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市政府办通报2019年度两项工作考核结果
研究部署环境保护、粮食安全、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市场监管等工作
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延伸产业链条
聚焦核心产业 打造创新标杆
监督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强化“大市场”观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戴庄安置房项目两栋主楼封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大市场”观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本报评论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准确把握文化旅游形势的新变化,敏锐洞察文化旅游市场的新变革,近日召开的全市文化旅游大会强调,要强化“大市场”观,以开放、大气、包容的格局,不断提升平顶山旅游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打造近悦远来的文旅名城、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化旅游“大市场”,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概念。从地理空间角度来看, “大市场”之“大”体现为把整个平顶山当成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市场空间广大、市场主体量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大市场”之“大”体现为要把所有与文化旅游相关联的行业看作一个“大产业”来经营,经济效益大、市场潜力大。

平顶山人文厚重、山水壮丽,近年来积极建设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持续呈两位数增长,并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应该清醒看到,我市的文化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还不匹配,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可以说,平顶山发展文化旅游,有条件、有基础、有动力、有潜力。强化 “大市场”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打通文化旅游内外两个循环,能够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拓宽文化旅游市场空间,让平顶山文化旅游更加高质量发展,让平顶山这座城更加魅力无限。

要树立国际眼光,引领文化旅游走向世界。文化旅游天生就是开放型、国际化的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巨大,是扩大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引擎。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当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1%,其中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313亿美元,均实现稳步增长。近年来,国际旅游区域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我们要抓住难得的机遇,用国际视野、国际标准来整合国际级的旅游要素,创新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和鹰城文化的国际表达,打造国际旅游产品,引领平顶山文化旅游做大做优做强,进而走向世界。

要摆脱门票经济,倒逼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过去,许多景区精于算小账、惯于算眼前账,精力只聚焦景点,眼睛只盯着门票,对景区软硬件设施的改造、提升和完善热情不高、下劲不够,不转型将难以为继。进入全域旅游时代,景区降低门票价格是大势所趋。同时也要看到,在全域旅游模式下,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虽然人文山水无偿,但是劳动服务有偿,可以产生更大的旅游消费收入。要积极适应新趋势新变化,学会算大账、算总账、算长远账、算游客账,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以降票价、免门票倒逼文化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集中精力发展好全域旅游,让绿水青山变成不老的金山银山。

要活跃淡季市场,打响“四季游”品牌。我市旅游以山水观光为主,季节性很强,淡旺季分明,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文旅产品吸引力越大,越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要通过大项目拉动、招商引资以及投资环境改善等相应措施,想方设法开发一些反季旅游产品,打响“四季游”品牌,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要拓展“旅游+”深度广度,推出季节性不明显、四季皆可游的新业态,把旅游度假区建成支撑点、把旅游镇村建成新热点、把旅游街区建成增长点,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旅游+”充分释放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勠力同心、奋楫勇进,变“地域眼光”为“全球视野”、变“景区旅游”为“全域旅游”,发展文化旅游“大产业”、繁荣文化旅游“大市场”,朝着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梦想阔步前进!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