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下好共赢棋 消费助脱贫
“重灾区”
开学季横幅中的文化表达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好共赢棋 消费助脱贫

鲁山县下汤镇参会人员(左)在推销当地种植的红心猕猴桃。本报记者 姜涛 摄
 

话题背景

8月29日,我市第二届扶贫产品产销对接会落下帷幕。对接会上,消费者有机会面对面接触大山里来的农副产品,极大地激发了购买欲望,许多因疫情影响等原因“愁卖”的产品直接“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扶贫新抓手、增收新途径,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消费扶贫如何长久顺利开展,实现买卖双方共赢;如何倒逼生产方不断改进,做大做强产业……这些都是必须重视并寻找对策的问题。

构建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张军停(郏县)

近年来,我市扶贫产业发展迅速,在带贫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产销对接会等方式,进一步构建消费扶贫长效机制,有利于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消费扶贫是带有“温度”的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对贫困户而言,消费扶贫可以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对扶贫事业而言,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应积极联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确保消费扶贫真正惠及贫困人口。对于消费者来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既能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又能满足自身需求,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一举多得的扶贫方式。

毋庸置疑,消费扶贫把消费者和贫困群众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产品就是他们之间的“桥梁”。要想“桥梁”更加稳固,一方面扶贫农产品必须安全、可靠,品质要更优,才能赢来更多“回头客”;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在全社会形成消费扶贫“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有为”的浓厚氛围。

加强扶贫产品产销对接是做实做细消费扶贫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消费扶贫的重要方式。希望更多扶贫企业参与到消费扶贫中来,通过聚焦扶贫产品、对接扶贫服务平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地区扶贫产品的销售、贫困群众的增收与解决城市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问题结合起来,精准对接城市消费者的需求,让贫困地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消费扶贫需要品质保证

曹建明(江苏省常州市)

消费,一头连着产地,一头连着市场。从消费入手,可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更可以缓解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尽快让经济社会生活得到恢复,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但让消费扶贫走得更远,需要品质作保证。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一个产品是否值得购买,不仅仅取决于卖家是不是贫困户,关键要看产品质量。如果有特色又有质量保证,产品就能在各方参与和推动下迅速打开市场,并且持续下去。如果产品质量给消费者留下不良体验,就会砸了贫困乡村农副产品的招牌。如果让消费扶贫单纯成为献爱心,接受安排购物,这样做尽管有效,但是容易做成“一锤子”买卖,不利于消费扶贫持续长久开展。

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做好消费扶贫的品质服务监管;另一方面,要通过产销对接会等方式,做好优质扶贫产品展示宣传,让更多企业、更多销售机构参与消费扶贫工作,打开扶贫产品的销路和市场。此外,还需要政府对接部门倾听消费者的意见与建议,反馈到扶贫产品的生产地,让他们及时有效改进,使扶贫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意愿,从而实现双赢。

建立产销衔接机制

温金洲(湛河区曹镇乡)

近年来,政府采取政策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措施,让许多贫困人员掌握了一两门先进农业技术,找到了致富门路,有的村甚至建立了产业基地,也孕育了一大批优质产品。产品好是好,可“养在深闺人未识”,终究也不是办法。今年受疫情影响,扶贫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滞销状况。这边,有许多市民为买不到优质农产品而烦恼;那边,偏远贫困山区也确有不少农民为农产品找不到销路而犯愁。对贫困户而言,农产品换不成钱,何谈增收?

这种时候,贫困地区农民最盼望的就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能为他们牵牵线、搭搭台,社会各界能伸出援手帮助销售。继去年举办第一届扶贫产品产销对接会之后,8月28日,我市又成功举办第二届,这种“点对点”精准对接的模式深受贫困地区农民欢迎,参会企业达310家,有590多种扶贫产品参会。

产销对接会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因为它“一手托两家”,把买方跟卖方拉到一起,你要买,可以买到如意产品;我要卖,还能卖出好价钱。举办这样的产销对接会无疑是解决扶贫产品滞销难题的有效举措,架起了扶贫产品走向大市场的“桥梁”,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搭建了平台,激发起全社会消费扶贫热情。但要彻底解决扶贫产品的滞销问题,还需要构建长久的产销衔接机制,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多了解市场所求,熟悉消费者所爱;创造条件让消费者易购乐购扶贫产品,以此助推消费扶贫。

搭建好消费扶贫对接载体

李育蒙(广州市越秀区)

受疫情影响,消费扶贫成为各地扶贫的一个重要举措。很多地方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线上销售取得不错的成绩,也拓展了农副产品线下销售空间。相比单纯“给钱给物”,消费扶贫不仅打开了农产品销售市场,也体现了扶贫思路的新变化,同时也进一步动员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笔者发现,有的地方通过“百企帮百村”行动,政府“牵线”搭建村企结对帮扶平台,通过“合作式”帮扶,将企业的技术、销售等优势与农村的产品优势相结合,助力农产品“变现”,实现了“双赢”,通过企业来挖掘市场的消费潜力,用市场需求来激发脱贫动力。这些成功实践表明,通过政府搭建的消费扶贫对接载体平台,不仅能有效克服农产品有产无量、有品不优、运输困难、“包装”不足、观感较差等方面的弊端,而且避免了“一次性帮扶”问题,企业通过投入能形成常态化的帮扶,发挥消费扶贫的持续性作用。

