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郏县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只盼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再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龙山街道开展防汛排查
郏县专项整治 “两品一械”流通领域
水韵姚庄
堂街镇上门走访解难题
银泰陶瓷有限公司捐赠价值20万元瓷砖
郏县医疗健康集团东南急救站成立
“农机司令”刘红伟应邀到省农业农村厅作报告
贫困村庄的美丽蝶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贫困村庄的美丽蝶变
——冢头镇南三郎庙村致富小记
 

7月22日,记者一走进冢头镇南三郎庙村,就看见宽广崭新的柏油路、百花正艳的游园广场和村民整洁的楼房别墅。而在2012年之前,南三郎庙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容村貌非常落后。近年来,该村通过大力发展产业、以产业促就业等方式,带动广大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贫穷的村庄也实现了美丽蝶变。

流转土地促发展

南三郎庙村是贫困村,全村2800多口人,耕地仅有1555亩,人均不足0.6亩。2012年以前,村里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小面积种植成本大,种地收入微薄。加之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劳动力严重不足,造成土地闲置浪费,单靠传统种植业脱贫致富难上加难。

“为有效解决农户有地不种、种地收入微薄的现状,村干部和党员示范带动农户流转土地,增加收入,解放劳动力创收致富。”村委会主任王建月说,该村于2013年初开始流转土地。当时,一些农户思想保守,情愿地里长满荒草,也不愿把地租给别人种,村“两委”干部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才让群众转了这个弯。

截至目前,该村流转土地面积890亩,每年租金有90余万元。其中,用于花卉苗木基地种植绿化树450亩、芦笋种植70亩,聚鑫源蔬菜加工企业流转130余亩,大德广药业流转50亩,华联百货流转60余亩,养殖企业流转10余亩……每亩地年平均租金1000元,每户平均流转1.3亩,年户均收益1300余元。短短四五年的时间,村民就享受到了盘活土地带来的红利。

招商引资助脱贫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随着土地的盘活,该村相继吸引落户了红丰苗木种植基地、平顶山聚鑫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大德广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华联百货等多家企业,企业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就业,又为大家打开了一扇致富大门。

贫困户秦成为照顾年迈的母亲不能外出务工,在政府的介绍下,2016年2月进入红丰苗木种植基地务工,每年有近3万元的收入,全家脱贫。像秦成一样,在苗木基地务工的群众还有30余名,他们在实现稳定增收的同时,还多了照顾陪伴家人的时间。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帮助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2019年底,全村仅剩7户10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3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30余万元。”该村第一书记程伟伟说。4家公司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定向吸纳南三郎庙村贫困群众35人,辐射带动周边达理王、小李庄等7个村10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公益岗位保就业

南三郎庙村贫困户王让因年纪大无法外出务工,村里给他安排了一份环卫保洁的公益性岗位,每天王让都会把村主干道沿路的垃圾清扫干净。“我干公益性岗位已经3年了,每天早上7点按时来干一个钟头,每月300多元的工资,吃喝花销不愁了,越活越有劲儿。”王让开心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体会到劳动的成就感,从内心深处激发出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公益性岗位为贫困户提供了稳定致富的“渔技”,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迎来了新生活。

南三郎庙村利用光伏电站、红牛养殖等集体经济收入和政府配套补贴开发了12个公益性岗位,主要为公共区域卫生清扫、治安巡逻、重残贫困户照料等工作。为因身体条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提供托底安置岗位,帮助其就业脱贫。

“在家门口上班,顾家挣钱两不误,我们村一半人都成为产业工人,国家的政策也好,村里这几年变化非常大,我们贫困户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越来越有希望。”王让笑着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通讯员 杨冰冰)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