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普法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普法
——平顶山市“七五”普法工作剪影
演员在全市法治文艺展演上表演配乐诗朗诵《鹰城普法人》
市普法办、市司法局等部门开展“迎新春送法下乡”活动
市普法办、市司法局、市教体局开展全市青少年宪法宣传教育巡展活动
市普法办、市司法局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咨询
市普法办、市司法局开展法律服务进基层活动,为群众发放法治楹联
宝丰县三八红姐法治曲艺队在社区演出
平顶山市“宪法进交通场所”活动暨“宪法号”公交车运营启动仪式
 

“遇到问题可以找法律援助律师,解决纠纷可以找人民调解员,遍布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机构能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服务……”如今的鹰城,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渐成风尚。

时间追溯到2016年,经历了六个五年规划的洗礼,“七五”普法规划开始实施。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和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新一轮全民普法如春雷,声震大地,似热流,涌动鹰城。

“七五”普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各地各部门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法律八进”为载体,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法治创建,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市普法办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建忠说,目前我市“七五”普法工作到了检查验收阶段。在这个充满丰收的时节,回眸鹰城“七五”普法之路,彰显着全市人民的进取和智慧,凝聚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和汗水。

创新载体形式 深化“法律八进”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内容方式,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

2019年12月3日,市普法办、市司法局在武警平顶山支队开展了“宪法进军营主题日”活动。现场设置了宣传展板,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员与武警官兵互动交流,场面热烈。

市普法办建立健全了《“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制度》《新闻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等,大力推进全民普法规范化、经常化建设。各级各部门创新方法载体,丰富内容形式,深化“法律八进”。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习《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领导干部发挥学法“头雁”作用,推动全民普法教育深入开展。

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落实学法用法制度。各级各部门坚持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治培训和考试考核,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夯实全民普法基础。各地加强法治辅导站、法律图书角、法治宣传栏等建设,实施村(社区)“两委”干部和“法律明白人”培训工程,组织法治宣传员、志愿者等深入村(社区)定期开展送法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开展岗前培训、送法进工地等活动,加强对农民工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其依法维权、表达诉求的能力。

法律进学校,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课程,落实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举办“学宪法、讲宪法”“尊法学法、照亮人生”“小手拉大手、与法同行、伴我成长”以及“成长红绿灯”公益普法进校园和防溺水宣传等系列活动,通过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形式,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公检法司等部门开展“送法进校园”和开放日活动,丰富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第二课堂,全市百余万学生参与其中。

法律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各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水平,增强防范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法律进景区,维护良好旅游秩序。通过设置宣传点、开展巡回宣传和进店入户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景区经营者、商户、农户依法诚信经营,游客遵纪文明出游的观念和意识。

法律进军营,增进军民团结。结合部队需求,发挥法律专业人才优势,开展集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于一体的“法律拥军”活动,对军人及其家庭给予法律帮助,服务“双拥模范城”建设。

此外,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两委”换届选举、打击非法集资、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全市各地各部门落实普法责任制,结合各自实际,在法律颁布日、纪念日开展法治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掀起法治宣传高潮。

据统计,“七五”普法以来,全市开展宣传活动2000余次,举办法治讲座4600场,发放法律知识读本100余万册、法治宣传资料(宣传品)800余万张(件),受教育群众达500余万人(次)。

深化法治创建 提升法治水平

开展法治创建,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加快全面依法治市步伐,提高各项事业法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9月12日,全市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暨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推进会召开,强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我市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法治创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法治村(社区)、法治机关(单位)创建活动,地方、基层、行业法治创建一体建设,全面推进。

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完善风险评估,推进决策科学化、法治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能。

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服务经济发展。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争创品牌调解室、金牌调解员。深入开展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促进社会和谐。

推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维护公平正义,服务保障民生。加强法治乡(镇、街道)、法治村(社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大力开展整治环境污染、整顿安全生产秩序、整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打击网络诈骗、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各项事业法治水平的提高。

据统计,“七五”普法以来,全市两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1个单位被评为先进集体、两个县被评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3个单位被评为先进集体、7个单位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11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6个村(社区)保持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荣誉、3个村(社区)保持全省十佳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荣誉。

繁荣发展文化 弘扬法治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教育示范作用,推动法治理念和精神深入人心,引领和规范人们的言行,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2018年1月3日,市普法办、市司法局等单位举办的首届“鹰城杯”全国法治楹联大赛暨获奖作品联墨展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大赛共征集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加坡华侨创作的2769件法治楹联作品。法治主题鲜明、艺术风格各异的获奖楹联作品,深深吸引了前来观展的干部群众。

文化是民族传承的血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市围绕法治鹰城建设和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传承创新,引领带动,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抓住乡村振兴、百城提质的重要机遇,把法治文化与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相结合。各地各部门新建扩建了一批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法治文化街区(长廊)、法治文化墙(橱窗)和法律图书室(角)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宝丰县、郏县、叶县、汝州市、舞钢市、鲁山县、石龙区等地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陆续新建(扩建)并开放。

发挥中国曲艺城、中国书法城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各地各有关部门创作推广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法治文化作品,开展了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法治文艺进乡村进社区、法治巡展进校园、法治春联送农家活动;举办了法治楹联作品展、学宪法讲宪法比赛、法律知识竞赛等各类法治文化活动。通过艺术形式,将法治元素植于传统文化,演法治、唱法治、写法治、讲法治,春风化雨,惠泽群众。目前,法治文艺进马街成为全国、全省有知名度的法治宣传品牌。

发挥媒体覆盖广、传播快的优势,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开设法治专栏、专题。法治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开设普法宣传微信公众号,执法部门在门户网站开辟法治网页。通过文图、视频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普法教育吸引力,“舆论全覆盖、媒体全联动”的法治文化传播态势进一步强化。

据统计,“七五”普法以来,全市扩建新建20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2167个法治宣传长廊、5930个法治宣传橱窗(电子屏)、2339个法律图书室(角),创作法治文艺剧目、微动漫、微视频156部,10部作品在全省、全国获奖。

…………

法治宣传的阳光雨露沐浴着鹰城大地。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主法治、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前景广阔的平顶山,如雄鹰展翅,凌空高翔。

我们相信,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有决心有信心,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深化“七五”普法,加快建设法治鹰城,为我市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本报记者 卢拥军 通讯员 郭焕盛/文 吴红兵/图)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