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深化合作内容 拓宽合作领域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抓好重点工作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我市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市委市直工委举办“学习强国”答题挑战赛市直机关复赛
市区开展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强化“大产业”观 构建文旅综合产业体系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大产业”观 构建文旅综合产业体系
——三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本报评论员

一业兴,百业旺。

日前召开的全市文化旅游大会,深入分析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强调要强化“大产业”观,用文化旅游这把“金钥匙”,一招求多效,全面提升平顶山经济优质度、发展集约度、区域开放度、城乡统筹度、环境友好度、群众幸福度、社会文明度、形象美誉度,为打造“四个新城”、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强力支撑。

文化旅游具有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大消费的鲜明特征以及绿色发展的环境友好属性,逐渐成为综合性产业、绿色产业、幸福产业和优势产业,随着旅游进入大众化时代和文旅消费加快升级,其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产业转型升级之要、发挥比较优势所在。

在满足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需求的过程中,文化旅游突破了以入境旅游为主体、以景区为依托、以观光旅游为核心的传统小旅游发展模式的界限,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空间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这就需要我们看清发展大势、遵循发展规律,强化“大产业”观,把文化旅游作为一个大的产业集群来看待,以此为坐标“原点”,上下左右向外拓展,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与生态环保、农业、工矿、科技等系列关联行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大产业”生态圈,构建文化旅游综合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强化“大产业”观,需要推进产业链纵向延伸,不断开掘文化旅游“大产业”的深度。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业主要指旅游服务业,即指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也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要加快完善和提升旅游产业体系,用特色小吃调动游客的“胃口”、用特色住宿愉悦游客的“身心”、用特色文创产品打开游客的“钱包”、用特色体验式娱乐项目停下游客的“脚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拉长游客的停留时间,让游客恋上一方景、爱上一座城,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从而为抓“六稳”、促“六保”、扩内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强化“大产业”观,需要深化产业间横向融合,不断拓展文化旅游“大产业”的广度。文化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具有规模大、发展快、关联广等特点,与相关联产业交织融合,可以催生富有生命力的新业态,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从而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据测算,旅游行业每投入1元可以带动相关行业投资5元以上,每增加1元收入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加收入4元以上,并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要牢固树立“旅游+”“+旅游”的理念,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教体、康养等行业交织融合,推进文创产品、演艺演出、非遗项目等进景区、进度假区、进乡村旅游区,丰富产业发展业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构筑起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使文化旅游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魅力鹰城,近悦远来。只要我们加快推进纵向延伸,挖掘资源、彰显特色,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不断深化横向融合,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打通文化旅游内外两个循环,构建文化旅游综合产业体系,平顶山的“诗和远方”就会“美”起来,平顶山的文化旅游产业就会“强”起来!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