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古村落里的故事
流光追星月 清风开新元
草原打草季
我对老师点点头
小红楼记忆
史海泛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村落里的故事

 

□王晓静

莽莽苍苍的大山连绵起伏,山林里一条羊肠路若隐若现,白云深处是一片绿树掩映下的幽静村落。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这桃花源般的景象让他惊呆了,他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梅尧臣描绘这里的诗句“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走进村子,一座座古朴的石头房子错落有致,次第映入眼帘,手抚着那厚重沧桑的石块,仿佛能听到岁月的低吟。从那一刻,他爱上了这块土地。村党支部书记带着他转悠,一见村民就介绍道:这是咱们村的驻村书记岳军。

他慌忙摆手,笑眯眯地说:“叫我大军就行。”渐渐地熟了,村民们还是习惯叫他岳书记,毕竟年龄在那儿摆着,他已是年近五旬的人了。

他的父母均已八十多岁,母亲发苍齿摇,父亲是植物人,终日卧床,听到他要去驻村,瘦小的妻子马上落下泪来。他劝慰道:“我是名党员,组织的任命我不能推辞,只是家里辛苦你了。”妻子颤抖着声音说:“我不怕苦,就怕你的身体受不了,别忘了你还有一身病,高血压,眼睛还有玻璃体混浊。”

他毅然决然地来了,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从此像树扎了根,鱼入了河,一住就是三年。

这个村叫红石崖村,位于鲁山县瓦屋镇西北10公里处,平均海拔600多米。民谣称:“簸箕岭,红石崖,四十五里虎狼爬,山高路险少人家”,是标准的穷山恶水之地。全村7个村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477人,人均可耕地才0.4亩。过去,有的家庭买不起衣服,孩子们大冷天没法出门就一直光着腿在被窝里坐着。村里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出行道路狭窄,年久失修,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曾经多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山高无井,村民们主要依靠水窖储存雨水,干旱天气生活用水难以保证,大批牲畜被渴死,中央电视台曾经专题报道过这里的缺水情况。

面对这重重困难,他在虫声如雨的山村夜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借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春风,他开始着手一步步改变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

他先后多次向派出单位平顶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该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出资30万元并协调市发改委及其他行业部门投资600多万元,为红石崖村打通了道路,安装了防护栏,修建了机井和蓄水池。那年大旱,他又四处奔波“化缘”,向县政府要来了120万元,修复了10个水池,打了一个深近400米的机井。一位孤寡老人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岳书记,我这身体已经不能下山挑水了,本以为要渴死在家了,没想到,出门就有水喝,恩人哪!”

他还多方筹措资金4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卫生室,并进行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原先蛇虫横爬的荒山野村,如今被他精心打扮后,宛如一位幽居深谷的佳人。人们喝着甘甜的井水时念叨他,在宽敞的广场上跳舞时念叨他,夜晚在安着护栏的山路上赶路时念叨他,他的功绩流传在人们口中,日渐消瘦的身躯烙在人们心上。

可他还是失眠,这里土壤贫瘠,耕地少,产业薄弱且单一,他决心要想出一条更好的路子。他抚着那些沧桑的石头墙忽然心中一动,听村里人说这里是明朝时建的古村落,自古以来就有因地取材盖石头房子的传统,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那些屋顶上枯荣了一季又一季的野草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洋溢着古意的村落散发着独有的气质。

他联系了县住建局,把照片和资料递交上去,一趟趟地跑,一遍遍地讲,红石崖村终于在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3月,红石崖村作为第二批村落单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红石崖村火了,节假日常有游人来寻这桃源仙境。他高兴于这颗蒙尘的明珠终被人发现,更高兴的是村民们也跟着受益了。他筹措资金发动群众建成农家乐,又带动贫困户们兜售种植的香菇等山珍。现在全村110户贫困户已有107户脱贫,成果可喜可贺。

他终日奔波忙碌,但没人知道他心中暗藏的悲伤。他的父亲病重去世,他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抽空赶回家处理下后事,当天又匆匆回村。他连续两个周年没有请假回家上坟悼念,今年清明又因为忙于工作而没有回家,任由坟头萋萋野草疯长,错过的那些清明节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这三年来,他从没有向单位领导诉过苦,没有向当地政府请过假,带领工作队常年坚持六天五夜,主动放弃节假日,同村“两委”成员坚守在村、通夜奋战。他只记得自己是名党员,好像全然忘了自己还是儿子、丈夫和父亲。偶尔想家想八十多岁老母时,他就安慰自己,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等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一定回家好好尽孝。

如今的红石崖村,已经成了鲁山县瓦屋镇的一张文化名片。阳光正好,那些古朴的石头墙里伸出一树树粉白嫣红,像一帧帧岁月的剪影,轻轻地荡漾在软绸似的微风里。

那些日益富裕起来的人们,脸上漾着笑,他看着也跟着笑。他恍然发现,这悠长岁月里的所有汗水、挣扎、迷惘、希冀都浇灌出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这里不是他的家乡,却比家乡更亲切。

大山深处秀美的古村落默默地矗立在春风里,炊烟像天女的绸带飘摇而上,鹅黄淡绿的天地像大自然的棋盘舒展在蓝天白云下,新修的公路平平展展地铺向远方,带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这是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古村落,也是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振兴乡村、建设美丽家园的一个缩影,而这缩影里闪现着无数扶贫干部那汗水折射出的熠熠光芒。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