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出彩鹰城 圆梦小康·影像
3上一版
 
离乡情不变 归巢富乡邻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离乡情不变 归巢富乡邻

村民在宝丰县观音堂林站中瑞服帽厂金庄村扶贫车间内生产帽子。该车间由金庄村村民张跃团返乡投资200多万元所建。该车间吸纳100多名贫困群众到户增收资金,安排1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务工。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村民在鲁山县董周乡西马楼村瑞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摘梨。该合作社由返乡创业村民岳高飞与朋友一起创办,目前有20多名贫困群众在此务工。
本报记者 常洪涛 摄
▶鲁山县劲酷织造有限公司员工在加紧生产出口棉织腰带零配件。该公司位于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南区,由该县42岁的返乡创业人员王威创立。该公司除吸纳26名残障和贫困人员到厂务工外,还先后与百余户贫困户办理了入股分红手续。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张化阁在舞钢市矿建街道沁丰园种植合作社打理葡萄。2012年他放弃外地优厚待遇回乡创立合作社,吸纳贫困群众30余人。
本报记者 杨德坤 摄
叶县龙泉乡龙泉村村民在世佳鞋业加工基地扶贫车间内生产运动鞋。该基地由龙泉乡返乡创业人员景小兵创立,吸纳周边各村闲散劳动力70余人。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郭亚培在郏县长桥镇东长桥村果园查看苹果长势。十多年前,郭亚培返乡创业成立平顶山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吸纳贫困群众100多人就业。本报记者 张鸿雨 摄
村民在石龙区龙河街道明浩肉羊养殖公司的育肥场内给羊群添加饲草。该公司由村民李亚东2019年返乡创立,安排6名村民和贫困群众就业。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李彬在鲁山县背孜乡背孜村灵芝基地查看珊瑚状观赏灵芝的生长情况。2014年,李彬返乡创业,建成20亩的灵芝种植基地,吸纳30余名贫困群众务工。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脱贫攻坚,尽锐出战。在社会各界踊跃支援精准扶贫的洪流中,有一个群体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返乡创业的致富能手。

当年,他们为了摆脱贫困,背井离乡、筚路蓝缕,在陌生的都市闯出一片新天地。后来,腰包鼓了,日子好了,可是萦绕游子心头的乡愁丝毫没有消减。每当踏上百业待兴的故土,看到生活艰辛的父老,他们的胸口都如同压着千斤巨石,回馈桑梓、造福一方的冲动油然而生。

脱贫攻坚战鼓擂响,返乡创业春潮涌动。游子们告别优渥的城市生活,归乡重启艰辛的创业征程。他们筹资金、引技术、找市场,把困难扛在自己肩上;他们传手艺、送岗位、分红利,将收益分享给家乡父老。他们不仅帮贫困群众实现了就业致富梦,而且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开启了工业化、信息化的新生活。

古语云“富贵不还故乡,如锦衣夜行”,看今朝“致富不忘乡邻,如锦上添花”。(本报记者 王尧)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