搭建并维护好消费扶贫平台,需要政府当好服务员,给企业和农户提供优质服务。例如,通过加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大力推进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及时“上网”“上桌”。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从单纯帮助贫困地区销售产品向农产品资源深度开发转型,进一步带动贫困地区发展。

人人参与 助力扶贫

邱利刚(湛河区马庄街道)

消费扶贫是深化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线上平台、线下渠道集中发动、持续推动,这样才能把消费扶贫持续开展下去。要想帮助扶贫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得快,可以在淘宝、京东、苏宁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消费扶贫产品销售专区;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大力推介销售扶贫产品;在有条件的商场、超市等入口设立扶贫产品专柜;各级单位机关党组织以及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等要当好宣传员,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行动。

涓涓细流,足以汇成江河;绵力齐聚,定能众志成城。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愿为”的消费扶贫浓厚氛围,助力贫困群众早日稳定脱贫、增收致富,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产品质量要让人动心

田晓泉(卫东区)

消费扶贫,利国利民。此活动要得实效,产品质量要经得住市场考验。

申请通过的扶贫产品,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帮助下,在人们恻隐之心的关照下,成品的生产、销售成本会有所下降。生产同样价格同样质量的产品,扶贫产品比非扶贫产品在产品质量上即使多下些功夫和投入,也能实现盈利。

质量是产品生命力的决定因素,扶贫产品也一样,唯有过硬、绿色、让消费者放心满意的扶贫产品才会经久不衰。为此,要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与网络结合而来的透明化。为了让消费者放心,销售的长期化和公众人物的直播、试用、试吃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强化质量保证,让扶贫产品成为绿色、放心、优良的代名词。

编辑絮语

消费扶贫,有质量才有销量

8月28日至29日,由市政府主办,市扶贫办、市商务局承办的我市第二届扶贫产品产销对接会举行。两天时间,产品销售额达到244.3万元,签订购销合同额2059.6万元,缓解了扶贫产品滞销困难局面。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出了道“加试题”。在此背景下,消费扶贫迅速铺展开来,成为扶贫新业态。消费扶贫是发挥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以购代捐”助力扶贫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巩固脱贫成果、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有益尝试。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产品已销售1027.01亿元,东部9省市消费扶贫金额达264.35亿元。这每一分钱的背后,都蕴含着扶贫产业发展壮大的推动力量和贫困群众的致富希望。

消费扶贫的劳苦功高有目共睹,但征程上难免会遇到荆棘。就目前暴露出的问题来看,质量仍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不管是直播带货、网店售卖,还是商超专供、团体订购,尽管消费者大多满怀爱心而来,但是也期盼高品质的消费体验。精选优质产品,严格动态监督,及时更新下架,确保质量安全可靠,消费者自然愿意买,“头回客”变“回头客”也就不成难事。打通物流难点与堵点,补上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短板,才能让更多产品飞出大山、完好无损到达消费者手上,才能卖上好价钱。

此外,建立追溯体系,为每件产品打上专属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能尽览其“前世今生”,也能为质量监督增筹加码。假若发生质量问题,如何妥善应对、留住消费者的心,也是极为重要的一课。

稳定脱贫靠产业。消费扶贫如火如荼,落脚点最终在壮大扶贫产业上。销售渠道多元化、品牌特色放大化、质量服务最优化,走务实路线,才能孕育发展潜能,真正帮助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 (木子)

下期话题:文明停放车辆

在近几日市创文办发布的检查通报中,多次提到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并明确了责任划分,督促有关部门尽快整改落实。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涵盖方方面面以及细枝末节,车辆停放就是其中一项。不管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不仅有碍市容,而且还会造成交通拥堵,带来安全隐患。

医院、学校、商圈、车站,在这些人流量大的场所附近,即便划定了停车位,一到上下班、上下学高峰期以及周末节假日,机动车停车位往往“一位难求”。有些车主不自觉,随便在路边或人行道上一停就走人,不管是否违规、是否挤占非机动车道、是否挡住了行人去路、是否让盲人无盲道可走。不少电动车车主也是如此,还往往连片成排,阻碍人车通行。更有甚者不顾他人安危,在消防通道停车,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靠近实施救援,后果无法估量。

今年以来,湛河区把“停车体系优化”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突出解决医院、车站、商圈停车难问题,兼顾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停放需求,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和道路两侧公共停车位划设,总共新规划2106个停车位。同时,对占压盲道、影响行人正常通行的机动车进行劝离及贴条处理,对无序停放的非机动车及时规整,并联系相关负责人进行清运,还在人行道上安装挡车杆、禁停标识牌,清理私自占用停车位的物品(见本报9月1日二版)。

湛河区的一系列积极举措,相信能带来不少启发。

治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疏堵结合是关键。科学合理规划停车位是前提,建设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是趋势。严格的执法和人性化劝导相结合,效果不会差。而作为鹰城市民,我们要提高自身文明素质,自觉依规有序停放车辆,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期话题:文明停放车辆。

来稿信箱:baixinghuati@qq.com,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话题”字样,截稿日期为2020年9月10日。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