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南果北移,“火龙”生“金”
我市出台资助贫困残疾学生 就学及奖励残疾人大学生办法
好人徐哥
特色种植富农
市广场舞视频大赛启动
新华区纪委监委对新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开展监督检查
贾凤娥:葡萄架下奔富路
遵化店镇稳就业守牢民生底线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8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果北移,“火龙”生“金”

 

在舞钢市铁山街道韩庄村北的田地里,一座座大棚沿道路两侧对称排列。8月20日一大早,道路上一辆厢式货车前,今年35岁的村民张广远正帮着工人码放郑州客户预订的500提红心火龙果。

韩庄村是传统的蔬菜大村,张广远打小跟着父辈种菜卖菜。“当时全家人靠种菜一年收入在两万元左右,日子还算过得去。后来随着自己娶妻生子,家庭开支增大,再赶上市场波动,除去用工、种子等成本,一年到头不挣反赔。”张广远说,原本优质的菜园子,除去极个别老年人还在坚持,现如今多数已经成为荒草地。

“这种局面得变,必须得改变!”年轻的张广远在陪着父母种菜的间隙,时常坐在地头思考,“国家鼓励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并出台了很多推进产业兴旺的措施,何不抓着这个机会在地里做做文章?”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广远在村室的报刊上看到种植火龙果致富的信息后,立刻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发现火龙果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看好。

2015年,张广远揣着5000元钱到福建省考察种植火龙果事项。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他发现火龙果种植所需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在北方的大棚环境下基本能够满足,并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回到家乡后,他把想法告诉了父母和妻子,没想到却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家人都觉得现如今的日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可终究平平静静,生怕被我折腾得不安生了。”为此,他耐心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并向家人详细分析种植火龙果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最终说服家人并得到他们的支持。

2016年初,张广远自筹资金10万元,从南方引进金都、大红、水晶等火龙果品种2000余株,种植在4座温室大棚内。刚开始的那些日子,他吃住在大棚,每天定时拔草、施肥、浇水,高温时还要给植株通风、遮阴降温。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2000余株火龙果提前开花结果,当年就见到了效益。

为解决南果北移存在的温差、光照、品质、产量低等问题,张广远结合火龙果生长的习性,采取温室控温、人工授粉、滴灌微喷、补光调节、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有效解决了产量低下、土壤板结、根腐病、高温烧伤等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温室内增设夜间补光灯,大大提高了火龙果的结果批次和单位面积产量。“在保证果实品质一点不减的前提下,结果批次由一年9批提高到13批,亩产由2000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市场价格最高每公斤30元,亩均一年收入8万元左右,郑州、开封、许昌、漯河、驻马店等地的客户都是提前预订,产品根本不愁销路。”张广远说,一年下来,他的十几座大棚收入了70多万元。走对路子的张广远,大胆探索出了一条高效特色农业之路,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致富后的张广远没有忘记村中的贫困群众。他一股脑地把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带到大棚里薅草、摘果。“这些简单的劳动其实我自己也可以干,之所以让他们过来‘帮忙’,就是想给他们提供个赚钱的门路。”一些村民想种植火龙果,张广远毫无保留地教授技术、送上苗木、指导种植,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逢年过节,张广远还时常将自家种的火龙果、葡萄、蔬菜等分送给老人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块地养了我、成就了我,咱到啥时候也不能忘本。”

张广远告诉记者,现代农业讲究的是品种优先和技术创新,“下一步,我准备再扩大火龙果种植面积100亩,发展反季节葡萄50亩,把村里闲置的土地、大棚利用起来,并尝试研学观光、盆栽欣赏、试验田认领认种等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特色农业,让荒草地里生出更多的‘金疙瘩’”。

(本报记者 杨德坤 通讯员 葛岩红)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