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体育
3上一版
 
叶剑秀:拙笔一支写春秋
郏县举行首届千人经典诵读大会
奥沙利文第六次称雄斯诺克世锦赛
孟殿功戏剧文学剧本集《鹰魂》作品研讨会举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剑秀:拙笔一支写春秋

叶剑秀近照
 

从1986年在《平顶山日报》发表第一篇小文《盖房》到如今常有篇章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农村穷小伙儿到如今省作协系统先进个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鲁山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叶剑秀因文字而受累憔悴,也因文字而开颜欣慰、收获敬重。

2019年,市作协换届选举,鲁山县作协主席叶剑秀当选为市作协副主席。

写出转机

熟识叶剑秀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老顽童,爱逗人乐。采风路上,他另类夸赞文友“咱鲁山四大美女,你排第五”……只要有他在,笑就不会停,场就不会冷。

而读他的散文却是另一种感受,严肃的思考、深沉的感情,仿佛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叶剑秀却说他这不算思考,顶多就是好想事儿。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也是因为好想事儿。

1977年叶剑秀高中毕业,恰逢国家恢复高考。是复习一年来年参加高考,还是去当机会难得的民办教师?他颠来倒去想了好久,最后,看着一贫如洗的家,无奈地背起铺盖卷儿去村里小学报到了。

人在村里,心却不甘。学校外有条小河,空闲时候叶剑秀就沿着小河来回地走,一边走一边想事儿。

迷茫之际,文学给了他一丝寄托。当时,全国兴起文学热,尤其是年轻人,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或创作文学。身为语文老师,叶剑秀也忍不住想写写试试。为了学习,也为了省钱,他“忽悠”学校老师一人订一本杂志,美其名曰相互传阅。别人有没有传阅不知道,他倒是真的每期每本都借来读。就这么学着写着、写着学着,日久年长,竟也有不少小文发表。

写作让叶剑秀在一点一滴中累积着实力,也消解着他的迷茫。

机会终于来了!1989年,鲁山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联合策划一组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在全县范围内挑选“笔杆子”,叶剑秀是其中一“杆”。那时他已发表过中短篇小说,小有名气。一个多星期,他深入采访、潜心写作,最终以报告文学《税务局长和他的税务大兵》出色完成任务。叶剑秀没想到,这篇文章给他带来了更大的人生转机,没过多久,县税务局向他抛去橄榄枝,他从乡下进了城。

随着声名渐起,更多的机会也伴之而来。1991年初,因为文笔出色,叶剑秀进入县公安局工作,先后在派出所、刑侦大队、治安大队、交警大队等多个部门历练。依托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叶剑秀把创作重心转向了纪实文学,那一时期,鲁山县公安局侦破的很多大案、要案,在他笔下揭开了神秘面纱,并见诸于《人民公安报》《公安月刊》《平顶山日报》等报刊,由此给社会带来警示教育意义。2003年,他的纪实文学集《为警无言》出版,看着一个个排列规整的铅字,读着一段段精心打磨的文字,叶剑秀突然觉得那些个凝思写作的夜和所有的付出,值了!

2009年底,鲁山县作协换届选举,49岁的叶剑秀高票当选县作协主席。终于,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了,可以使劲儿扑腾了!

一路走来,无论工作怎么换、环境怎么变,叶剑秀在写作上从未有过一丝放松。他说,有人有大天赋,有人有小天赋,但是想干成事儿,都离不开个“勤”。他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有天赋,但着实没少下苦功,而写作也给予他太多的馈赠。

副刊情缘

叶剑秀始终对报纸副刊情有独钟。在他看来,报纸副刊出版周期相对较短,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是一个地方精神面貌、风土人情最鲜活的体现。这种特殊的感情,还源于多年来他与报纸副刊的相互成就、彼此滋养。

“我是从《平顶山日报》副刊走出去的,如果勉强称得上有些文学成就的话,真得要感谢平顶山日报的发掘和培养。”叶剑秀说,是平顶山日报给他搭了个窝,有了这个窝,他的羽翼一点点丰满,才得以飞得高、飞得远。直到今天,他的很多作品能够被发现、被广为转载,也依然得益于家乡报纸的刊发和推广。

叶剑秀还清楚记得第一次去报社见编辑时的情景。那是1989年,他还在辛集乡当民办教师。一篇三千多字的散文《一路顺风》寄出后没几日,他收到编辑的回信,让他去报社改稿。“那时,每一封稿件编辑都会回信,还是手写的。”叶剑秀说,读罢信,他当天上午就出发了,先骑车到县城,再坐班车到市里,辗转找到平顶山日报社,打听清楚房间,推开门,只见高高的报纸堆后一位女编辑正在埋首看稿,她就是写信的编辑老师。讲清楚来意后,编辑老师把他的稿找出来,并列出修改要点,告诉他,可以先去吃点东西,下午坐旁边办公室改,改好后再誊写一遍。叶剑秀不敢耽误,认认真真地改,仔仔细细地誊。下午5点多钟交上稿,编辑老师看后说了个“哦”,就继续忙手头的活儿,他不知所措地回了。没想到第二天文章竟然登出来了,还占了大半个版,至今他也说不出那位老师的名字。

“当时多傻吧,眼看是中午头儿,都不知道请编辑老师吃个饭。”时至今日,叶剑秀依旧触动颇深,他说从这位不知名的编辑老师身上,自己学到了受用一生的一点,跟文字打交道,得守住寂寞、心存敬畏。

2007年,叶剑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野太阳》出版,填补了鲁山本土作家长篇小说的空白,引起不小反响。《平顶山晚报》当即进行了连载,让他收获了如潮好评,赚足了人气。

心中的责任

每每想到往事,叶剑秀就格外感念家乡报纸对本土作者的无私帮助和倾情支持,也从心底里佩服编辑的纯粹敬业和技高一筹。

也是由于多年来和编辑的沟通交流,叶剑秀对的作家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叶剑秀的思绪在心中翻涌,他提笔写下《守住自己的阵地》《阳光总在风雨后》《汗水和泪花》,相继发表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平顶山日报》。脱贫攻坚是一场前未所有的民生工程,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苦干实干、无私奉献,他们应该被历史记住,叶剑秀先后写出《天下怡然》《生命之树》《大山深处有个家》等纪实文学,颂扬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叶剑秀心里觉得,自己有这份责任。

(本报记者 蔡文瑶)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