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出彩鹰城 圆梦小康·影像
3上一版  下一版4
 
乡村“领头雁” 脱贫引路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领头雁” 脱贫引路人

▼9月14日上午,汝州市夏店镇黄沟村村民毛振江在山坡上牧羊。
2017年底,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毛振江大力发展养羊业,并成立了汝州市金旭牧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有社员109名,带贫78户,去年出栏肉羊2600余只,增收400余万元。本报记者 魏森元 摄
▲9月14日下午,在鲁山县辛集乡桃园村花椒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王建营(右)与贫困群众一起采摘套种的辣椒。
王建营于2018年4月任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她致富后不忘乡亲,于当年8月牵头成立了鲁山县建营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型狮子头大红袍花椒,种植面积142亩。她流转贫困户土地14户36.5亩,为贫困户增收2.1万余元;带动两户贫困户种植花椒,每户年增收7万元
▲9月13日,叶县水寨乡伍刘村党支部委员刘自超在察看红叶石楠生长状况。
几年前,他在自家责任田试种两亩红叶石楠,每亩每年纯收益1万余元。目前,刘自超种植红叶石楠上百亩,不仅聘用三四十名村民务工,还带动4户村民和周边村子发展红叶石楠种植,成为全乡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之一。
本报记者 杨沛洁 摄
▲9月13日,舞钢市铁山街道韩庄村村民张广远在自家的火龙果种植大棚里忙碌。
今年35岁的张广远自小跟着父辈种菜,近几年他调整种植思路,将生长于南方热带地区的火龙果引种至家乡,并种植成功。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后,他免费向贫困户传授技术、发放苗木,成为周边带贫致富的能人。
本报记者 杨德坤 摄
▲2006年,舞钢市庙街乡人头山村退伍军人韦献涛利用家乡的荒山坡,创建了波尔山羊养殖场。十几年间,他带动周边十几户贫困户养殖,在无偿赠送母羊和小羊的同时,传授养殖技术,带领贫困群众共同致富。
图为韦献涛在照看羊群。本报记者 杨德坤 摄
▼近日傍晚,一贫困户在郏县王集乡孙集村孙振亚的烟田内打烟、上烟。
孙振亚今年种植16亩烟叶,吸纳周边13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人。一个烟叶种植、采收季节,务工人员平均可挣5000余元。
本报记者 张鸿雨 摄
▼9月14日,叶县龙泉乡贫困户齐月琴(前)在做箱包。
龙泉村村民吕国强致富后投资成立了龙泉龙昌箱包实业公司,吸纳包括十几名贫困户在内的附近村民前来务工,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
本报记者 杨沛洁 摄
▼9月13日,叶县龙泉乡大湾张村村民在采摘广东菜心。
2019年,在外创业有成的张要杰流转该村近千亩土地种植广东菜心,带动四五十名村民务工增收。 本报记者 杨沛洁 摄
 

脱贫攻坚千帆竞,致富路上头雁领。

在鹰城希望的田野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勤劳致富,深耕故土造福家乡父老;他们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紧跟时代潮流。他们,就是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农村能人”,也是乡邻脱贫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领头雁”是脱贫路上的引路人,也是贫困群众的主心骨。治贫先治愚,他们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自身能力;扶贫先扶志,他们分享创业经历,现身说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作为本乡本土成长起来的致富能人,既了解乡情、熟悉人情,又会干事情的“领头雁”在带贫致富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

“领头雁”是共同富裕的先锋官,也是产业扶贫的火车头。脱贫路上,他们既要凝聚力量、整合资源、统筹谋划,又要冲锋陷阵、克难攻坚、率先垂范。作为十里八村最接地气的脱贫榜样,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的“领头雁”在转移贫困群众就业、促进扶贫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忆往昔,他们不甘贫困,穷则思变、埋头苦干,自力更生创造幸福生活。

看今朝,他们不忘乡邻,富而思进、勇挑重担,当好“领头雁”造福贫困乡亲。 (本报记者 王尧)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