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收获黄金梨
花生丰产 村民增收
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专项督导会召开
出力挣的钱花着心里才舒坦
持续加大改革力度 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卫东区:奋勇直追 坚决打好创文攻坚战
宝丰县推广建设企业“暖心驿站”
舞钢市细致落实健康扶贫惠民政策
补短板 抓提升 促达标
清洗公交车
北湛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召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靠着勤劳苦干,张全平脱贫又“脱单”——
出力挣的钱花着心里才舒坦

 

“俺家本来不穷,俺也不愿意当贫困户,说出去多丢人。摘下贫困户的帽子,俺这心病才算去掉了。”9月23日上午,在自家牛棚里,鲁山县琴台街道余堂社区55岁的张全平一边照料奶牛一边说。

张全平勤劳、能干,早年间种菜、贩羊贩牛,在当地也曾是殷实人家,可因前妻患病,家庭陷入贫困。“具体哪一年记不清了,媳妇得了癌症,有4年时间经常带她出去看病,一分钱没挣过,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最后,人还是走了。后来,儿子也离婚了,日子过得真瞎。”说起那几年的日子,张全平禁不住直摇头。

2016年,张全平家被确定为贫困户。街道、社区扶贫干部根据他有养牛的特长,帮他借来1.6万元,买了一大两小三头奶牛。随后,张全平申请到了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俺到银行里把钱取出来,家都没回,就去外地买奶牛了。”张全平说。

从此,张全平起早贪黑,奶牛群不断壮大。产了小母牛,他就留着养大,产了小公牛就卖掉。为帮张全平掌握养牛技术,街道和社区多次介绍他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还从郑州请来畜牧专家辅导他,提高他的养牛技术。

“全平能干在我们社区是出了名的,目前在贫困户里是发展最好的。你看这牛棚旁边的玉米秸秆垛,都是全平从别人丢弃在田间地头的秸秆中挑拣后拉回来的。”余堂社区扶贫办主任杨鹏飞指着牛棚旁两三米高的玉米秸秆垛说。

如今,张全平养的奶牛有18头了,一天挤两次奶,平均产奶100斤(1斤=500克)左右,一斤卖4块钱。“早上3点半就起来了,喂牛、收拾牛棚,4点开始挤奶,俺先喝两斤,泡俩馍,一天干活都可有劲。”张全平笑着说,他从不在牛奶里掺水弄假,每斤牛奶价格还比别处便宜,附近的村民都喜欢到他这里购买,凌晨5点就有村民排队。下午4点再挤一次,6点就能卖完。

这两年,张全平家好事连连,儿子又找了媳妇,去年6月份结了婚。而张全平在“红娘帮帮团”的介绍帮助下,也结束了单身生活。

为让全县单身贫困户在脱贫的基础上“脱单”,鲁山县组织开展了“搭鹊桥促脱贫奔小康”活动,一场为贫困户牵线搭桥、当红娘的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鲁山县妇联、文联、民政局等单位发布“红娘帮帮团”招募令,招募107名红娘志愿者。志愿者通过组织相亲会、联谊会等形式牵线搭桥,帮助贫困户脱贫“脱单”。

在余堂社区妇联主席张书喆的牵线搭桥下,脱贫后的张全平结识了张店乡李村的陈爱枝。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步入婚姻殿堂。

“这两口子都是出力干活的人,今年七夕节,县里为贫困户举行了集体婚礼,他俩是早上挤完牛奶才去的,把我急得不行,恐怕他们错过了时间。”张书喆说。

“俺送你一条手链,要把你拴住。”8月25日上午,在“我们的节日——2020中国(鲁山)七夕节暨‘搭鹊桥 促脱贫 奔小康’集体婚礼”仪式现场,张全平面对新娘陈爱枝说出心里话后,自己先大笑起来,惹得观众笑声、掌声一片。

“他能干、能吃苦,对人好。”陈爱枝评价丈夫。“她心地善良,对老人孝顺。以后俺干活她做饭,回来还有人说话。”张全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去年,张全平养了羊,今年又养了百十只鸡、鸭、鹅和斗鸡。粗略算下来,一年收入20万元不成问题。

“人只有勤劳肯干才能挣钱,坐在凉荫地里咋也没钱,出力挣的钱花着心里才舒坦。”张全平说。(本报记者 常洪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