉米,上工率不高。”刘元云说,在她这里做工时间比较灵活,忙了请假,闲了就来干活儿挣钱。

“村民能不出村就找到活儿干,多亏俺村的媳妇刘元云回乡创办了这个服装加工点。”裴家村党支部书记裴武营笑着说,去年,他和刘元云的丈夫、本村村民裴旭斌聊天时说起了村里没有好的扶贫项目、村民增收难的情况,没想到几句闲聊为村里拉来了一个务工增收项目。

裴旭斌得知这一情况后,转头便积极动员做服装代加工的妻子回村办了这个服装加工点。“我们家原来在村里应该是最穷的。”提起过往,刘元云笑着说,当年公婆身体不好,处处花钱,乡亲们没少帮衬。现在乡亲们增收难,她和丈夫商议后决定回村办一个服装加工点,带领大家务工增收。

去年6月,刘元云回村租房,运回了30台机器,拿着之前合作厂家的订单,带着乡亲们干了起来。“开始的时候真难,大家都不会用机器,我手把手地教。服装厂一季度一结账,布料、村民的工资以及其他杂费都得自己垫。”刘元云说,服装加工点开办的前半年非常难熬,加工衣服慢,完成的订单量少,挣的钱基本上都发工资了。“我们是计件工资,技术不熟练,量上不去,工资就低。为不打击大家的积极性,我想了各种奖励办法。”

在刘元云的指导下,村民们的制衣手法逐渐娴熟,收入逐渐增加。“头一个月不缺勤,我才挣了700元,但后来没多久,一个月我就挣了3000元。”裴家村42岁的贫困户裴志会说,她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打工,所以格外珍惜眼前的务工机会,一直跟着刘元云学习各种制衣技巧,现在已经能熟练操作。

“现在每天来务工的有20多人,其中贫困户有13人。”刘元云说,干得最慢的现在每月也能挣到1500元左右,大部分村民的收入在2500元,多的达到3000元。

“我上了年纪,手脚不太灵活,元云为了照顾我,专门安排我干一些简单的活儿。我们按照小时计工,我一天下来能修剪200多件衣服,每个月平均能拿2000多块钱。”在服装加工点务工后,67岁的贫困户尹让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今年受疫情影响,春节后停了两个多月,现在订单不少了,就是农忙时能来干活儿的村民有点少。趁这个时间,我把院子里搭了遮雨棚,准备再购置一些机器,等农忙一过,可以请更多的村民来干活儿。”刘元云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服装加工点给乡亲们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大家增收致富。(本报记者 魏森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